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繆塞
我的朋友,願上帝製止你現在的精神和心理狀態。愛情是一個廟,凡戀愛的人建築這個廟作為一個多少值得他崇拜的對象。而廟中美麗的東西,並不完全是神,倒是神壇。你為什麼要怕重新來試行這一著呢?無論神像是久已豎起,或即刻會跌成粉碎,然你總算已經建了一個美麗的廟。你的心靈將住在廟中,內中並且將充滿敬神的香煙,而一個像你的心靈一樣的心靈必定創造偉大的工作。神也許有變遷,但當你自身存在的時候,這個廟是會存在的。它是一個莊嚴的避難所,你可以在敬神的香煙中把你的心鍛煉得結結實實,這顆心是十分豐富而有力,當神喪失了根基的時候,此心即可重新更換一個神。你以為一種戀愛或兩種戀愛足以使一種強健的心靈精疲力竭麼?我也早已相信這一點,但我現在才知道情形恰恰相反。這是一種火,它總是要努力燃燒起來,並且通明透亮的。這也許是一個人整個的生命中一種可怕的,莊嚴的和忍耐的工作。這是一頂有刺的花冠,當一個人的頭發開始蒼白的時候,這花冠便揚苞吐蕊,現出玫瑰花來了。上帝也許是要把我們的痛苦與勤勞和我們的道德力比較一下,有一個時候是我們休息的日子,是我們對於過去的勞苦自鳴得意的日子,失望的眼淚快樂的歌喉,哪一個是這兩個心靈生活的時候中最美麗的呢,也許是第一個罷。我是進到第二個時期,但我覺得和夢幻一樣;可是第一個時期是上帝所愛的,是上帝所庇護的,因為那些經過此時期的人是需要上帝幫助的。這個時期的結果是最活潑的感覺和最熱烈的詩歌。這是一條羊腸小道的山路,充滿了危險與困難。然這條路是向著巍巍乎的高處走的,它總是俯瞰無氣力的人們所棲息的單調而低下的世界的。
喬治·桑小傳
喬治·桑(1804—1876),法國傑出的女小說家。原名露西·奧羅爾·杜邦,1804年7月1日生於法國巴黎一個貴族家庭,童年在法國的鄉村度過。父親是第一帝國拿破侖時代的軍官。由於父親早逝,從小由祖母撫養長大,為了把喬治·桑培養成一個淑女,13歲時祖母把她送進巴黎的修道院。
18歲嫁給貴族青年卡西米爾·杜德望,成為男爵夫人。但因為與丈夫誌趣不合,很快她就厭倦了這種沉悶的生活,開始不顧禮俗,頻繁與社會上各種男人交往,1831年,更是做出了一個大膽的舉動——離家私奔去巴黎,這在當時的社會無疑是個離經叛道的行為。
喬治·桑移居巴黎後為了生存下去,開始了勤奮的筆耕,寫出了一部部文筆秀美、內容豐富、情節迷人的風情小說,並以此確立了自己在法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從初期的作品中可以看到盧梭、夏多布裏昂和拜倫對她的影響。七月革命後不久,她發表了第一部長篇小說《安蒂亞娜》(1832),一舉成名,從此一發而不可收。
喬治·桑的愛情生活豐富多彩,她的身邊總是圍繞著一批追求者。她與大文學家繆塞和音樂大師肖邦都有過長達十年的同居生活,成為法蘭西19世紀的美談之一,並留下了一篇篇揭示她內心深處情感世界奧秘的情書佳作。
喬治·桑是個民主主義者,可稱得上是女性解放的先驅。尤其是在兩性關係上,她倡導女性的主導地位,認為女人不應該成為男人情欲的發泄對象,女人也有自己的七情六欲,應該主動地得到滿足。
她被她的同時代人公認為是最偉大的作家之一。雨果曾說:“她在我們這個時代具有獨一無二的地位。特別是,其他偉人都是男子,唯獨她是女性。”
喬治·桑是一位多產作家,她一生寫了100卷以上的文藝作品、20卷的回憶錄《我的一生》以及大量書簡和政論文章。她的小說作品頗多,代表作品有《安蒂亞娜》(1832)、《華倫蒂娜》(1832)、《萊莉亞》(1833)、《木工小史》(1840)、《康素愛蘿》(1843)、《安吉堡的磨工》(1845)、《魔沼》(1846)、《棄兒弗朗索瓦》(1848)和《小法岱特》(1849)。喬治·桑的田園小說以抒情見長,善於描繪大自然綺麗的風光,渲染農村的靜溫氣氛,具有濃鬱的浪漫色彩。第二帝國時期,她和王室來往密切,對巴黎公社革命很不理解,但反對殘酷鎮壓公社社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