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來了鎮長(3 / 3)

李方舟點點頭,說:“歐洲人說,橡膠樹是西班牙人哥倫布發現的,其實不對。哥倫布第二次航行到美洲是哪年?一四九三年。根據記載,哥倫布登上美洲大陸時,看見一群印第安人在玩一種黑色的圓球。這圓球很奇怪,落在地上能高高跳起。這就是橡膠!可見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之前,那裏的印第安人早懂得使用橡膠了。

“哥倫布的同夥把印第安人的這個黑色圓球當成了寶貝,帶回了歐洲,並保存在西班牙博物館裏。但是,它並沒有引起人們對橡膠樹的研究和重視。這樣,曆史又過了二百多年。這時有一個叫拉康達明的科學家,受法國巴黎科學院的派遣,到南美秘魯去考察。他終於查明了那黑色的圓球是從橡膠樹上得到的乳汁製成的。這算橡膠的第二次被發現..

“除了印第安人外,誰是第一個使用橡膠的人?你們知道嗎?”

鄭延慶、林福庚搖搖頭,說:“快往下說。”

“是一個叫普利斯特利的化學家,他用橡膠擦去了鉛筆寫的字。”

林福庚笑了:“現在三歲小孩都懂。”

“別忘了,那是一七七O年的事,迄今一百七八十年!一七九O年,有人用橡膠製成了醫用的皮管,一八二三年,又有人用橡膠塗在布上,製成了雨衣、雨鞋、雨靴。不過,這雨衣、雨鞋、雨靴很不適用,太陽一曬沾手沾腳,一遇冷就變脆斷裂。但是,在當時也算是重大發明了!

“一八五二年,有個叫卻爾斯·固特異的科學家發明了硫化法——把橡膠和硫磺混在一起加熱,製成了橡皮。用這橡皮來做雨衣、雨鞋、雨靴,低溫不脆裂,高溫不沾人。

“一八八六年,一個叫鄧碌普的人發明了汽胎,同年,德國人雪鐵龍和奔馳同時發明了汽車。用橡膠製造的輪胎被用在汽車上,這一來橡膠就越來越引起人們重視了。當時,世界上還不懂得人工種植橡膠樹,因此,橡膠主要來源是靠野生橡膠樹。野生橡膠樹集中地就在亞馬孫河流域的巴西國。巴西國政府為了保護這重要的經濟命脈,嚴令禁止把橡膠種子和幼苗運到別的國家去,偷運者要被處於死刑!但是,還是有人把橡膠種子偷偷運出了巴西!”

“誰?”鄭延慶、林福庚不約而同地問。

“英國人!一八七六年,英國植物栽培學家亨利·威克漢,奉大英帝國殖民部的命令,來到了巴西。他一共收集了七萬顆橡膠籽,並想辦法運到了倫敦,試種在皇家植物園裏。同時,他把試種出來的幼苗轉運到英國的東南亞殖民地種植。其中有五株就栽在新加坡的植物園裏,但後來都死了。一八七七年,新加坡植物園又從錫蘭移栽了二十二株,其中十九株長大了,結了果。現在緬甸、泰國、馬來亞、印度尼西亞等國的橡膠樹,都是這十九棵橡膠樹的子孫。”

“啊,原來橡膠樹是這麼來的!”林福庚恍然大悟地說,“我真是枉割了十幾年橡膠!李先生,你真有學問!”

“過獎了,這些書上都有記載的。”

鄭延慶沒有吭聲,他皺著眉沉思了片刻,突然悻悻然起來:“這麼說來,橡膠完全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他英國人可以從巴西引種到他們的殖民地來,我們就不能引種到中國去?真豈有此理!”

“用句中國古話說,這叫做隻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李方舟說。

林福庚一拳砸在桌子上,大聲罵了一句:

“丟那媽!”

李方舟慌忙“噓”了一聲:“小聲點,隔壁就是鎮長大人的家。牆有洞,壁有耳,傳過去可不得了!”

“米幹來了!”玉香兩手端著三大盤炒得油呼呼的米幹上來,放在每個人的麵前。白的米幹,綠的青菜,紅的辣椒,還有切得細細的肉絲,香噴噴的,誘得人流口水。李方舟拿起竹筷夾一些,送進嘴裏嚼了嚼,說:“玉香,手藝不錯!不過,好像有點糊味。”

玉香臉上掛著兩朵紅霞,不好意思地說:“剛才我在廚房裏聽你講故事了……”

玉香的話剛開了頭,店門口進來一個中年男子漢。他一屁股坐在一張桌旁,就大聲吆喝

起來:“玉香,來一碗米線!”

李方舟、鄭延慶、林福庚認出是鎮長,互相使了個眼色,低頭三扒兩扒,就把米幹塞進肚裏,起身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