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比爾開始以“天才”自居,並展現出“天才風範”。他,不僅對人沒禮貌,還狂妄地說:“200年出一個貝多芬,而500年才出一個比爾。”他的老師看到這種情況,甚為擔心,因為老師知道,比爾在音樂上還需要做更大的努力,他和那些大師的差距還很大。老師多次勸比爾不要驕傲,而比爾非但不聽,反而以為,老師怎麼這樣對待一個天才呢?有一天,比爾對老師說:“你真羅嗦,那麼多人讓我開音樂會,這就說明了我的表現很好嗎!況且,我早就明白你所說的這些音樂的內涵了。”
老師誠心地指出比爾存在的問題及學習的重要性,但他根本不聽。並說,那些問題是自己故意做的,是對音樂的突破。並說:“像你這樣墨守成規的平凡人當然不會理解到這一點。”
比爾還告訴父親,他不再需要老師,因為世上已沒有人配做他這個百年不遇的天才的老師。
沒過多久,比爾變成了一個酒鬼,他喪失了敏銳的聽力和靈巧的手指,連最基本的音符都不能彈好,更不要說樂曲了。
人不可能一輩子春風得意,如果你在得意時飛揚跋扈,那麼你必定會失敗的。
“謙受益,滿招損”。隻有謙虛的人才會經常發現自己的不足,不斷得到各方麵的指導和幫助,使自己不斷進步。山不辭石固能成其高,海不辭水方能成其深。科學家牛頓在聽到有人稱讚時,曾說:“在我自己看來,我隻不過是在海邊玩耍的小孩,為不時發現比尋常更美麗的貝殼而沾沾自喜,而對於我麵前浩瀚的大海,卻全然沒有發現。”既而牛頓定律的確立,萬有引力的發現,微積分的創建,他畢生不懈,卻毫不滿足。巴西求員貝利在每次進球後,別人問他哪個球踢的最漂亮時,他總說:“下一個!”最終獲得“球王”的稱號。正如別林斯基所說:“一切真正偉大的東西,都是最純樸而謙遜的。”有真才實學的人往往虛懷若穀,謙虛謹慎;而不學無術,一知半解的人卻常常驕傲自大,好為人師。謙虛是一種品德,是進取和成功的必要前提。
驕傲是人生不斷前進的絆腳石,驕傲的人必定會失敗。你可以自信,但不可以自負。列寧說:“真理再向前走一步就變成了錯誤。”自信與自負僅有一步之遙,許多人在自信之上又向前走了一步。我們千萬不能被驕傲所控製,隻有衝破自負,自滿這道樊籬,才會吹響人生航船的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