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父母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願望,他們無時無刻不在關心著孩子的教育。隨著時代的進步,新的知識不斷出現,理財教育也開始漸漸盛行,兒童財商的教育問題也必將越來越多地被納入到教育日程上來。
中國有句流傳了幾千年的古話“再窮不能窮孩子”,它的思想在大多數家庭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加之獨生子女家庭在中國整個社會結構中占主導地位,他們在家庭中的地位越來越高,嬌寵導致如今的孩子個個是“消費”的主人翁。他們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不懂得感恩、節儉、儲財,更不懂得理財。
試想一下,當父母親為賺錢而奔波勞碌的時候,孩子卻從來不理解父母親的辛勞,一味地揮金如土,人們會說:“真是養了一個敗家子!”此時,孩子的父母是否會臉紅呢?臉紅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已經是一個失職的家長了。
俗話說,“成由勤儉敗由奢”,“立家難如針挑土,敗家易如水推舟”。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理財觀念的培養是每個家長的責任。同樣的道理,一個具有良好財商的孩子,無疑是父母親最大的財富。更何況如果孩子沒有理財意識,對理財知識一竅不通,將來如何適應這個競爭日益加劇的社會。理財教育不但能培育孩子勤儉致富、勞動光榮的價值觀,而且能給孩子開創一個美好的未來,讓孩子贏在未來生活的起跑線上。
財商指理財智商,它代表的是一個人管理金錢的能力。它可以是與生俱來,也可以後天培養。當一個人擁有較高的財商時,就可以知道怎樣利用自己擁有的資產,為自己帶來更多的歡樂。一個隻擁有良好智商、逆商及情商的人,也許會成為社會中的“中產階層”,但不一定會成為最富有的人。要想與富有同行,必須擁有良好的財商,隻有懂得聰明地運用金錢的人,才有可能使自己獲得更大的財富。總之,智商使我們的孩子聰明,逆商使我們的孩子戰勝困難,情商幫助我們的孩子事業成功。但若要使我們的孩子既有才又有財,則需要智商、逆商、情商和財商四方麵相結合,才可以達到目的。
學會償還人生的貸款
引語:財商,人們往往隻認為它就是個“存錢”而已。長期以來,我們國家的學校教育在對“錢”的教育問題上基本是回避的,甚至把“錢”和“義”“信”放在對立的觀點上。須知社會是由無數個家庭組合起來的,家庭經濟是市場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源泉,而孩子在家庭經濟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三口之家,孩子的消費基本決定了家庭消費的整體方向。長期以來,我們對青少年的理財教育基本處於停滯狀態,青少年的理財知識可以說是一片空白。
被譽為“華人經營之神”的香港著名實業家李嘉誠在談到自己理財致富的經曆時說:“20歲以前,所有的錢都是靠雙手勤勞換來的;20—30歲是努力賺錢和存錢的時候;30歲以後,投資理財的重要性逐漸提高,到中年時賺錢已經不重要,這時候反而是如何管錢比較重要。”李嘉誠還說:“不要嫌棄細小河流,河水彙流,可以成為長江。”李嘉誠還有一套管理理論:“一年存14 000元,40年後你就能成為億萬富翁。”
我們來讀下麵的故事:一家銀行分別為四位20 歲的年輕人貸了一筆巨款,條件是他們必須在50年之內還清全部貸款的本金和利息。
第一位青年先揮霍了25年的生命巨款,之後用生命的最後25年才開始努力工作來償還債務。結果他活到70歲仍然一事無成,死去時也未能還完他的全部貸款,最終負債離開了這個世界。這個青年的名字叫“懶惰”。
試想一下,我們是否在生命中也常常犯類似的錯誤?透支自己的生命質量,當你試圖改變一切的時候,已到了身前路長、身後路短的時候了。
第二位青年用25年的時間拚命工作,到50歲的時候還清了所有的欠款,同時由於過度疲勞而累倒在自己的床上,很快他離開了這個世界。我們把他叫作“狂熱”。
不難想象,在他拚命工作的過程中,一定是風餐露宿,快樂與他無緣,瘋狂地為了還錢而付出自己的全部精力。當他完成自己夙願的時候,卻到了生命的終點。
第三位青年的運氣很平常,辛勞一生,放棄了許多自己生命中的樂趣,在70歲時還清了貸款。沒過幾天,他也離開了這個世界。我們把他叫作“執著”。
我們想想,一個人生命的起點和終點似乎是咫尺之間,他為了自己的願望,放棄了所有的快樂,這也許是大多數生命的共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