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生存之一種(4)(1 / 3)

他一直處在這種境況中,覺得自己輕得像一片羽毛。

“我不能就這樣完了,我得想點辦法。”他對自己說,他覺得自己的聲音都是飄忽的,感覺不出那是自己發出的聲音。

外麵的雪,下狂了。

“我得做點什麼。”他對自己說。

他支撐著下了床,在房間裏吃力地轉著,想找點事幹。這些天一直坐在床上,腿一走動,竟有些顫抖起來。

他覺得應把床重新鋪一下。這床是他上山時李清平他們幫著鋪的,他覺得應該自己鋪。他揭掉床單,把褥子翻過來,在鋪板上看見原先糊在上麵、又撕去後留下的殘破的報紙,其中有篇殘缺的通訊稿,竟是軍區的何衛文記者寫他的、發表在《戰勝報》上的那篇,因已殘破,麵目全非:

人民〇〇的呼聲靈魂深〇的〇〇

本報訊記者何〇〇報道:在我們這列〇〇的列車上,有一名叫淩〇〇的新〇〇,他是我們〇〇特種戰鬥英雄淩老四的獨〇〇。他從小就無限〇〇偉大〇〇毛主席,從小就熟讀毛主席〇〇,把毛〇〇的話〇〇記心間。1966年,他不幸得了腦病,一病就是好幾年,但他從不忘記讀毛主席的書,從沒間斷過向毛主席〇〇〇〇〇〇表忠心。

〇〇他家有高齡的奶奶,生病的母親、〇〇〇女友,但他還是積極響應祖國的號召,為了〇〇〇〇〇〇大領袖毛主席,保衛黨中央,保衛文化大〇〇的〇〇果實,保衛我們偉大的祖國和人民,他毅然〇〇,遠赴邊關。

在我們的〇〇專列途徑我們偉大的首都〇〇時,他出於對偉大領袖毛主席最〇〇心的熱愛,抑製不住〇〇〇〇的感情,滿含火一樣的〇〇,向著天安門,向著中南海,深深地三〇〇,然後發自〇〇地〇〇了“毛主席〇〇”、“毛主席萬歲萬歲萬萬歲”的口號。〇〇回蕩,寰宇〇〇,隨著他飽含〇〇的呼喊,這列開往西北邊關的列車上的所有官兵呼喊起來了,整個北京火車站的〇〇〇〇呼喊起來,我們偉大首都的數百萬人民〇〇〇〇……

這是一個〇〇〇〇出自肺腑的呼聲,是一個〇〇後代發自靈魂深〇〇〇〇!在此,我們〇〇〇〇向偉大領袖毛主席保證,我們一定沿著您指引的康莊大道,接過父親的旗幟,繼承先烈的遺誌,發誓做毛主席的好戰士!用我們戰士的〇血,把無產階級〇〇〇〇大革命進行到〇!

看到那些文字,他心中不禁有些高興。加之那是寫他的——雖然在這裏變成了淩〇〇,雖然他曾經給何記者指出過,這些文字有好多地方是不真實的,但在這裏,不管它們記載的什麼,都讓他感到親切。我看見它們閃耀著人類文明的古老光輝。對那些被撕掉的文字,他有時候把他們讀成“圈”,有時候讀成“洞”,有時候讀成“空”,有時候讀成“零”,有時候讀成“某”,於是,淩五鬥就變成了“淩圈圈”、“淩洞洞”、“淩空空”、“淩零零”、“淩某某”。這樣讀這篇報道,它一下變得可笑起來,他每讀一次,都忍不住會大笑一場。

10

沒事的時候,淩五鬥就盯著殘報上那些文字看,從那裏尋找一些快樂。

雖然這些文字帶給他的無聊的快樂使他的精神稍稍有了些好轉,但他晚上仍然害怕入睡。這種整日昏昏沉沉的日子使他痛苦無比。

他多麼渴望能有一個安睡的夜!

他想,人之所以在晚上睡覺,一定有其深刻的道理。一切真實的東西在夜裏都被隱藏或者虛化了,麵對被隱藏和虛化的世界,人們除了更多地想到恐懼外,是難以體會到事物存在的其它意義的。因此,人們選擇了用沉睡來替代夜的恐懼,一入睡,令人恐懼的世界就暫時從意識中消失了。那是多麼美好的事情。可他在夜裏卻睡不著。他開始怨恨起連長來,假如他那天晚上不用電話吵醒他,他就可以一覺睡到天亮,這一切可能就不會發生了。

“我必須調整自己,一定要設法在夜晚睡去!”他狠狠地、大聲地對自己說。

第二天天一亮,他決定白天就是再困也不睡覺。

他覺得自己應該做事,他應該在哨所外修上一些掩體,如果打仗了,就可以用。

他吃了些罐頭,然後扛上戰備鎬,先鏟了積雪,刨出地表來,冰凍的地表跟石頭一樣堅硬。他費了很大的勁,才挖了臉盆大的一個坑。直到挖到卵石層,才省力一點。他記起他在連隊曾看過一本地理書,書裏講這高原很多年前曾是一片大海。他就一邊吃力地幹著活,一邊想著這美麗的大海變成險惡的大山的事。他感到不可思議。美麗的大海,怎麼會變成這個模樣呢?一望無際的蔚藍色的波濤不快不慢地地向天際湧去,海裏遊著千奇百怪的魚類,海底生長著迷人的珊瑚和海藻,海上飛翔著輕盈動人的海鳥。可現在呢,它隻留下了自已朽敗的骷髏。如此廣闊的地方,竟養不活一絲綠色,除了那垂死的灰褐色和慘然的白色外,什麼也沒有。輝煌的、充滿生機的大海的蹤跡已無處可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