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四章 普通教學的特點與瓶頸(2 / 2)

另外就是對孩子的認知結構缺乏關注。根據認知理論,不同階段的兒童認知方式上是不斷變化著的。幼兒教學畢竟是學齡時期的銜接階段,忽略了這一點,我們的教學就脫離了兒童本質上的實際。

下麵我們就教師因素具體地分析一下——影響教師專業素養的基礎因素①教師的專業知識方麵。普通教學使教師不能有效的精通自己所任學科的基礎知識與背景,不去追求或不想更熟悉所任學科的專業知識,更不能正確地理解所任學科的教材體係,這些都直接影響教師能否勝任本學科教學的能力。

②教師的教學藝術方麵。作為教師,能不能具有較高的業務素質、淵博的專業知識,在教學藝術上就是直接影響教學水平的重要因素。而普通教學的特點就無法使教師擁有一定的魅力,去征服孩子,感染孩子,更談不上讓孩子積極主動地去學習,教師也缺少這種能力的修煉。

影響教師教學能力的關鍵因素①課堂預設能力方麵。普通幼兒園教學的特點是教師不能充分把準適度的教學起點和充分理解幼兒的認知水平;不能確定準確、全麵的教學目標;不能選擇合適的、有效的教學方法進行科學的預設。而這些恰恰又在實施教學之前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②課堂演繹能力方麵。沒有好的預設,教師也就談不上演繹的能力了。幼兒教學本身是一個林林總總、錯綜複雜的過程。教師不能在教學過程中跌宕起伏、抑揚頓挫、收放自如、智慧靈動,是影響課堂吸引力的關鍵。

③關注孩子能力方麵。普通教學的特點使教師不具備關注兒童的意識,不能敏銳體察孩子的需要,不善於照顧不同水平的孩子,這些都影響了兒童接受、領悟事物的狀態與能力。

④教學評價能力方麵。普通教學理念下的評價,並不具有目標多元、方法多樣的係統體係。其教學評價不能有利於孩子們多方位、多角度的交流,不能有利於培養孩子評價的能力。它不具有突出兒童的主體地位,更不具有因材施教、充分調動不同層次兒童的積極性的作用,這些都直接影響著教學的效果。

當然,教師也不是生活在真空裏,社會上某些對教育的片麵關注和急功近利的要求,也讓普通幼兒園教育教學多了幾分無奈和急功近利,讓一些園所、一些教師失去了教育者的本色,影響教學的社會背景——客觀因素對普通教學質量賦予了功利性的色彩。這個大環境或多或少地對普通教學產生有不可逆轉的影響。

(4)普通教學的兒童因素幼兒園不是機構,不是公司。幼兒園是生活化、學習型組織。園所文化的再生是一個發展新的價值、信念、規範的過程;是一個變“灌輸教學”為“對話教學”,變“專製獨裁關係”為“平等合作關係”的過程。這裏,包括了教學規範、關係規範的再生。這裏,需要師幼實現共同的成長。但這些又恰恰都是普通教學不能解決的瓶頸問題。

——在這節我們就了解一下這些瓶頸之兒童因素。

①方式不適應。學前兒童對事物的接受與認知還處於感性階段,而傳統教學的局限性使孩子們的思維方式無法適應,雖然教學中有的孩子覺得自己懂得了什麼,實際卻沒有抓住實質,對真正知識點的理解還是比較膚淺。

②方法不適應。由於幼兒期的特性,決定了其理解能力差,傳統教學那種以機械為主的學習方法,顯然是不適應他們的,因此其教學難見成效,其教師也就顯得無能為力了。

總之,幼兒教學瓶頸的轉化是一個充滿著吸引力的艱難過程。孩子的成長過程如此,而作為“托著太陽升起”的幼兒教師的成長過程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