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現代理財知識大啟蒙(2)(3 / 3)

啟示:嚐試使用銀行卡進行財務管理,徐先生可為女兒辦理一張借記卡,一方麵可避免攜帶現金的不安全性;另一方麵可把它作為培養孩子金融理財的敲門磚。徐先生和黎女士也可以通過銀行轉賬的方式把孩子每月所需的零用錢轉到她的借記卡上,使孩子初步認識銀行卡這一理財工具。

普通家庭教孩子學理財

引語:一味地教孩子在乎錢,會使孩子變成金錢的奴隸;一味地叫孩子別碰錢,同樣會讓他失去主宰生活的能力。家長們及時教會他們如何去支配錢、賺取錢,讓他們最終明了金錢是為自己的人生和幸福服務的,這才是有助於他們一生的事情。在這樣的理財觀念下教孩子們學習理財,陪他們走上理財之路,他們的未來才會更幸福。

小李的兒子上幼兒園之前,兒子對錢根本沒有概念,一張小紙片也能玩得很盡興,一堆玩具就足以滿足他的快樂所需了。上幼兒園之後,兒子愛攀比了,別的小朋友有的東西,他想要,別人沒有的東西,他拿著就有優越感。也是在這一時期,小李決定開始培養他的財商。如果不滿足他的需要而控製他的欲望,小李就是他眼裏的一個“壞媽媽”。小李決定讓他知道,生活中有一個比不給玩具的媽媽更有威懾力的東西,那就是——錢。

幼兒園到小李家有一刻鍾的路程,坐車很方便。小李告訴兒子,如果想要得到玩具,就得每天走路,省下的車費就是自己掙到的零用錢。孩子由於害怕減少收入,連下雨天也要堅持走路去幼兒園了。

有時孩子有大的花銷計劃,手上的錢不夠,小李也會貸款給兒子。記賬的方式很簡單:自己做一個日程表,每次掙了錢還給小李。由於兒子不會寫字,就通過符號的多少來記錄欠債。到他熟悉了還款記賬之後,小李開始要求他借款要付一定的利息,也就是說,為了要提前得到一些享受,就得付出更高的代價,同時其他的消費,就要受到抑製。不到一年的時間,小李解決了兒子沒完沒了地提要求的麻煩,而且教會了他根據實際情況去控製欲望。告訴兒子世界上除了爸爸媽媽的話之外,還有金錢的客觀規則必須去遵守。精神上的斷奶,往往比金錢上的斷奶更不容易,讓孩子學會靠自己,一輩子都不會吃虧。

接下來,小李開始教兒子知道,商品要貨比三家,如果想少花錢,有兩個辦法,一個是講價,一個是去批發點。講價兒子很快就學會了,但批發點很遠,去一次不容易,兒子比較猶豫。但在兒子發現批發點有更豐富的貨品,能便宜三分之一之後,他就不再嫌遠了。

四五歲開始,為了增加兒子的收入,小李開始把家裏的零活派給他,像布置餐桌、去小超市買東西這類事,都交給他做,同時給他相應的報酬。但在做事之前,小李預先告訴他,並不是為家人做事應當收錢,而是因為他沒有更好的掙錢途徑,分擔媽媽的家務,就相當於替媽媽省了時間,讓媽媽有更多的精力去掙錢,因此他也創造了一些效益。

為了讓孩子學會理財,小李告訴他,暫時不用的錢可以存在媽媽這裏,有一定的利息。比如存10塊錢,1個月後小李可以給他2元錢利息。當然這個利息遠比銀行利息高,目的是要讓他知道結果。在實際情況不能達到時,最好父母稍做模擬放大的效果,否則他不容易看出成效,也就沒了積極性。兒子大概是受了利息的誘惑,有時挺克製的,算算利息能辦大事了,他就願意暫時不花錢。

買房的時候,小李讓兒子貸款給自己。當時兒子手上有 80元錢,他自己做了貸款的利息表,跟小李談判,說實在的,他還真有點“黑”。這次小李還真借了他的錢,並且一直沒有還他,他也不來要,因為小李每月付他的利息可以滿足他少量花銷,況且他還在自己掙錢。兒子體會到了做實物投資的益處,這比銀行的利息高。他把這收益當成分紅,準備長期享用。不但如此,以後小李有大的投資計劃,他都想參與,說是他占了股份就可以分擔小李的風險,這小子現在越來越會說服人了。他不想讓自己的錢僅用來消費,他說他要讓錢養錢,這比掙錢輕鬆。

啟示:事實上,小李發現孩子學理財跟大人們是一樣的,隻是你得把給他的方案設計成他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讓他為利所動,並對欲望做出最合理的比較和增刪方案,同時又能兼顧自己的生活質量。這樣,他永遠不會成為一個金錢的奴隸,一生都會與財富相伴、與滿足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