生活中,有些人往往在做成功一件事後,就驕傲自滿,躺在功勞簿上吃老本。驕傲是謙虛的對立麵,是靈魂的仇敵。一個人的成績都是在他謙虛好學、撲下身子實幹的時候取得的。他什麼時候驕傲了,自滿自足了,那麼他就必然會停止前進的腳步。它就像一個魔鬼一樣,控製著我們前進的腳步,我們隻擺脫它的控製,才能一步步登上成功的巔峰。
孔子帶著學生到魯桓公的祠廟裏參觀的時候,看到了一個可用來裝水的器皿,形體傾斜地放在祠廟裏。在那時,人們把這種傾斜的器皿叫欹器。
孔子便向守廟的人問道:“請告訴我,這是什麼器皿呢?”守廟的人告訴他:“這是欹器,是放在座位右邊,用來警戒自己,如‘座右銘’一般用來伴坐的器皿。”孔子說:“我聽說這種用來裝水的伴坐的器皿,在沒有裝水或裝水少時就會歪倒;水裝得適中,不多不少的時候就會是端正的;裏麵的水裝得過多或裝滿了,它也會翻倒。”說著,孔子回過頭來對他的學生們說:“你們往裏麵倒水試試看吧!”學生們聽後舀來了水,一個個慢慢地向這個可用來裝水的器皿裏灌水。果然,當水裝到適中的時候,這個器皿就端端正正地在那裏。不一會,水灌滿了,它就翻倒了,裏麵的水流了出來。再過了一會兒,器皿裏的水流盡了,就傾斜了,又像原來一樣歪斜在那裏。
這時候,孔子便長長地歎了一口氣說道:“唉!世上哪裏會有太滿而不傾覆翻倒的事物啊!”
這個故事,是借用欹器裝滿水就傾覆翻倒的現象來說明驕傲自滿,往往向它的對立麵——空虛轉化。從而也告訴我們要謙虛謹慎,不可驕傲自滿,驕傲是靈魂的仇敵,而且凡是驕傲自滿的人必定是失敗的。
有人說,大凡驕傲者都有點本事。這種說法也不是沒有一點依據的。一個人有一點能力,做出一點成績,產生一點驕傲情緒,也不是不可理解的。有了成績和進步,人們都會產生一種滿意和喜悅的心理,這是無可非議的。但是,如果這種“滿意”發展成為“滿足”,“喜悅”變成了“狂妄”,從此目中無人,那就糟了。這樣使已取得的成績和進步,將不是通向新勝利的階梯,而是成為繼續前進的包袱和絆腳石,成為控製自己的東西。
有人認為世界上著名的發明家愛迪生是得天獨厚的天才。但是愛迪生並不承認自己是什麼無師自通、不學自明的天才。他說: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的確,有時他一天工作20多個鍾頭,還嫌工作的時間太少。遺憾的是,愛迪生晚年變得驕傲自恃了,甚至對手下人說:“不要向我建議什麼,任何高明的建議也超不脫我的思維。”他堵塞了智慧的源泉,喪失了前進的動力,因為也就不再有新的發明。這就生動地表明,無論多麼有才能的人物,隻要驕傲自滿了,他就束縛了自己,停滯不前了。
比爾一出世就聰明非凡,尤其在音樂領域,更是表現出驚人的天分。在他兩歲時,無論是什麼曲子,他隻要聽一次,就能學會。在他五歲時,能彈鋼琴和拉小提琴,還會自己寫曲子。在他七歲時,舉辦了個人音樂會。人們都誇他是“莫紮特第二”。還說他“一定會有輝煌的,不可限量的前程,他是一個神童。”他的父母也和別人一樣過分地誇讚他。把他當成了掌心的寶貝。這些過分的誇獎給比爾心理造成了極大的負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