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姑姑(1 / 2)

顧曦的家位於白雲寺後山的半山腰上,山腰上有個四畝左右的菜園,種著各式時蔬。菜園的西北角有個簡易小木屋,平常用來放農耕用具。後來僧人們又熱心的幫忙拾掇了一番,便讓顧曦姑侄居住了。平常時候,顧曦就幫忙打理菜園,忙的是不亦樂乎。

顧曦記事起就跟姑姑住在這裏,現如今二人相依為命。

幼時靠寺裏眾人接濟,等顧曦長大點了,就撒開腳丫滿山跑,去山裏抓點魚,魚兒肥美,別有一番滋味;又或者采點野果,捉捉體型稍小的山禽,野果香甜,山禽肉嫩,食用起來滿口鮮香。原本寺廟內禁葷腥,方丈體諒二人可憐,又見顧曦幹癟瘦弱的樣子,便暗地裏允了。今日,顧曦趁著天好,就尋思著下山去捉點魚,給姑姑滋補身體,不曾想遇到了貪吃的小姑娘。

夜幕降臨,星光點點,照耀著昏暗蜿蜒的山路。顧曦晃著竹簍唱著歌兒快步走著,約莫半盞茶的工夫,就看見了家,隱隱約約透出的黃色燭光讓她心頭一暖。

於是小人兒腳步加快,左拐右拐,就到了院門口。

院門口站著一位女子,正跟兩位灰衣僧人說著什麼。片刻,僧人雙手合什,阿彌陀佛的就轉身走了,女子也微微彎腰還禮。

這女子正是顧曦的姑姑顧湘。

顧湘三十多歲,穿一身洗的發白的粗布服,發間也沒有簪任何首飾,麵容消瘦,臉上籠罩著淡淡病容。

顧曦隻覺得心裏像被巨石狠狠地砸了一塊,疼的直掉眼淚。因顧曦年幼,顧湘便時常接些針線、漿洗衣物的活計來維持生活。等到顧曦漸漸大了,便拿著顧曦采摘的各式野果去山下集市售賣,倒也賣的好些銅錢。隻是如此一來,顧湘的身子愈發孱弱。寺廟有懂得醫術的僧人粗粗看過,隻說身子已經被掏空了,好好將養著,或許能有兩三年,否則年底就是油盡燈枯之時。

顧曦見姑姑正站在院畔翹首以望,便使勁的吸吸鼻子,又用手抹抹眼淚,故作歡快的飛奔而去。

待到顧湘跟前,就像獻寶似的,把身後的竹簍解下來,雙手捧得高高的,呈給顧湘,嬌聲:姑姑,我今天抓了好幾條大魚,你看你看,今天晚上我們可以喝魚湯啦!

顧湘笑著摸摸顧曦的頭,眼裏閃過一絲不忍,又飛快的逝去,柔聲說:跑那麼快做什麼?山間路不平,你也不怕摔著!

顧曦憨笑:不怕,姑姑,我身子結實,不怕摔。對了,姑姑,我剛看見你跟寺裏的僧人伯伯說話,他們找你有什麼事嗎?

顧湘接過顧曦手裏的竹簍,用手拎著,另隻手牽著顧曦朝院子裏走去,邊走邊說:方丈派人來通知,說是否看見一位小姑娘,這小姑娘身份貴重,由於貪玩現在不知道跑哪去了,家人焦急得很,滿山正尋找呢。

顧曦抬頭,滿臉疑惑:姑姑,可知道是什麼貴人?

顧湘笑笑:我哪知道。再說了,跟我們能有什麼關聯。快走吧,起風了,山裏風大,省的一會著涼了你又睡不好。

顧曦暗想:巧了,這不會是白日來蹭魚的小姑娘吧!

她本想告訴僧人,但扭頭一看,人已經不見了,於是作罷,又脆脆的應了聲,二人攜手進了院子。

說是院子,也就丁點大,簡易木門,竹籬笆圍的方方正正勾出約幾十米大的空間。院門左手邊是一塊開辟出來的田地,約五六米,正好種著幾種蔬菜,一色翠綠一排排迎風搖曳。右手邊是一棵筆直的銀杏樹苗,比顧曦高不了多少。樹苗旁邊則是簡易的石桌石凳。正南方向一間小木屋,做了二人的起居屋,另一側稍小的屋子便是廚房。雖破舊了些,但是能遮風擋雨,也算是一個家了。

顧湘伸手放下竹簍,準備去收拾顧曦捉回來的魚。顧曦急忙伸手阻止了:姑姑,你去歇著吧,我來。

顧湘嗔到:喲,咱家的曦兒長大了嘛,會照顧人了!那我去收拾采摘用具,你小心點!言罷便進了主屋。

顧曦利落的收拾好魚,又從盆裏拿出早晨到市集新稱的白豆腐,做了一道鯽魚豆腐湯。又去院子裏摘了些嫩嫩的青菜,炒了吃。待到顧湘收拾好工具,整個院子已經飄滿了魚香味。

二人吃得甚是香甜,顧曦也把在林子間碰到那小姑娘的事情告訴了顧湘,顧湘聽的直笑,臉上的病容也去了少許,於是胃口大開,竟吃下了兩碗白飯,樂的顧曦滿滿笑意。

顧曦是累壞了,稍作洗漱後倒頭就睡。顧湘卻怎麼也睡不著。她手持針線,坐在床邊,憐愛的望著熟睡的顧曦,心裏複雜萬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