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九歎》解讀(2 / 3)

頹流下隕,身日以遠兮[32]。

“注釋”

[1]怨思:本篇標題,洪興祖《楚辭補注》作《遠逝》。

[2]紛紜:紛亂。繚轉:千回百轉的纏繞。漸漸:落淚之貌,王逸《楚辭章句》:“漸漸,泣流貌也。”若屑:好像落下來的細小的粉末。

[3]慨慨:王逸《楚辭章句》:“慨慨,歎貌也。《詩》雲:慨我寤歎”,即感歎之貌。信:同“申”,申訴。上皇:上帝。質正:評定是非曲直。

[4]合:聚。五嶽:即五嶽的山神,王逸《楚辭章句》:“五嶽,五方之山也,王者巡狩考課政化之處也。東為泰山,西為華山,南為衡山,北為恒山,中央為嵩山。”八靈:八方的神仙。訊:問。九 鬿(qí):王逸《楚辭章句》:“九鬿,謂北鬥九星也。”洪興祖認為這是北鬥七星再加上“輔一星,在第六星旁。又招搖一星,在北鬥杓端”。六神:六宗之神,謂日、月、星、水旱、四時、寒暑的神;一說上下四方之神合稱六神。

[5]列宿:二十八星宿。白情:呈告內心之情。五帝:這裏指五方之天神。置辭:陳辭。

[6]折中:主持公道。太一:此處為星宿之名。聽:聽訟斷獄,王逸《楚辭章句》:“言己乃複使北鬥為我正其中和,太一之神聽其善惡也。”

[7]雲:說。服:履行。陰陽:天地。禦:用。後土:大地。中和:中正之道。

[8]蒼龍:東方七個星宿之名。蚴虯:蜿蜒之貌。帶:纏繞。隱虹:猶如殷紅,意為鮮紅。逶蛇:蜿蜒綿長之貌。

[9]曳:牽引。皓旰:王逸《楚辭章句》:“皓旰,光也。”指光芒四射。朱爵:南方七個星宿之名。(jùn yí):王逸《楚辭章句》:“朱爵,皆神俊之鳥也。”

[10]清霧:洪興祖《楚辭補注》作“清靈”,指太空。颯戾:清涼、颯颯之貌。服:穿。雲衣:以雲為衣。披披:王逸《楚辭章句》:“披披,長貌也。”

[11]杖:扶持。華:花。垂:佩戴。玄珠:黑色的珍珠。

[12]霓旌:以霓虹為旌旗。翳(dì yì):遮蔽之貌。建:樹立。黃昏:洪興祖《楚辭補注》作“黃”。王逸《楚辭章句》:“黃昏時,天氣玄黃,故曰黃昏也。”總旗:洪興祖《楚辭補注》作“總旄”,指旗杆的頂部以犛牛的尾巴作裝飾。

[13]躬:身軀。純粹:純正純潔。罔愆:沒有過錯。承:承繼。皇考:先祖。妙儀:美好的儀態法度,王逸《楚辭章句》:“儀,法也。”

[14]合:不和諧。橫:渡。下曆:洪興祖《楚辭補注》作“下濿”(lì),意為自沉。

[15]陽侯:傳說之中的波浪之神。潢洋:形容水勢很大,浩浩蕩蕩之貌。石瀨:石頭中間的湍流。登洲:登上水中的小洲。

[16]陸:洪興祖《楚辭補注》作“陵”,指高原。魁堆:高大之貌。蔽:遮擋。冥冥:昏暗。暗:亦是昏暗。

[17]無垠:高到沒有盡頭。曾閎:高大,王逸《楚辭章句》:“曾,重也。閎,大也。”迫身:心中憂思之貌。

[18]雰雰:形容落雪紛紛之貌。薄木:迫近樹木,指雪落在林木上。霏霏:雲層聚集湧起之貌。隕集:王逸《楚辭章句》:“隕,下也。集,會也。”

[19]阜:土山,王逸《楚辭章句》:“大陵曰阜。”隘狹、幽險:山勢險要。嵯:嵯峨之貌。翳日:蔽日。

[20]龍門:此處指楚國都城郢的東門。大墳:高丘。夏首:夏水的河口。

[21]聊啾:耳鳴時聽到的聲音。倘慌:驚慌、憂慮。

[22]淫淫:水流之貌。鴻:大水。溶溢:大水充滿之意。滔蕩:水勢浩大之貌。

[23]無端:沒有盡頭。周:周流反複。容容:紛亂之貌。無識:不知道路有多遠,水有多大。

[24]極:北極星。少:稍。須臾:一會兒。釋思:釋放愁思。

[25]冥冥:遙遠之貌。眇:廣大之貌。不睹:看不過來之意。

[26]順:隨著。霧宵晦:夜間大霧紛紛落下,令四周昏暗。紛暗:洪興祖《楚辭補注》作“紛紛”。

[27]杳杳:幽暗之貌。西頹:西落。窘迫:憂慮。

[28]酌醴:喝酒。娛意:洪興祖《楚辭補注》作“娛憂”。蹇:王逸《楚辭章句》:“蹇,難也。”一說為句首語氣助詞。騷騷:心中躁動之貌。

[29]飄風:旋風。蓬龍:形容旋風之貌,猶如龍卷風。埃:塵埃。拂拂:洪興祖《楚辭補注》作“坲坲”,塵埃紛飛之貌。

[30]槁悴:憔悴枯槁之貌。

[31]永欷:長歎。涕(qiónɡ):落淚漣漣之貌。

[32]頹流:順勢而下。隕:流。

“段意”

《怨思》,從題目可以知道,寫的是屈原被放逐之後,遠遠離開故鄉的幽怨情感。

全辭分為三層。第一層寫屈原對自己的讚美。他的這種品質的高潔體現在兩個方麵,一個是合乎天道,有神靈為他作證:“合五嶽與八靈兮,訊九鬿與六神。指列宿以白情兮,訴五帝以置辭。北鬥為我折中兮,太一為餘聽之”,詩人作者搬出了宇宙間所有的大神來申明屈原的品質;另一個是合乎外在之美:“佩蒼龍之蚴虯兮,帶隱虹之逶蛇。曳彗星之皓旰兮,撫朱爵與。遊清霧之颯戾兮,服雲衣之披披。”

但這樣的誌行美好的人卻慘遭流放。第二層就寫了屈原在流放過程中的所見所感,筆墨尤其著重描寫流放途中的景物,當然,這都是一些令人觸目傷懷的景物了。

第三層就是最後的亂辭,概括了“怨思”之意,“舒情陳詩,冀以自免兮,頹流下隕,身日以遠兮”的悲哀,就在於他仍然能夠攜帶筆墨流放,從另一個側麵,也許可以說,流放對一個情感豐富敏感到能夠“舒情陳詩”的人來說未嚐不是一件好事。

五、遠逝[1]

悲餘性之不可改兮,屢懲艾而不迻[2]。

服覺酷以殊俗兮,貌揭揭以巍巍[3]。

譬若王僑之乘雲兮,載赤霄而淩太清。

欲與天地參壽兮,與日月而比榮。

登昆侖而北首兮,悉靈圉而來謁[4]。

選鬼神於太陰兮,登閶闔於玄闕[5]。

回朕車俾西引兮,褰虹旗於玉門[6]。

馳六龍於三危兮,朝西靈於九濱[7]。

結餘軫於西山兮,橫飛穀以南征[8]。

絕都廣以直指兮,曆祝融於朱冥[9]。

枉玉衡於炎火兮,委兩館於鹹唐[10]。

貫蒙以東朅兮,維六龍於扶桑[11]。

周流覽於四海兮,誌升降以高馳[12]。

征九神於回極兮,建虹采以招指[13]。

駕鸞鳳以上遊兮,從玄鶴與鷦朋[14]。

孔鳥飛而送迎兮,騰群鶴於瑤光[15]。

排帝宮與羅囿兮,升縣圃以眩滅[16]。

結瓊枝以雜佩兮,立長庚以繼日[17]。

淩驚雷以軼駭電兮,綴鬼穀於北辰[18]。

鞭風伯使先驅兮,囚靈玄於虞淵[19]。

愬高風以低佪兮,覽周流於朔方[20]。

就顓頊而陳詞兮,考玄冥於空桑[21]。

旋車逝於崇山兮,奏虞舜於蒼梧[22]。

濟楊舟於會稽兮,就申胥於五湖[23]。

見南郢之流風兮,殞餘躬於沅湘[24]。

望舊邦之黯黮兮,時溷濁猶未央[25]。

懷蘭茝之芬芳兮,妒被離而折之[26]。

張絳帷以襜襜兮,風邑邑而蔽之[27]。

日暾暾其西舍兮,陽焱焱而複顧[28]。

聊假日以須臾兮,何騷騷而自故[29]。

歎曰:譬彼蛟龍,乘雲浮兮。

氾淫溶,紛若霧兮[30]。

潺湲,雷動電發,高舉兮[31]。

升虛淩冥,沛濁浮清,入帝宮兮[32]。

搖翹奮羽,馳風騁雨,遊無窮兮[33]。

“注釋”

[1]遠逝:本篇標題,洪興祖《楚辭補注》作“遠遊”,並置於第九首。

[2]懲艾:因為受到傷害而有所恐懼。迻:同“移”。

[3]服:穿著。酷:即皎潔。洪興祖《楚辭補注》作“皓”。殊俗:不同於流俗。揭揭、巍巍:王逸《楚辭章句》:“揭揭,高貌也。巍巍,大貌也。”

[4]北首:向北。悉:全部。靈圉:王逸《楚辭章句》:“靈圉,眾神也。”《史記·司馬相如列傳》:“靈圉燕於閑觀,偓佺之倫暴於南榮。”司馬貞索隱引張揖曰:“眾仙號。”一說為仙人之名,裴駰集解引郭璞曰:“靈圉,淳圉,仙人名也。”來謁:前來拜見。

[5]選:挑選。太陰:月亮,這裏應當指北方神仙所居住的地方。閶闔:天門。玄闕:古代傳說中的北方極遠之地,也指天帝或神仙的住所。

[6]朕車:我的車子。俾:令、使。西引:向西。褰:舉起。虹旗:以虹為旗。玉門:西方之山。

[7]六龍:駕車的龍。三危:山名,王逸《楚辭章句》:“三危,西方山也。”朝:拜見。西靈:西方的神靈。九濱:王逸《楚辭章句》:“大海九曲之涯也。”

[8]結:回旋。軫:車廂的橫木,代指車子。橫:橫過。飛穀:王逸《楚辭章句》:“飛穀,日所行道也。”《太平禦覽》卷二:“日月行於飛穀。”南征:向南行。

[9]絕:渡過。都廣:傳說中的地名,王逸《楚辭章句》:“都廣,野名也。《山海經》曰:都廣在西南,其城方三百裏,蓋天地之中也。”曆:經過。祝融:火神,這裏指南方之神。朱冥:南方。

[10]枉:曲行。玉衡:玉製的車前麵的橫木。委:曲。館:館舍。鹹唐:猶如鹹池,見前注。

[11]貫:穿。(hònɡ)蒙:猶如鴻蒙,指天地宇宙之間的氣。東朅:東去。維:係。扶桑:扶桑樹,見前注。

[12]周流:周遊四海。升降:上下。

[13]征:召。九神:北鬥七星加上另外兩顆星。回極:北極星。建:樹。虹采:彩虹,這裏指以彩虹為旗。招指:指揮,王逸《楚辭章句》:“招指,指麾也。”

[14]鷦(jiāo)朋:王逸《楚辭章句》:“鷦朋,俊鳥。”洪興祖《楚辭補注》作“鷦明”。鷦朋與玄鶴皆指具有神靈的鳥。

[15]孔鳥:孔雀。瑤光:星宿之名,即北鬥的第七顆星。

[16]排:推開。羅囿:天帝的花園。縣圃:懸圃,見前注。眩滅:王逸《楚辭章句》:“目為炫耀,精明消滅”,即登上懸圃之後,眼花繚亂,靈魂都消滅了。

[17]結:糾結。長庚:啟明星。

[18]淩:淩駕。軼:超過。駭電:可怕的閃電。綴:係。鬼穀:洪興祖《楚辭補注》:“鬼穀,一作百鬼”,這裏可能是百鬼,即北極星之下的星宿。北辰:北極星。

[19]風伯:風神。囚:囚禁。靈玄:北方之神。虞淵:傳說之中太陽落山的地方。

[20]愬:逆風而行。低佪:徘徊。周流:周遍流行。朔方:指北方。

[21]考:問。玄冥、空桑:王逸《楚辭章句》:“空桑,山名也。玄冥,太陰之神,主刑殺也。”玄冥也是北方之神。

[22]旋:回轉。崇山:傳說中的山,王逸《楚辭章句》:“崇山,兜所放山也。”奏:啟奏。蒼梧:山名,《山海經·海內南經》:“蒼梧之山,帝舜葬於陽,帝丹朱葬於陰”,《路史·國名記》:“湘潭到兩廣為蒼梧”,按照這種說法,蒼梧可能是今湖南寧遠一帶,一說為廣西蒼梧縣。

[23]楊舟:用楊木製成的舟。申胥:伍子胥,因其曾被吳王封於申地,所以也稱申胥,並非申包胥。五湖:太湖。

[24]流風:楚國的風俗。殞:墜落。躬:身體。

[25]黯黮:暗淡,昏暗。溷濁:猶如混濁。未央:還沒有結束。

[26]妒:被妒忌。被離:指自己被摧折傷害。

[27]絳帷:紅色的帷幕。襜襜(chān):王逸《楚辭章句》:“趐趐鮮明。”指開張之貌。邑邑:微弱之貌。蔽:指君王被遮蔽。

[28]暾暾(tūn):太陽明亮之貌。西舍:西下。陽焱焱(yàn):日光閃爍之貌。複顧:眷顧。

[29]騷騷:愁悶之貌。自故:洪興祖《楚辭補注》:“故,一作苦。”意謂自己愁苦。

[30]氾淫:形容乘雲之後,在天空飄浮不定之貌。溶:水深廣之貌,也形容混沌。

[31](jiāo ɡé):糾結纏繞。雷動電發:打雷打閃。(sà):奔馳。

[32]升虛淩冥:王逸《楚辭章句》:“言龍能登虛無,淩清冥。”即進入浩渺的太空。沛濁:蕩滌混濁。浮清:遊於太空。帝宮:天帝之宮。

[33]搖翹奮羽:張開翅膀,搖動尾巴,指龍,也是自指。馳風騁雨:即馳騁於風雨。

“段意”

《遠逝》,洪興祖《楚辭補注》作《遠遊》,那本來就是一篇楚辭的題目,在本篇中,就是指屈原的遠遊,本篇可以分為三層,描摹出一個神話的世界,雖然這個世界並不如屈原所創造的那般瑰麗,但卻同樣引人入勝。

第一層,主要寫屈原遠遊的原因和遠遊之前的準備工作。顯然,屈原被流放、被排擠導致的內心痛苦是尋求遠遊的第一原因。遠遊,就意味著至少有超脫的可能性。而“悲餘性之不可改兮,屢懲艾而不迻”則提示了劉向筆下的屈原還有這樣一種倔強的性格,性格也使他尋求遠遊之路。

任何時代的任何一個士人,都有追求永恒的理想。屈原也不例外,“立德、立功、立言”成為了這種永恒性的標簽。當屈原無法在楚國實現自己建功立業的理想之後,這種對永恒的追求就會變成遠遊的渴慕。“欲與天地參壽兮,與日月而比榮”,透露了他心機的另一方麵。

第二層,則具體寫了屈原四處周遊的所見所聞,但是,這樣的遠遊並沒有令他超脫。因為遠遊可以使一個人超脫於功利之外,但無法超脫於懷鄉之外,“見南郢之流風兮,殞餘躬於沅湘”,這句詩明確地表達了屈原的故國情思,以及無論怎樣周流宇宙都無法忘卻的楚國家園。

最後一層,亂辭,是把屈原比喻成天地之間的蛟龍,這條蛟龍不僅能夠上天入地,威力無窮,更能一方麵“升虛淩冥,沛濁浮清,入帝宮兮”;另一方麵“搖翹奮羽,馳風騁雨,遊無窮兮”。這兩個方麵顯然把屈原完美化了,前者隱喻屈原徹底蕩滌了朝堂之上的混濁,實現了他的政治理想;而後者則隱喻屈原個人精神的高蹈與張揚,實現了他的人生理想。

全辭,也在這樣的美好祝願中結束。

六、惜賢

覽屈氏之《離騷》兮,心哀哀而怫鬱。

聲嗷嗷以寂寥兮,顧仆夫之憔悴[1]。

撥諂諛而匡邪兮,切淟涊之流俗[2]。

蕩渨涹之奸咎兮,夷蠢蠢之溷濁[3]。

懷芬香而挾蕙兮,佩江蘺之婓婓[4]。

握申椒與杜若兮,冠浮雲之峨峨。

登長陵而四望兮,覽芷圃之蠡蠡[5]。

遊蘭皋與蕙林兮,睨玉石之嵯[6]。

揚精華以眩耀兮,芳鬱渥而純美[7]。

結桂樹之旖旎兮,紉荃蕙與辛夷[8]。

芳若茲而不禦兮,捐林薄而菀死[9]。

驅子僑之奔走兮,申徒狄之赴淵[10]。

若夷、由之純美兮,介子推之隱山[11]。

晉申生之離殃兮,荊和氏之泣血。

吳子胥之抉眼兮,王子比幹之橫廢[12]。

欲卑身而下體兮,心隱惻而不置[13]。

方圓殊而不合兮,鉤繩用而異態[14]。

欲俟時於須臾兮,日陰曀其將暮[15]。

時遲遲其日進兮,年忽忽而日度[16]。

妄周容而入世兮,內距閉而不開[17]。

俟時風之清激兮,愈氛霧其如塺[18]。

進雄鳩之耿耿兮,讒紛紛而蔽之[19]。

默順風以偃仰兮,尚由由而進之[20]。

心悢以冤結兮,情舛錯以曼憂[21]。

搴薜荔於山野兮,采撚枝於中洲[22]。

望高丘而歎涕兮,悲吸吸而長懷[23]。

孰契契而委棟兮,日晻晻而下頹[24]。

歎曰:油油江湘,長流汩兮[25]。

挑揄揚汰,蕩迅疾兮[26]。

憂心展轉,愁怫鬱兮。

冤結未舒,長隱忿兮。

丁時逢殃,孰可奈何兮[27]。

勞心悁悁,涕滂沱兮[28]。

“注釋”

[1]嗷嗷:大聲喊叫。寂寥:王逸《楚辭章句》:“寂寥,空無人民之貌也。”指無人響應。

[2]撥:治理。諂諛:諂媚阿諛。匡邪:匡正邪惡。切:斬除。淟涊(tiǎn niǎn):汙穢之物,王逸《楚辭章句》:“淟涊,垢濁也。”

[3]蕩:蕩滌。渨涹(wēi wō):猶如汙穢。奸咎:奸佞。夷:拔除。蠢蠢:王逸《楚辭章句》:“蠢蠢,無禮義貌也。《詩》雲:蠢爾蠻荊。”溷濁:猶如混濁。

[4]懷:懷著。芬香:芬芳。挾:帶著。江蘺:即江離,注見《離騷》。婓婓:同“菲菲”,盛開之貌。

[5]長陵:高大的山陵。芷圃:花園。蠡蠡(lí):王逸《楚辭章句》:“蠡蠡,猶曆曆,行列貌也。”

[6]蘭皋、蕙林:種植了香花香草的水邊高地和樹林。睨:回頭看。嵯:王逸《楚辭章句》:“嵯,不掞貌也。”猶如參差。

[7]精華:指玉石等。眩耀:形容精華等光彩奪目之貌。芳:芳香。鬱渥:濃鬱濃厚,王逸《楚辭章句》:“渥,厚。”

[8]旖旎:繁盛之貌。紉:以繩連接。荃蕙、辛夷:香花。

[9]不禦:不用,不佩戴。捐:捐棄。林薄:叢林。菀(wǎn)死:堆積而死,王逸《楚辭章句》:“言己修行眾善若此,而不見用,將棄林澤菀積而死,恨功不立而誌不成也。”

[10]驅:驅馳。子僑:王子喬,事跡見前注。申徒狄:事跡見前注。

[11]夷:伯夷,事跡見前注。由:許由,據《高士傳》、《莊子·逍遙遊》記載,許由為堯時高士,堯要把君位禪讓給他,他逃至箕山下農耕而食,堯又請他做九州長官,他到潁水邊洗耳,表示名祿之言汙了他的耳,許由屬於諸子百家中的農家。介子推:晉文公重耳(獻公公子)之臣,周晉(今山西介休)人。生年不詳,卒於晉文公元年(公元前636年)。事跡見《左傳》,文公返國,介子推“不言祿”,遂隱於綿山。晉文公求之不得,放火焚山,他抱樹而死。為紀念他,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次年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發現老柳樹死而複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並曉諭天下,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

[12]吳子胥:即吳國的伍子胥,名員,子胥是字,又稱申胥。洪興祖《楚辭補注》作“吳申胥”。伍子胥是楚國太子太傅伍奢之子,因楚平王十分昏庸,聽信讒言,於七年(公元前522年)廢太子建,殺太子太傅伍奢。伍子胥逃離楚國,進入楚國的仇敵吳國,協助吳國打敗楚國以報殺父之仇。後因力主伐越而被吳王夫差疏遠,於夫差十二年(公元前484年)被迫自殺。《史記·伍子胥列傳》記載,他死之前說:“抉吾眼懸吳東門之上,以觀越寇之入滅吳也!”橫廢:死於非命。

[13]卑身、下體:低聲下氣。隱惻:內心痛苦。不置:不放棄。

[14]殊而不合:不一致。鉤繩:鉤形容曲,繩形容直,王逸《楚辭章句》:“鉤曲繩直,其態殊異而不可合也。以言忠佞異誌,猶鉤繩也。”

[15]俟時:等待時機。須臾:一會兒。陰曀:陰暗。

[16]時:時間。遲遲:行進之貌。日進:一天天過去。年:歲月。忽忽:流逝之貌。日度:一天天過去。

[17]周容:逢迎諂媚之貌。內:內心。距閉:封閉,王逸《楚辭章句》:“言己欲妄行周比苟容,自入於君,心內距閉而意不開,敏於忠正而愚於讒諛也。”

[18]俟:等待。時風:風氣。清激:清澈。愈:愈加。塺(méi):灰塵。

[19]耿耿:忠心耿耿。讒:讒言。紛紛:離間之貌,王逸《楚辭章句》:“言己欲如雄鳩,進其耿耿小節之誠信,讒人尚複分隔蔽而障之,況有鸞鳳之誌,當獲譖毀,固其宜也。”

[20]順風、偃仰:與世俯仰。由由:猶豫。

[21]悢:失意之貌。冤結:內心的愁慮糾結在一起。舛錯:心情之迷亂。曼憂:長長的憂思。

[22]撚枝:一種香草。

[23]高丘:楚國地名。吸吸:氣息不連貫之貌。長懷:長長的懷思。

[24]契契:王逸《楚辭章句》:“契契,憂貌也。”委棟:湯炳正等《楚辭今注》:“疑當為‘委惰’,音近而誤。”亦形容憂愁之貌。晻晻:日光暗淡之貌。下頹:下墜。

[25]油油:王逸《楚辭章句》:“油油,流貌也。”即水流湍急之貌。江湘:江水和湘水。

[26]挑:高。揄:躍。揚汰:揚起波濤。

[27]丁:正當。時:時代、時候。逢殃:王逸《楚辭章句》:“言己之生當逢遇殃咎。”

[28]勞心:憂心。悁悁:憂心之貌。

“段意”

《惜賢》,就是對賢者的悲慘命運表示悲哀,因此,這一首其實是作者抒發了自己讀《離騷》之後的感受,表達了作者對屈原如此質堅誌潔卻慘遭詆毀,最終死去的憤慨和惋惜,全辭可以分為三層。

第一層是全麵總結詩人讀完《離騷》的感想,因此,僅僅十句辭的容量就濃縮了屈原的一生。從他開始被讒言詆毀的“撥諂諛而匡邪兮,切淟涊之流俗”,一直寫到“芳若茲而不禦兮,捐林薄而菀死”。辭的語言,也大多模仿《離騷》中屈原自美的詩句。其中猶以“聲嗷嗷以寂寥兮,顧仆夫之憔悴”一句最為感人,這頗令我們想起了魯迅筆下那種振臂一呼,卻無人響應的勇者的形象。

第二層則追慕傳說以及曆史中那些遭遇與屈原同樣際遇的人。同樣,這些人也或被小人奸佞所詆毀損害,或自己的行為不合時宜,最終遠遊的遠遊(如王子喬),隱居的隱居(如許由),自殺的自殺(如伯夷),被殺的被殺(如比幹)。這樣的曆史無論如何也不能令人振奮,隻得徒然感傷。

最後的亂辭,“丁時逢殃,孰可奈何兮”,對這樣的現實表達了極大的無奈。

七、憂苦

悲餘心之悁悁兮,哀故邦之逢殃[1]。

辭九年而不複兮,獨煢煢而南行[2]。

思餘俗之流風兮,心紛錯而不受[3]。

遵野莽以呼風兮,步從容於山藪[4]。

巡陸夷之曲衍兮,幽空虛以寂寞[5]。

倚石岩以流涕兮,憂憔悴而無樂。

登岏以長企兮,望南郢而窺之[6]。

山修遠其遼遼兮,塗漫漫其無時[7]。

聽玄鶴之晨鳴兮,於高岡之峨峨。

獨憤積而哀娛兮,翔江洲而安歌[8]。

三鳥飛飛以自南兮,覽其誌而欲北[9]。

願寄言於三鳥兮,去飄疾而不可得。

欲遷誌而改操兮,心紛結其未離[10]。

外彷徨而遊覽兮,內惻隱而含哀。

聊須臾以時忘兮,心漸漸其煩錯[11]。

願假簧以舒憂兮,誌紆鬱其難釋[12]。

歎《離騷》以揚意兮,猶未殫於《九章》[13]。

長噓吸以於悒兮,涕橫集而成行[14]。

傷明珠之赴泥兮,魚眼璣之堅藏[15]。

同駑騾與乘駔兮,雜斑駁與闒茸[16]。

葛藟於桂樹兮,鴟鴞集於木蘭[17]。

偓促談於廊廟兮,律魁放乎山間[18]。

惡虞氏之簫《韶》兮,好遺風之《激楚》[19]。

潛周鼎於江淮兮,爨土鬵於中宇[20]。

且人心之有舊兮,而不可保長[21]。

邅彼南道兮,征夫宵行[22]。

思念郢路兮,還顧睠睠。

涕流交集兮,泣下漣漣。

歎曰:登山長望,中心悲兮。

菀彼青青,泣如頹兮[23]。

留思北顧,涕漸漸兮[24]。

折銳摧矜,凝氾濫兮[25]。

念我煢煢,魂誰求兮[26]。

仆夫慌悴,散若流兮[27]。

“注釋”

[1]悁悁:心憂之貌。逢殃:遭殃。

[2]辭:告別。九年:通過《九章·哀郢》能夠知道,屈原被流放已經九年。

[3]餘俗:我們楚國的風俗。流風:流行的風氣。紛錯:紛亂,王逸《楚辭章句》:“紛錯,憒亂也。”不受:不能承受。

[4]莽:野草。呼風:迎風呼喚。從容:行走從容之貌。山藪:指山彎曲之處。

[5]巡:巡行。陸夷:又高又平坦的地方。曲衍:曲澤,王逸《楚辭章句》:“大阜曰陸。夷,平也。衍,澤也。”

[6]岏(cuán wán):銳利的山峰。長企:翹足企盼。

[7]遼遼:形容遙遠之貌。塗:同“途”,道路。漫漫:道路長遠之貌。無時:即不知道多久能夠到達。

[8]憤積:憤怒聚積。哀娛:王逸《楚辭章句》:“一哀一樂。”據湯炳正等《楚辭今注》,此句應為“娛哀”,即排解悲哀的意思。江洲:江水之州。

[9]三鳥:可能指傳說之中,作為西王母使者的三隻青鳥,這裏專指信使。自南:從南方。

[10]遷誌、改操:改變自己的誌向與行為。紛結:糾結。未離:不能背叛自己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