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節瘧疾
病原學種類
瘧原蟲有四種,即間日瘧原蟲、卵形瘧原蟲、惡性瘧原蟲和三日瘧原蟲。
瘧原蟲的發育過程分為:兩個階段,有兩個宿主。蚊蟲為終末宿主,人為中間宿主。四種瘧原蟲的生活史相似。
瘧原蟲在人體內的發育過程
1.肝細胞內的發育寄生於雌性按蚊體內的感染性子孢子隨按蚊唾液注人人體後,隨血液侵入肝細胞內,發育為裂殖體,經1周左右,分裂成1~3萬個裂殖子,從肝細胞破裂而釋出。從肝細胞破裂出來的裂殖子一部分被吞噬細胞吞噬而消滅,一部分進入血流並侵入紅細胞內。
2.紅細胞內的發育
裂體繁殖:裂殖子侵入紅細胞內先後發育成小滋養體(環狀體八大滋養體,裂殖體、裂殖子。紅細胞被脹破後釋出大量裂殖子,其大部分被吞噬細胞消滅,小部分侵入其他紅細胞重複上述裂體增殖以致引起間歇性臨床發作。間日瘧與卵形瘧的周期為48小時,三日瘧72小時,惡性瘧36~48小時,因其發育時間不一,故發作不規則。
配子體形成:上述裂殖體繁殖3~4代後,其中部分裂殖子分別發育成雌、雄配子體。配子體可生存60~80日,隨後被吞噬細胞吞噬或退變而消失。若配子體被雌性按蚊吸人胃內,則在蚊體內進行有性生殖。
流行病學
1.傳染源瘧疾患者和帶瘧原蟲者。
2.傳播途徑主要通過自然傳播媒介,雌性按蚊叮咬傳播。還可通過輸血或母嬰傳播。我國傳播瘧疾的按蚊主要有4種。
發病機製
1.發熱瘧原蟲在紅細胞內發育時一般無症狀。當成批被寄生的紅細胞破裂、釋放出裂殖子代謝產物時,它們作為致熱原,可刺激機體產生強烈的保護性免疫反應,引起臨床上的寒戰、高熱、繼之大汗的典型發作症狀。
2.貧血瘧疾病人臨床表現的嚴重程度與感染瘧原蟲的種類密切相關。惡性瘧原蟲能侵犯任何年齡的紅細胞,可使20%以上的外周血紅細胞受感染,因此,貧血和其他臨床表現都較嚴重。間日瘧和卵形虐原蟲常僅侵犯較年幼的紅細胞,紅細胞受感染率較低。三日瘧僅感染較衰老的紅細胞,故貧血和其他臨床表現都較輕。
3.微血管堵塞惡性瘧原蟲在紅細胞內繁殖時,可使受感染的紅細胞體積增大成為球形,黏附成團,引起微血管局部管腔變窄或堵塞。若此種病理改變發生於腦、肺、腎等重要器官,則可引起相應的嚴重臨床表現,如腦型瘧疾。
4.尿毒綜合征大量被瘧原蟲寄生的紅細胞在血管內裂解,可引起高血紅蛋白血症,出現腰痛、醬油色尿,嚴重者可出現中度以上貧血、黃疸,甚至發生急性腎衰竭,稱為溶血性尿毒綜合征。此種情況也可由抗瘧藥物所誘發,如伯氨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