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2 / 2)

他大伯娘就給他做媒想衝衝喜,張母雖沒有覺得兒子會不行,畢竟這麼多年也都挺過來了,不過兒子年紀也到了是時候成親了,但沒想到女方家裏才同意沒幾天,就傳出噩耗。定親的女子也突染大病,當天夜裏就去了。本來也無關緊要的事,但那女子死後幾天,張三的病情就慢慢好轉,女方的家人就傳出,張三克妻的話,不然那能未婚妻死了,自己的病就好了,肯定是借了未婚妻的命。張三病好沒多久,張母就過世了,而張父也因妻子過世傷痛欲絕,沒多久也跟著去了。就又有傳言說張三是天煞孤星,不僅克死了妻子,還克死了父母。但因為張父在張家村的名聲不錯,張母也是個賢惠大方的人。倒是沒多少人相信,但到底沒以前親近。

就這樣,張三郎在十五歲那年父母都走了,而他也一個人住在父母留給他的鋪子,靠著小買賣和租賃出去的田地生活。張家本不是大富大貴,但因張母當初帶的陪嫁,婚後又善於管家,還是小有積蓄的,若不是張父不願去鎮上,一家人早就搬到鎮上了。雖說張三郎要看病吃藥,但因大夫是舅舅找的,大多也是舅舅林學書出錢,對於這個唯一的侄子,林學書不是一般的大方。所以張父張母走後留給張三郎的錢還是有一筆的。本來他大伯和舅舅都想接他到家裏的,但是張三郎以為父母守孝不願離開和父母生活的住處拒絕了他們的好意。如今,張三郎以是十八歲,豐姿不輸他父親當年,要不是身體太弱,又有之前的謠言怕是登門提親的早把他家門檻踏破了。

不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緣法,王老頭覺得張三郎總會找到自己的緣法的。

卻說這邊,張三郎買完王老頭的山貨後,就開了雜貨鋪的門,反正他一個人在屋子裏呆著也隻是看看書,還不如早點開門做生意。大多文人是不屑商人的,不過張三郎父母的教育做得不錯,張三郎從來也沒覺得開門做生意有什麼丟臉的。自己身體不好,耕作基本是不可能的,也就隻能養養後院的一小塊菜地。其實平常張三郎也不會這麼早起,今日也不知是怎麼了卯時才過就不想睡了,起來收拾好就到窗邊賞景。遠遠地看見王老頭挑著山貨過來,肚子的蛔蟲就發作了,咕嚕咕嚕的叫個不停。對於自己的口腹之欲向來不委屈的張三郎就叫住了王老頭。君子遠庖廚,張三郎母親沒有去世前,他也一直是那類君子中的一員。不過張母和張父過世後,一個人也總不好去大伯家蹭飯。就慢慢學會了些家常小菜,硬菜的話就有點勉強,就會那麼幾道了。今天買蘑菇就是張三郎想嚐嚐蘑菇的鮮了,這農家自己上山采的蘑菇曬幹了,配著肉或是雞這些燉著別提多香了,關鍵是不難做,張三郎自己摸索著也能做出個七八分。

張家的鋪子位置好,幾個村就這麼一個雜貨鋪,村裏人都愛到這來買些小物件,比上鎮子方便。臘月裏,農家人花錢還是比較大方的,這一上午就賣出去不少東西。快到中午張三郎就到後院開始生火做飯,前麵鋪子是不關的,村裏風氣不錯,偷雞摸狗的事還是少見的。從地窖裏拿出一顆大白菜,切成絲,放足了油,配著大米飯還是很下飯的。吃過午飯,鄰村有戶人家要娶親趕得急,在鎮上買漏了很多東西,來鋪子裏買了很多。冬日裏,天黑得早。張三郎關了鋪子開始清點存貨,很多東西都快斷貨了,看來是要去縣城裏拿貨,最近鋪子裏比較忙,自己也要經常去縣城裏拿貨,雖說村子裏人沒不軌之心,但難保不會外麵的人。幾經思索,張三郎決定在這個月請個夥計,好忙過這一段。一個人,吃什麼都方便,想著晚上要去大伯家讓大伯幫忙介紹夥計,隻好將今天的小雞燉蘑菇挪到明天了。簡單吃過晚飯,張三郎就提上幾封點心到了張大伯家。張三郎大伯家在村東頭,沒走多久就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