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靈寶狗頭金之夢(2 / 3)

大家早等得不耐煩。老遠就學陝西話罵蘋果技術員:“都日紅了,你還不起來嫁漢!【意思是,都太陽升老高,你還不起來磨麵。陝西土話把磨麵叫:嫁漢。】張思爹,他是兔兒爺?還是給母牛配羔子?大家對尿盆評頭品足:”你看這個新媳婦,還這麼大的一泡,都溢出盆了;這個老媳婦尿裏還有紅絲,怕不是她還是個黃花大姑娘,昨夜才讓女婿動了葷?嘈嘈鬧鬧,到快早飯了,隊長都罵幾回娘,大家才慢慢騰騰拿回尿盆,上地勞動。

天天如此,月月這樣,一年又一年。

一冬天夜裏,聊到靈寶有狗頭金的傳說。張思德那肯相信:“你婆娘都說,寧可信地下有鬼,也不能信男人的臭嘴!她說,跟你結婚前,你許諾給她買一塊手表,結婚都十年,她都給你屙三個龜兒子,手表還是沒影子。她鬧,你罵她:又不是上學怕遲到;又不是當幹部顯擺積極;要那幹嘛?整天蹦、蹦,像個炸彈。日紅了,起床;日落了,上炕。想上你了,我揭你被頭。”你省省吧!你婆娘氣得牙咯咯蹦!後來,你揭她被頭,她趕忙把兒子的尿片墊褲襠,說:你‘小姨子’來啦!過倆天吧。害得你在那頭‘攤煎餅’。哈哈……”那人被說中了,很懊惱:“這賊婆娘,給你啥話都說,肯定你引誘那賊婆娘?老實說,你把那賊婆娘咋啦?”張思德賭咒發誓一番。那人嘴沒說啥,心裏想;鬼才相信!可又沒辦法。就扯開了話題。

誰料,晚上,張思德做夢:他爹張羅給他娶媳婦。他問,哪來的錢?他爹說:“賣狗頭金賺的。”夢醒,張思德回味好幾天。

此後,他便東家西家打聽:黃金像啥?狗頭金像啥?別人都以為他打晃子,還在想偷人家媳婦。不大搭理他。

隊長聽說,張思爹夜裏亂跑,就罵他一頓,又要撤他飼養員的職。張思德隻有老老實實,在北山崖石洞和母驢‘同房不同床’。

這回,張思德老老實實想爹,又想媳婦,還想黃金一回。為了再娶媳婦。他從牲口嘴偷偷‘省’下的麩皮,棉籽餅除了給隊長‘上供’借以保住美差外;還換點心給說媒的‘甜頭’。

可,多年還是:河沿兒上搭庵兒——給鱉做伴兒。

老虎溝遍地寶!外麵傳的沸沸揚揚。他得抓緊點!

他不再找說媒的囉嗦,準備好幾個手電筒,錘子在北山崖附近滿夜裏敲打。關於黃金的知識就那麼幾點;黃金重,比同樣大小的鐵重二、三倍;黃金軟,牙可以在它身上咬印印。

等生產隊散夥時,他找有‘狗頭金’半窯洞。

這時,文峪金礦,秦嶺金礦等國營大金礦已落戶小秦嶺幾年。村中也盛傳不少和黃金礦山有關的事:村北頭,李小康結識不少在槍馬金礦打鑽的浙江民工。一個姓南的民工找李小康:“師傅,你這兒的核桃個大,皮薄、色白、味香。名氣不小,我幾個老鄉回家過年,都想帶點盧氏核桃。麻煩您買個千把斤。價格?我們打聽過,一塊半一斤。我想要最好的,給您倆元一斤。”李小康把自家陳三年的核桃都搜尋上,才湊夠八百斤。送到南師傅工棚。隻見南師傅從枕頭芯中,掏十塊核桃大小的石頭,裝兜後,送李小康出坑口,尋錢付核桃款。走下廢石堆,迎來一個撿廢石的,遞過來倆支紅塔山煙:“老板:有寶貝拿來看看?南師傅四下張望一番說:“一塊二百!不要?拉到!”那個撿廢石的把石頭看看,摸摸,吹吹,放嘴上用牙咬咬。他不理會南師傅的催促,每個都細細做一遍。才來一番討價還價,最後,每塊一百六。付清李小康的核桃款。

這些傳到張思德的耳朵。燎得他整夜睡不穩。沒有識貨人。怎知道他發現的是“狗頭金”,那些收小礦石的見他都說:“看不懂,摸不透這老虎嘴裏的‘狗頭金’。”他試圖拿到靈寶地質隊化驗,可一打聽:化驗一個原礦樣本,要值三十斤小麥的費用,他就心疼。最後,他決定,等本家三奶的表外甥---在樊砂金礦做助理工程師的表叔兵兵,等他來三奶家吃飯時,順便瞧瞧。

本來,張三奶的親外甥有十多個。為何單親這表外甥?這是應驗‘無利不起早’的古話。她試圖用:每年一大口袋的盧氏核桃、三十斤盧氏木耳、三十斤的靈寶大棗、二百斤的靈寶蘋果等土特產送表姐,給家人找條出路。表姐的兒子--表外甥也真講親情。讓表姨夫看礦場,表哥,表姐夫做礦工……那投入的‘本錢’已有十倍的利益還回來。

這幾天,表外甥又要帶礦上領導專來表姨媽家,吃‘水疙瘩’。張三奶就邀幾個幹淨利索的媳婦,準備接待。

電磨磨自家麥子時,張三奶就收“頭遍白麵”收藏著,等來貴客,用又白又筋道的它們招待。自家灌足屎尿的韭菜,像自己養育的兒女一樣,費心管,費力勞作,盼著它快快長。它卻十多天時間,都不變化,總那麼焉頭耷拉腦袋,不顯精神。韭菜的臉色,老像孩子們過世的爺爺那般黑紫,遠不像溫室韭菜那般翠綠欲滴。然而,那些有錢有勢的‘貴族’,卻偏偏要尋這又辣又土氣的農家韭菜。鐮刀緊貼韭菜根,都要把韭菜們的家拆遷,一分地才割到三、四斤韭菜。放泉水眼,淘洗得根根發亮,撈出在籠輩陰幹,切玉米粒大小,放老瓷盆,加三、四斤鹽水,再倒入又白又筋道的農家麥麵七、八斤,打做麵絮,貼盆擦成一團。醒醒,再揉三遍,才抹上油,蓋濕布才等鍋開。

當然不能讓他們隻吃頓水疙瘩。還要準備四個幹碟,六個涼菜,四個熱菜湊夠‘十大碗’,這才算待客之道。

幹碟有麵豆花,柿餅,核桃,老玉米豆子。

男人踩板凳到窯腦〔窯洞頂部〕揭一串玉米,揀幾個穗大粒飽的剝一缽碗。前院搬塊石頭,支起碟形炒鍋。喚孩子拿幹土疙瘩,用鍁拍碎它。鏟入鍋中。燒火,玉米芯做鏟子,土燒熱,加玉米粒翻炒。玉米粒在塵土中玩得樂開了花!篩籮去土,留下土色土香的玉米豆花。

女人舀一瓢麵,筷子挑塊黃澄澄的棉清油。倒入水,撒芝麻,五香粉,鹽調味。麵團在案板壓做五分厚片,刀縱橫切黃豆粒大小四方塊。鍋燒熱,搽幾滴油,文火‘炕’成酥脆幹香的‘麵豆花’。

玉米豆花是男人最愛,一碗老酒就著一碟豆花,喝個臉紅耳赤,嚼個嘎蹦脆!

女人讓嬌氣的麵豆花在碎玉般的唇齒下,留一絲香飄飄的芳魂。

孩子顧不上挑剔,抓個滿兜,不顧母親的嗬斥,飛一般跑出去。灑落的豆花招徠狗兒,豬兒,雞兒……

核桃在門後一夾,被夾斷腰的核桃仁一聲響。揀去殼,做一個酒前的小曲。

中秋,泛黃的柿子還有些苦澀。農婦就用竹竿夾連蒂帶家。斷了柄的鐮刀一圈又一圈削取柿子的外皮,之後,被淩遲的柿餅五花大綁,被吊在窯腦上或房簷上曬老臉。滿臉皺紋的柿餅還要被包嚴實在棺材般的瓦盆捂出白毛,才算大功告成。

通常,要等過年,它們才聚會,共賀農家的新年。為了迎接貴客。它們偶爾也提前一倆回。

六個涼菜,個個精心。五香牛肉、母豬凍肉、木耳核桃、怪味腐竹、糖醋閿蓮、熱烹小蒜菜。

五香牛肉是從三門峽觀音堂人設在靈寶的觀音堂五香牛肉鋪買來切片的。有幾百年曆史的觀音堂五香牛肉的傳說很動人。‘觀世音菩薩’在那裏助人考上狀元,當上駙馬。那狀元感恩建下‘觀音堂’。觀音堂五香牛肉,一般說它最早在18世紀。1901年,慈禧太後過道陝縣食用後將它列為貢品。1950年,它獻禮給京都。它的製法也多種多樣。現在廚師這樣製作的:牛肉宰殺後剔淨骨頭,數十斤的分割成10大塊。大缸加多半缸水,撒青鹽十五斤〔一般濃度為15%左右〕,火硝150克左右。冬季可醃製數月。夏季三天,春秋一星期時間。直至內外深紅。鍋內加入茴香25克、丁香,白芷各10克〕,小茴25克,桂皮、蔥結、薑塊各10克〕、辣椒25克,料酒500克〕、白糖100克、醬油〔150克〕和紅米汁50克等,用肉湯35千克燒開,下入香料,再下入醃製好的牛肉。改小火煮製6小時以上。成品,顏色深紅,鹹鮮味道。放火硝醃製的原理?中醫認為:它,性味;鹹,溫;有小毒。功能與主治;殺蟲,消石,破痞瘤。用於石淋,石痞瘤,蟲病,不消化症。老廚師解釋說:火硝可防食物腐敗,也幫助食鹽醃製達到牛肉內部,它還能防止牛肉變熟時,因營養物質流失而減輕分量。一般不加醃製製的牛肉一斤可煮熟牛肉0。5斤內,醃製製可煮0。6斤,加火硝可煮0。8斤左右。但由於火硝有一定的副作用,一般添加比例在千分之五左右。

凍肉是農家宰殺多年老母豬製作。農村的陋習讓城裏人覺得十分滑稽。每年春天,趕集買豬崽,總要先請“半仙”算一卦:報上你的生辰八字;逮母豬崽,“半仙”把它按女命,看它和男主人命相合不合?逮伢豬,按“兒命”看它是否屬你的財?買了豬崽,主人便依靠它來積攢零花錢。豬吃得歡,大家相安無事,遇上不好好吃食,全家發了愁,燒一鍋小米稀飯,再加兩個荷包蛋喂它。實在不行,才求醫問藥。等到母豬長大懷上崽,那緊張得讓鄰居都這樣笑他:“你老婆懷崽,也沒有這般小心”,主人答:“她生崽,要吃、要喝、要花錢,母豬則是送錢,一斤十元錢,一窩下來,一年的零花錢都有了。”最後,希望大多落了空。如此幾年,老母豬可慘了,餓得直哼哼,主人開始罵它:“急著幹啥,緩到年前,把你熬成凍肉吃。”

做凍肉的方法簡單,原料隻用老母豬,調料也隻有鹽、糖、八角等幾種調味品。做出的凍肉看上去透明紅亮、口感鹹香筋軟。製作凍肉的方法簡介一下:老母豬用普通宰豬方法放血、褪毛、開膛、去頭尾及內髒、兩扇豬肉依骨結構砍成五斤大小的塊,放在溫水泡著。豬頭拔毛後,從豬唇處開口割取舌頭、隨後,從豬額頭下砍刀破開豬頭去腦,並割下耳朵。豬肝去苦膽、豬肚、大、小腸翻涮兩遍,加2斤玉米麵及半斤醋去腥。燒一鍋開水(約200斤)下入豬肉塊、頭及內髒,大火煮2小時。撈出易熟的內髒及耳朵、口條、肉煮至離骨時,取出拔去骨,將肉塊晾一下,切成一寸方圓約半公斤分厚的片。停火,撇去肉湯上的浮油。用1千克砂糖,放在炒鍋內炒焦糖色,炒好加入肉湯中。湯鍋內加入鹽1千克、大料包(八角20克,花椒20克、桂皮、小茴香、香葉、草果各5克)蔥二、三段、薑塊二、三個,大火煮至肉入味(半小時以上,肉湯剩約七、八十斤以內)。將豬肉湯連肉放在大瓷盆內(每個盛三十斤左右)可製作七、八盆。冬季在露天地擺放,至少一天,才可享用。

木耳當然用大名鼎鼎的盧氏木耳了。盧氏黑木耳朵大肥厚、質量佳,有“黑牡丹”之稱。在1979年陝西漢中全國黑木耳質量評比會上名列全國第一,在國際上也久負盛名。民國三年(1914年)在美國舊金山萬國商品賽會上,得過金質獎章。木耳泡發,核桃仁敲小些,柿子醋,鹽,芝麻油做陪客,成就爽口,軟化血管的一道美味。

靈寶特有“藕斷絲不連”的靈寶閿蓮切片,淋浴一番光滑疑脂,將士〔薑〕便攻破“長安”。為了慰憮靈寶閿蓮那“失戀”的情思,白糖一把甜心,柿子醋一匙和胃。做就那冰清玉潔,甘美生脆的糖醋閿蓮。

綠豆芽在“陝州溫塘”泡澡,不慎燙傷。搗成泥的蒜試圖像民間狗皮膏藥那般糊弄它的傷口。一起泡澡的粉絲嘻嘻笑出聲,嘲弄那弱不禁風的豆芽。它們一起打著一道青絲,一道紅絲的星條旗向我們抗議。這就是熱烹小蒜菜。

將富含蛋白質的腐竹用溫水泡軟,切成寸長的段;腐竹入沸水鍋中焯透,撈出投涼,擠幹水分;芝麻醬用水調開,放入醬油、白糖、香醋、味精、花椒粉、辣椒油、芝麻油加薑米調勻;倒在腐竹內拌勻,裝盤即是。

熱菜四道,旱芹炒肉,農家豆糝,幹煎豆腐,結尾菜是芥末粉條。

豆腐被上籠“桑拿”個大含淋漓,又“下海”一番煎熬,身如披龍袍般黃金燦爛。小蔥、蒜片,薑絲細細翻炒,一盤鹹香可口的“幹煎豆腐”上桌。

鍋內一窪油,偏偏“包大人”來此上堂。不顯清白,倒實糊塗的“審訊”結束,烏黑的小麥麵醬不改本色。拿些五花肉喂它,它用醬色,醬香打扮起五花肉。幾杆旱芹也來湊熱鬧,造就百吃不厭的“旱芹醬肉。收尾菜----芥末粉條!這裏有個民間笑話:一個靈寶學生和老師赴宴,老師教授學生:禮為首,不可失。我咋做,你咋學。這個學生一直照先生樣子學,先生抬腿他起腳;先生點頭他哈腰。先生正吃粉條,見學生比劃著夾,忍不住一笑,粉條從鼻孔鑽出來。學生學不會,直拉先生:“您教我!您教我!”。農家人都嘲笑斯文人那扭扭捏捏的百態,好出文人的洋相。廚師用菜來圓大家的願。這重施芥末的粉條就作為宴席結束的記號。看到它,大家就可以四散走開。

這邊,張三奶一邊忙做菜,一邊打掃庭院,拾掇屋子,整被褥…。那邊,他外甥正請教礦長等領導可有空閑?也尋思帶什麼禮品?會去幾位?……。助理工程師雖表麵極力邀大家都去。不讓大家帶禮品。但,礦部王主任還是照例安排數五、六個中層以上幹部,帶倆箱酒,倆條煙,還專門換十元一張的新鈔票準備給孩子做‘見麵禮’。

老遠,吉普車的喇叭聲就引來,數十條歡迎的山狗的狂咬。接待客人的張大爺,邊嗬斥不識相的笨狗們,邊讓人通知消息。他向每個客人都招呼一遍,又推讓禮品一番,此後,主人拿起禮品,前麵引帶大家走向家門。家門前出迎的姑娘、媳婦、孩子讓客人喜笑顏開。大家都像過年那般心情燦爛。

擺開四個幹碟,客人主人拉家常。助理工程師和姨媽顧不得打招呼,就跟張大爺到炕頭說話:“叔,我姨媽準備煙、酒是?”倆個一商量;還是礦部帶來的紅塔山煙,酒?礦上帶來的酒是特地從酒廠定製的,拉有不同品質的數萬瓶。藏在坑洞中。平時,低檔酒,分發民工。逢年過節,高檔的送禮;中檔的,做大家的福利。別看‘品牌’不響亮,喝起來可不賴。張三奶準備有老貴的名酒,和專請鄰村酒娘製作的黃米酒。大家沒了主意。礦部王主任靈機一動:幾個酒混和,來個雞尾酒。主人,客人一陣讚許:‘還是王主任見多識廣!’其實,發酵而成的黃酒是中國最古老的酒之一。合有豐富的氯基酸、多種糖類、有機酸、維生素等,發熱量較高。自古至今一直被視為養生健身的“仙酒”、“珍漿”,深受人們喜愛。珍藏省博物院‘虢國墓地’酒器具表明,靈寶釀酒曆史久遠〔遠古交通不便,做酒多係自產自用〕。據〔〔靈寶史誌〕〕,因靈寶土塬幹旱少雨,多種穀物。人們用小米熬湯,蒸做小米糕,小米棕,小米做黃〔米〕酒……。明。清乃至民國,春。秋季節,在街頭,廟會皆有賣黃酒米的小販。長期食之,治反胃,熱痢。有暖胃,活血之功效。食後,令人臉紅耳熱,頭腦飄飄然。其下的黃米酒,〔十斤僅產二三斤原汁,酒度數有20度〕,色如玉,口味綿淡甜香。喉爽胃舒的快感猶如美酒加可樂一般,令人在不知不覺中醉臥至日上三竿。

這邊,邊喝邊聊。幾個婦女準備製作宴席的主角---水疙瘩。

棉籽油一勺,鐵鍋燒出青煙。抓倆把黃豆翻炒。豆子樂開花!大茴,小茴,蔥花,老薑,蒜片煎個幹香,迎頭給幹渴的它們澆水,泛著油花的溫泉大淌氣,等著沐浴睡在麵盆的姑娘。鍋台放一碗水,準備蘸手。倆手撚起一條麵拉長,撕做半寸的一節,貼著翻滾的浪花彈下去,用鍋鏟攪起,才放些切成丁的蘿卜,芹菜,木耳等菜蔬。那些外表疙疙瘩瘩的水疙瘩都呆在浪頭看著你時,放鹽,香菜出鍋端在客人麵前。那青翠的菜畦,泛著的清香讓饞水欲罷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