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密集烘烤的基本原則和關鍵溫濕度指標密集式烤房的烘烤原理和普通標準化烤房相同,所以,普通標準化烤房的所謂"四看四定,四嚴四靈活"烘烤原則也適宜於密集式烤房。
雖然密集式烤房裝煙密度大,但由於實行強製通風熱風循環,葉間隙風速增大,烤房內的空氣介質循環利用,整個烤房裝煙室的溫濕度更均衡一致,而且排濕速度更快,葉內有機成分轉化充分,正常烘烤情況下烤後煙葉葉麵均勻,煙葉色澤鮮亮。這是密集式烤房有別於普通烤房烘烤的特殊性。近幾年,各地使用密集式烤房烤煙,反映了提高煙葉品質的諸多優勢,但是也時有光滑煙葉麵積增大,煙葉顏色減淡,身份減薄,油分減少等不良現象。其原因和關鍵就在於烘烤工藝(各階段溫濕度和通風)應用不當,導致煙葉內在物質的轉化朝反向發展。
對密集式烤房的烘烤研究和實踐結果,烘烤技術運用的基本原則是:適度低溫中濕變黃,中濕定色幹葉,相對高濕幹筋,適當控製各階段的風量風速。其含義是:①低溫中濕變黃使煙葉以較慢的速度和較長的時間均衡變黃,保持失水速度和變黃速度的協調,提高煙葉變黃程度的均衡性,實現有效促進煙葉大分子物質的轉化分解和煙葉香氣前體物質的形成。②中濕定色一方麵使煙葉在適宜的濕度下進一步促進大分子物質徹底轉化,另一方麵小分子香氣基礎物質聚縮形成更多的致香物質。③幹筋階段相對高濕和低速通風,以減少煙葉內含物質揮發散失,確保煙葉外觀質量和物理特性改善,化學成分適宜,內在品質提高。
二、密集烘烤的一般操作技術
密集式烤房原則上要用烤煙溫濕度自控設備,結合烤煙三段式烘烤工藝要求實施烘烤操作。但是,當煙葉變化過程與煙葉變化有偏差時,要對溫濕度自控儀進行在線調節。烤煙溫濕度自控儀要按照其說明書安裝使用。
(一)變黃階段
1.基本要求
完成裝煙後,關嚴烤房裝煙門及進排氣口,暫不點火。保持烤房室溫(一般為28℃左右)或降低烤房內原有過高的溫度,經若幹小時後點火升溫。氣流上升式密集式烤房以底棚煙葉不烤青為準,氣流下降式以頂棚煙葉不烤青為準,確定起點溫度。
起點溫度視煙葉素質而定。對於水分大、素質差、變黃快的煙葉起點溫度宜定在38℃,對於素質較好的煙葉起點溫度宜定在36~38℃,對於水分少、變黃慢的煙葉起點溫度宜定在35~36℃。
燒小火將烤房溫度提高到35℃左右,保持濕球溫度33~34℃,經若幹小時使葉尖有10cm長變黃後(三成黃左右),再將幹球溫度以每2小時1℃升至38℃,穩溫延長時間,控製濕球溫度36℃左右,使整房煙葉的80%左右變黃至七成黃,手摸煙葉柔軟、發熱、主脈不易折斷(失水量20%左右)。之後,再升溫到41~42℃,保持濕球溫度36~37℃,使整房煙葉完成變黃(下部葉八成黃,中部葉九成黃、上部葉九成黃以上),即所謂的黃片青筋微帶青(煙筋和煙筋兩邊呈青色、葉基部微帶青色,其餘均為黃色),煙葉葉片充分凋萎塌架,主脈變軟,整體煙葉失水量35%左右。
2.操作要點
(1)點火與燒火煙葉裝房後不必立即點火,首先關閉外循環係統,打開風機進行內循環,以促進煙葉適應烘烤環境,一般經15min後才開始點火。若裝煙時烤房溫度較高,在煙葉裝炕後關閉外循環係統,打開風機進行內循環,等烤房內溫度降低到基本穩定時,視烤房內的溫度決定是否點火。如果烤房溫度過高,可能導致烤青時,應先打開外循環係統使烤房降溫,然後再關閉外循係統等到烤房內的溫度降低到適宜的變黃溫度範圍內再進行煙葉變黃,在烤房內的溫度繼續下降時再燒小火緩慢升溫。若所裝煙葉為雨淋煙,則需打開外循環係統將煙葉吹幹後再點火。燒火溫度控製按變黃階段基本要求進行。
①蜂窩煤爐的點火與燒火蜂窩煤爐具有一次裝煤量大,煙葉烘烤過程省工、省力等特點,生產上已經廣泛使用。根據現有密集式烤房所采用的蜂窩煤火爐結構,點火時,點燃的位置因烘烤的階段而異。開始點火烘烤時和變黃階段,點火應點燃靠爐門進風口處的中上層煤球,蜂窩煤燃燒時由上向下,由外向內,火力較為穩定,持續時間較長,造成烤房溫度波動小,同時蜂窩煤燃燒完全,節省燃料。點火的方法一般是:對於土磚砌製的火爐,在爐頭放一些易燃的燃料(如幹草、柴等),點火燃著蜂窩煤,或用已經燃著的數塊蜂窩煤放在中上層煤球之中點燃其它蜂窩煤;對於使用煤車的火爐,則采用後者。
對正在燃燒中的蜂窩煤火爐火力的控製主要是通過調控爐門進風口大小。通過控製供風量控製燃燒強度,達到控製供熱的目的。對於需要多次加煤或交替換煤的火爐,掌握適當的加煤時間、加煤量也是控製好火力的關鍵。結合天氣變化,一般在傍晚時間要認真檢查火力,決定是否添加或更換蜂窩煤,確保夜間火力供應,同時注意判斷次日淩晨火力可能的狀況。煙葉變黃階段在升溫過程中,一般在穩溫點前1~2℃控火。
使用雙爐膛蜂窩煤爐時,當第一爐煤燃燒剩1/4左右時,烤房溫度有下降的趨勢時,需點燃另一爐煤,待第一爐煤燃盡後,清渣再加煤待用。使用隧道式火爐,同樣按此方式對爐膛添加裝煤的煤車和對煤車進行煤炭更換。
②立式火爐的點火與燒火先打開煙囪火閘,在爐膛中底部加適量的容易點燃的柴草,再加放適量的木材,上麵放置適量的小煤塊,從點火口處生火。待煤塊引燃後,關閉點火口,通過對火閘的調節使火力慢慢增大。之後要足量加煤,形成足夠的火底。立式火爐一次加煤量一般在10~15kg,但煤塊頂部應低於爐口10cm以上,保持爐頂有足夠的燃燒空間。每次加煤後要及時開大控火閘,使新加入的煤盡快燃燒,防止火力大幅度波動。火力大小主要是通過爐底進風量和煙囪火閘的相互配合調節。
(2)溫濕度控製密集烘烤在38℃之前一般不進行排濕,在幹球溫度達到40~42℃,煙葉變黃程度接近八成後,開始采用間歇排濕。即穩定幹球溫度40~42℃,開始打開冷風口和排濕口,運轉風機,進行適當排濕,排濕時間以將濕球溫度控製在36~37℃為準。當烤房底棚溫度計濕球溫度降低至35℃時,關閉外循環係統,繼續運轉風機,至上下棚溫度一致後可關閉風機。當幹濕溫度同時再度升高超過要求時,繼續進行上述過程的排濕操作,直至整房煙葉變黃達到要求程度,並充分塌架,主筋充分發軟。
由於密集式烤房采用強製通風,排濕性能強,所以對煙葉變黃一定要充分,切忌過早排濕而將煙葉烤青。
(3)風機運轉風機一般要用低速到中速運轉,確保裝煙室各棚次間溫濕度基本一致,確保全炕煙葉變黃和失水基本一致。單速風機可以斷續運轉,一般每開20~30min間斷2~4h。停機時間長短以煙葉自身起熱但不影響煙葉質量為準。在煙葉失水凋萎前,停機時間宜短不宜長。關閉風機要在提溫達到要求,上下棚溫濕度一致時方可。棚與棚之間溫濕度差距拉大時,在確保溫度不變的情況下,打開風機進行內循環,隨時調節溫濕差。
3.注意事項
(1)對於烘烤季節晚間溫度較低的地區(特別是高海拔的煙區),水泥平頂烤房使用前需要在房頂增加一層(10cm以上)稻草層或用稻草編織草簾進行反吊頂以防水結露形成大量水珠。
(2)使用蜂窩煤爐時,在操作技術尚未完全掌握時,切忌一次加入並點燃大量的煤炭,以防供熱失控。在變黃期可采用數次加煤的方式進行操作。
(3)穩溫階段若出現穩溫時間短、掉溫快現象,表明烤房密閉保溫性能差,需對烤房牆體進行粉刷,特別是要堵嚴門、窗縫隙。若烤房內濕度不夠,可對加熱室潑水並開啟風機提升裝煙室濕度。
(4)每次送風、送溫前,要先查看加熱室的溫度。若溫度不夠,才可加燃提溫;若溫度過高,要壓火散熱降溫,打開風機和外循環係統直至降到烤房所需的溫度。
(5)風機關閉時間不宜過長,即使烤房不掉溫、上下棚沒有溫濕差,在風機關閉3~4h後也必須開啟風機運轉20min左右,以防悶壞煙葉。風機關閉要注意加熱室溫度變化,以免因溫度過高而燒壞風機和電機,必要時可打開加熱室門窗。
(6)排濕時每次排濕量不要過大,應采取少排勤排的方式,並注意提火穩溫,以免掉溫或升溫。排濕要先打開排濕口,後開冷風門;關閉時要先關冷風門,後關排濕口。冷風門開啟時應逐漸開大,不得一次大開,以防掉濕。若煙葉變黃不夠,要保溫保濕拉長時間,使煙葉完成變黃;若煙葉失水不夠,要開大冷風進風門,保持要求的溫濕度進行排濕。
(二)定色階段
1.基本要求
(1)設幹球溫度45℃、48℃、54℃穩溫階段。即以幹球溫度將定色階段劃分為45℃、48℃、54℃三個階段,每個階段又分為升溫段和穩溫段。升溫段幹球溫度升溫速度以1℃/h,穩溫段的時間長短視煙葉變化而定。隨幹球溫度上升,濕球溫度逐步上升且穩定在38~39℃,54℃穩溫段濕球溫度可升至40℃。
(2)幹球45℃穩溫度結束時,整房煙葉變黃程度為九成,葉內和部分細脈變黃,僅有主、支脈和部分細脈尚呈青色,即所謂的青筋黃片,同時失水達到勾尖卷邊-軟卷筒;幹球溫度48℃穩溫段結束時,整房煙葉變黃十成,達黃筋黃片,即在此溫度範圍內使"黃煙等青煙"並失水至小卷筒;幹球溫度54℃穩溫段結束時,葉片全幹,僅剩主脈未幹,幹燥至大卷筒。每一個穩溫階段內,煙葉變黃、幹燥脫水達到這一階段的標準後,才能進入下一個穩溫階段。濕球溫度由冷風口(或排潮板)開啟程度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