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雷德,即“Red”。

[10].全稱先拉斐爾派兄弟會,為英國一群年輕畫家因反對欠缺想象力而又矯揉造作的皇家美術學院的曆史繪畫,於一八四八年由皇家美術學院的三名學生羅塞蒂、亨特和密萊司發起組成的團體。他們宣言要在作品中尋求表現一種新的道德嚴肅性及真誠性,其靈感來自十四和十五世紀的意大利藝術;他們視文藝複興全盛時期以前,尤其是拉斐爾時代以前的作品為直接而不繁複地描繪自然的典型意大利繪畫,因此采用先拉斐爾派一名以表達他們的傾慕之情。晚期的先拉斐爾主義可以伯恩-瓊斯的畫作為代表,抒情而略嫌平淡的中古風味中時常流露出訴諸感官的弦外之音。

[11].約合一米八五到一米八八。

[12].公元前四世紀的雅典雕塑家,希臘最有創造性的藝術家之一,他將雄偉風格一變而為優美,對此後希臘的雕塑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其著名作品現僅存大理石雕像《赫爾墨斯與嬰孩狄俄尼索斯》,其他作品存有羅馬複製品。他以阿波羅為題材的雕像現存羅馬複製的《獵蜥者阿波羅》,在這件作品中阿波羅以一個美少年的形象出現,身靠樹幹,正用箭射殺一隻蜥蜴。

[13].薩福圖(Safotu,毛姆誤拚作了Safoto)是南太平洋薩摩亞島鏈中最大也是海拔最高的島嶼薩瓦伊島(Savai蒺i)北岸的一個重要村落。

[14].“拿細耳人”是指據《聖經》記載“歸耶和華為聖”的以色列男女,見《舊約·民數記》第六章。此處的“拿細耳人”特指猶太人士師參孫,參孫憑借上帝所賜的神力,徒手擊殺雄獅並隻身與以色列的外敵非利士人征戰多年。可惜他個性頑強,在婚姻的事上不尊重以色列人的律法和父母的勸戒,隨自己的喜好娶非利士女子為妻;他更隨意放縱肉體的情欲,與妓女和壞女子大利拉交往,不知儆醒,終至不能抵擋女色的誘惑和纏累,泄露了超人力氣的來源和秘密,給敵人有可乘之機,被非利士人挖其雙眼並被囚於監獄中推磨,受盡羞辱。事見《舊約·士師記》。

[15].疑指法國箴言與回憶錄作家拉羅什富科公爵(1613—1680),此人著有《箴言錄》五卷,以憤世嫉俗著稱。

[16].據《舊約·申命記》記載,約書亞是以色列人領袖摩西親自指定的繼承人,以色列人出埃及後,他帶領他們離開曠野最終進入應許之地:那留著奶與蜜的迦南美地。

[17].希臘神話中人首馬身的半人半馬怪。

[18].為產於東半球熱帶地區的狀類棕櫚樹的喬木或灌木,有大型的支柱根和集生於枝頂的窄而且帶刺的葉子,葉纖維可用作織席子和類似的工藝。

[19].為產於熱帶一種類樹的大型草本植物,狀類於香蕉樹,結相似的果實,其果實也叫大蕉,為熱帶地區的主要食物。

[20].為產於南太平洋地區的一種常青木材樹木,結有大而圓的淡黃色可食果實麵包果。

[21].一種又長又細的浮標,通過突出的圓材平行地連在航行的獨木舟上,用作防止船翻的工具。

[22].《荷馬史詩》中慣於將大海描述為“葡萄紫的”或者“酒色的”、“酒藍色的”,是為所謂的“史詩套語”(Epic clichés)隨便舉一例,如《奧德賽》第五卷一三一至一三二行:“宙斯用轟鳴的閃光霹靂向他的快船/猛烈攻擊,把快船擊碎在酒色的大海裏”(王煥生譯文);“宙斯扔出閃光的炸雷,/粉碎了他的快船,在酒藍色的洋麵”(陳中梅譯文);“當時宙斯用燦爛霹靂在葡萄紫的大海上把他的快船打成碎片”(楊憲益散文體譯本《奧德修紀》)。

[23].“絕對”(the Absolute)在哲學概念中指最高或最終的實在,即精神性的本體。

[24].用產於澳大利亞和太平洋諸島的一種卡瓦胡椒的根釀製的酒。

[25].普緒客是希臘羅馬神話中的人物,是人類靈魂的化身(希臘語原意即為“靈魂”),以長著翅膀的少女形象出現,為愛神厄洛斯(丘比特)的戀人。現存那不勒斯國家博物館中的普緒客大理石雕像據信是公元前一世紀的作品,毛姆顯然對這一雕像印象極為深刻,曾稱其為“存世的代表少女美的最優秀作品”(見《刀鋒》第四章),在其中“我”曾對伊莎貝兒說起:“可有人告訴過你,你的鼻子跟那不勒斯博物館裏的普緒客雕像一模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