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無數的鬼門關(1 / 2)

第六章鄭延慶心事重重——烏鴉驚飛——鎮長與警察——英國什麼都行——愛砍人頭的生番——**問題論爭——無數的鬼門關

鄭延慶跟在騾馬隊伍的後邊.心事沉重地走著。騾馬的最前頭就是那匹頭馬,它今天身上披著華麗的鞍韉,籠頭上還吊有清脆的銅鈴。它好象明白鄭延慶的心事似的,蹣跚地邁著步子,鈴兒“叮當!叮當”,有板有眼地響著,給馬路兩旁沉寂的山嶺,更添了一番單調。每匹騾馬的馱架上,都馱著四個飽鼓鼓的**袋。麻袋裏裝的都是昔其望鎮周圍山上出產的蘑菇幹和蕨菜幹。這是準備運到百裏外的東籲市去賣的。

馬幫組織已一個多月了,橡膠籽早己揀齊,但他與李方舟和林福庚沒敢貿然運出。按照李方舟的部署,他真的成了趕馬人。他已經在昔其望——東籲市這條路上,來回跑了三四趟。去時馱的是蘑菇幹和蕨菜幹,回時馱的是日用百貨。但是,每次過隘口時,警察對每個行人所攜帶的物品檢查的認真勁兒,都使他捏了一把汗。是啊,要把橡膠籽偷運出這隘口,可要冒十二分的風險嗬!

“啞!”

“啞啞啞!”

驀然,一陣鳥叫。右邊山上那密紮紮的樹林裏,撲楞楞地飛起一大群黑鴉鴉的鳥兒。它們好象受了驚嚇,拚命撲打著翅翼,向天邊飛去,碧藍的天宇上,仿佛誰撒開了一張黑色大網!鄭延慶聞聲望去,認出那是一群烏鴉。

“今天出門不吉利?”一個念頭在鄭延慶腦際閃過,但很快又坦然了。烏鴉在中國是不祥之物,在緬甸卻絲毫沒有不祥的象征,相反在神聖的緬寺裏,常常有成千上萬的烏鴉在爭相啄食和尚施舍的食物。

緬甸是著名的佛教之國,佛教徒占全國人口的百分之八十,所以全國寺廟很多,和尚很多。和尚每天早上化緣來的食物,隻能在早上和中午吃。中午以後,和尚就不準再吃喝了。中午以前吃剩的東西,也不準留到明天吃,隻準撒在地上,供狗或鳥兒吃。所以,緬甸境內烏鴉特別多,也特別肥大。

就在那烏鴉飛走的林子裏,鑽出了一群人:前麵一個,西裝革履,眼睛上還架著一副茶色墨鏡。後麵四個,全是一色荷槍的警察。前麵那個大概聽到了馬路上頭馬的鈴聲,站住了。他右手遮在眉宇間望了望,忽然高興地喊起來:“我說誰呀!原來是鄭老板!馬幫又開路啦!”

鄭延慶認出來了,趕快停步打招呼:“鎮長,是你呀!一早到哪兒視察去啦?”

鎮長大概怕說話分心,在那泥濘的羊腸小道滑倒,他揚了揚右手,便小心翼翼地看路抬步,四個警察象保駕似地兩前兩後護在一旁。等他們好不容易跳到馬路上,鄭延慶才看清楚:鎮長那兩條筆挺的褲腿,早讓各色各樣的草籽兒粘得象禾幕上的無數星星,褲腿的下半截,不僅叫露水打濕了,而且還抹了紅一塊、黃一塊的泥巴。警察就更狼狽:每人背上背著一支獵槍,肩上還扛著一把鋤頭。他們上上下下全讓汗水濕透了,猶如四隻從開水鍋裏剛提起來的死雞。臉上、腿上、手上,到處是斑斑點點的泥土和葉梢。從他們的長相上,鄭延慶一眼就認得他們都是卡欽族人。英國統治緬甸期間,為了挑撥分化緬甸各族人民的團結,故意排斥多數民族——緬族,而“重用”卡欽族。當兵的,當警察的,當下級官員的,多有卡欽人。但是,發給他們的槍支,都是雙筒的獵槍,子彈也隻有幾發。

“累壞了!”鎮長一跳上馬路,就向鄭延慶伸出了兩隻手指,“有好煙嗎?”

“有。”鄭延慶從褲兜裏掏出煙盒,抽出一支,遞到鎮長的麵前,順手又掏出火柴,劃著了火。

鎮長拿過煙一看,臉上立即堆起笑容:“嗬,你真發財啦!抽起三五牌香煙來啦!”他對著火深深地吸了一口,又深深地吐了出去,“好煙!英國香煙就是好!”

鄭延慶自己也點著了一支,慢慢地吸著,沒吭聲。

一行人跟著騾馬,默默地向前走著,山間裏回應著“得得”的馬蹄聲。

大約尼古丁的麻醉作用開始了,鎮長一連抽了幾口,從心底裏感到一種說不出的舒服感。他把煙霧一絲不漏地全吸進肚裏,讓它在九曲回腸裏迥繞著,然後閉上眼睛,靜心地品味著其中妙不可言的滋味。接著,他把這好象已經吮盡了味兒的煙霧又全部地吐了出來,長長地歎了一口氣。他舉起還剩下半截的香煙,興奮地對鄭延慶說:“我們英國煙,全世界最好!我們英國,什麼都是秀麗骨(好)!”

鄭延慶看著鎮長那洋洋自得的神色,半開玩笑地噎了他一句:“就是打仗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