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表現
1.寒戰期突起畏寒、寒戰、麵色蒼白、唇指發紺、脈速有力。寒戰持續10分鍾至2小時。
2.高熱期寒戰開始後,體溫迅速上升,常達401或更高。全身酸痛、口渴、煩躁甚至語妄、麵色潮紅、皮膚幹熱、脈搏有力。此期持續2~6小時。
3.大汗期高熱後期全身大汗淋漓,大汗後體溫迅速下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水平。自覺症狀明顯改善,但仍感疲乏。本期曆時1~2小時。大汗後緩解為關鍵特點。
4.間歇期在兩次典型發作之間有緩解間歇期,症狀緩解或全無症狀。間日症約每48小時發作一次。兩次發作之間的時間為間歇期。但初發時,發作可以不規則,經數天後才呈典型的間歇性發作。
確診依據
(一)流行病學
有在瘧疾流行區居住或旅行史,近年有瘧疾發作史或近期曾接受過輸血的發熱患者都應被懷疑。
(二)臨床表現典型的周期性寒戰、發熱、出汗可初步診斷
不規律發熱,而伴脾、肝腫大及貧血,應想到瘧疾的可能。凶險型多發生在流行期中,多急起,高熱寒戰,昏迷與抽搐等。流行區嬰幼兒突然高熱、寒戰、昏迷,也應考慮本病。
(三)實驗室檢查主要是查找瘧原蟲,通常找到即可確診
血片找瘧原蟲應當在寒戰發作時采血,此時原蟲數多、易找。需要時應多次重複查找。並一定要做厚血片尋找。如臨床高度懷疑而血片多次陰性可做骨髓穿刺塗片查找瘧原蟲。
(四)治療性診斷
臨床表現很象瘧疾,但經多次檢查未找到瘧原蟲。可試用殺滅紅內期原蟲的藥物(如氯喹),治療48小時發熱控製者,可能為瘧疾。但注意耐氯喹蟲株。
治療
1.主要控製發作的藥物有氯喹、奎寧、青蒿素、甲氟喹。這類藥對紅細胞內裂殖體有迅速殺滅作用。
2.主要作用於防止複發和傳播的藥目前隻有磷酸伯氨喹啉,這種藥物能殺滅肝細胞內瘧原蟲的裂殖體和“休眠子”,有病因預防和防止複發的作用,能殺滅各種原蟲的配子體,以防止其傳播。
3.主要用於預防的藥物目前常用乙胺嘧啶。它能殺滅各種瘧原蟲的裂殖體。
預防
1.防蚊
2.預防性服藥對高瘧區與暴發流行區的人群和流行區的外來人員,可酌情選用:①乙胺嘧啶②氯喹③甲氟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