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三個雖然是老緬甸了,但對和尚的生活仍感到新奇和神秘。他們津津有味地看著這化緣的情景,不知不覺地來到了鎮西南邊的隘口。
李方舟在離木欄杆有丈把遠的一間店鋪門口停住了腳步。鋪門還沒有開,李方舟大聲向裏喊道:“玉香,快開門!”
“哎!”隨著一聲銀鈴般的應聲,店門打開了,走出了一個窈窕淑女。她十七八歲的樣子,上身穿一件緋色的緊身對襟圓領窄袖衫,下身圍一條黑底紅花的直筒長裙,長發盤在頭頂上,還插著一把牛骨梳子。她一擺一擺地走出來,顯得格外婀娜多姿,瓜子臉上的兩隻眼睛骨碌碌地轉著,像會說話似的。
少女一見李方舟,高興得一拍纖細的手,跳起來:“是李先生呀!”說著忙拉李方舟人店。
店子不大,隻擺下五六張飯桌。眼下還沒開門,所以空無一人。李方舟招呼鄭延慶、林福庚坐下來,把玉香拉到他倆的麵前,介紹道:“認識這位老板妹嗎?”
鄭延慶打趣道:“一個鎮的,抬頭不見低頭見,還不認識?隻是我們這些窮割膠的,不敢來光顧就是了。”
玉香臉紅紅的:“我這是小本生意,招待不起你們這些貴客呀!”
李方舟又說:“你倆猜猜,她是哪裏人?”
林福庚上下打量了玉香一眼,答:“緬族人唄。”
“不像,”鄭延慶搖著頭說,“緬族姑娘不穿她這身裝束。”
“告訴你吧,”李方舟說,“她也是咱中國人!”
“中國人?”鄭延慶、林福庚不信。.
“怎麼,不信?”李方舟說,”中國有幾十個民族,漢、滿、蒙、回、藏、苗、瑤、彝……每個民族的裝束都不相同。告訴你們吧,她是擺夷族。”
“我們自稱為傣。”玉香插嘴道。
“傣?”鄭延慶突然記起來了,“對,我聽人說過,你們家鄉是不是在車佛南?”(車佛南,即車裏、佛海、南橋三縣,即今西雙版納自治州景洪、猛海兩縣。)
“是呀!”玉香高興地道,“是車佛南!我們傣家叫西雙版納!我的家就在瀾滄江下遊的孔雀壩!”
李方舟接著說:“她八九歲那年跟父母一塊來緬甸撈世界的。前幾年還當過我的學生,讀六冊了吧?”
“是六冊,三年級。”玉香答。
“去年她父母雙雙中瘴過了世,就剩下她這麼個孤兒弱女,可憐啊可憐!”
說到這裏,玉香不禁想起了死去的父母,禁不住淚珠兒在那雙會說話的眼睛眶裏直打轉轉。她看著李方舟,無限感激地說:“感謝李先生經常來關照我、接濟我,不然,我都不知道怎麼活下去……”
“不要說這話!”李方舟一擺手,“都是中國人,鄉裏鄉親的,咱們不相幫誰相幫?”
“是呀,是呀。”鄭延慶、林福庚連聲附和。
鄭延慶還加了一句:“以後有什麼事,找李先生也行,找我和林大哥也行!”
“謝謝諸位大哥!”玉香感動得雙手合十,向李方舟、鄭延慶、林福庚一個勁兒拜著。
“好了,好了,”李方舟說,“該給我們弄飯吃了。今天早上賣什麼?米線還是米幹?”
“米線、米幹都有。”
“吃炒米幹吧,一人一盤。做去吧,我們三個還要商量個事呢。”
玉香轉身到廚房炒米幹去了。李方舟走出店門,看看沒人進店,才回到桌邊,從褲兜裏掏出一個圓圓的東西,托到鄭延慶、林福庚的麵前,問:“這是什麼?”
“橡膠籽!”林福庚瞥一眼就認出了。
“哪裏來的!”
“橡膠樹下撿的。”林福庚回答得幹脆利落。
李方舟哈哈一笑:“對,也不對。我問的是它的來曆。”
鄭延慶腦子轉了轉,說:“你是問它的原產地吧!橡膠樹的原產地在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