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思路敏銳文風犀利——讀《灰與綠》(1 / 1)

朱向前是當今文壇上十分活躍的軍隊青年文學評論家。他最近出版的第二本文論集《灰與綠》,有兩個引人注目的特點:一是不倦地尋求理論與創作之間最直接的對話,一是注重對軍旅文學新人的發現和薦舉。讀了這部17萬字的著作中的近30篇文章,我深深感到,作者為我國軍事文學乃至整個當代文學的繁榮與發展,是一直滿懷熱誠竭盡心力地工作著的。

朱向前自步入文壇以來,一直兩棲於創作與批評之間,他的小說創作也曾多次獲各種文學獎。作為文學評論家,他的文章一直是貼近創作實際,一直是在努力使評論與創作之間相化溝通的。對近年來當代文學創作中的一些重要現象,他總是及時地作出反位,通過認真的分析研究,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比如,他對於近年來小說語言的變化,對於鄉村文學與都市文學的發展及相互影響,對於通俗軍旅小說的創作,都有自己獨特思考。對於活躍在文壇上的當代軍旅作家,如朱蘇進、苗長水、黃獻國等人的新作,朱向前的評論文章不僅僅停留在鑒定它們的思想藝術成就與品位上,而且進一步深入到作家本體的研究,分析作家心理結構的穩定性與變易性,從而判斷作家主體意識的變化與發展,並致力於推動作家的自我認識和自我更新。他對於朱蘇進創作的分析便是一個頗為精彩的例子。《半部傑作的詠歎》一文,從朱蘇進的穩健與漸變、創作的題材選擇與人物塑造的特點及作品提煉思想與還原生活的長短,一路談開去,思路開闊,剖析精深,讀來不禁使人覺出,這是“我注六經”,亦是“六經注我”。朱向前本人對於軍事文學創作的現狀與發展趨勢的思考、對於軍事文學創作的突破途徑的謀劃、對於作家主體意識的開放與豐富的呼喚,不是都生動鮮明地包括在其中了嗎?

朱向前作為解放軍藝術學院的青年教師,近年來一直在為培養部隊文學創作人才辛勤地工作著。如果說,他對當今文壇上的名家們的評說是寓熱誠於冷靜之中的話,那麼,他對於那些才露頭角的文壇新人的關注可說是客觀、公正再加上三倍的熱誠的。閻連科、李鳴生、龐澤雲、陳懷國等人的創作能夠引起人們的注意,其中不能說沒有熱情薦介的朱向前的功勞。我注意到,麵對文學新人們的創作,朱向前是特別強調思想、藝術的“修煉”問題的。比如,對於李鳴生的“航天文學”創作,朱向前既充分肯定了作者立意的高度和視點的新穎,又懇切地指出了“超前的觀念和沉重的現實之間的巨大落差”及其對“航天文學”的必然影響,以提醒作者的注意。對於創作頗豐的閻連科,朱向前深入分析了其小說世界之“根”,並從其結構故事、運用語言諸方麵特點指出了其“小說資質與稟賦”的過人之處,同時又直截了當地批評了其創作中自我重複現象的存在,希望其提高自身全麵的修養以尋求新的突破。朱向前的這些意見,不僅對於李鳴生、閻連科本人,而且對於其他年輕作者也都是很有意義的。

由於以兩方麵的特點,朱向前的文論也形成了自己的獨有風格,即思路開闊敏銳,文風明快犀利,思考問題深入獨到,知人論文胸有成竹。《灰與綠》中的許多文章,都堪稱是融精妙的藝術感受力與嚴密的邏輯思辨力於一體的佳製。誠如作家王蒙為這部書所作序言所說,朱向前是“以自己的懇切、認真、一貫,以自己的不無熱情的冷靜思考,贏得了文學評論中的一席位置,成為近年湧現的評論家、特別是軍旅文學評論家中的佼佼者。”我深信,在我國軍事文學創作與理論批評的未來發展道路上,朱向前同誌一定能夠有更大的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