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禍陝西省臨潼縣渭河邊灘望村李工生侄兒承包蘋果園
沫糊李知道‘咬’金老板的後果很嚴重!這些金老板,手下黑道人物無數,每有事情,能用黑道解決的問題,金老板就毫不猶豫。每次事情,動輒死一倆個乃至幾十個,最後,金老板都沒事情一般,總有替死鬼,看在錢的份上認罪。所以,大家都害怕他們。他思慮再三,還是軟抵抗、裝糊塗。幾番較量,那個負責審訊的警察很不耐煩。第二天,家裏送進一包衣物。沫糊李接收衣物,仔細搜尋著。他以為:家裏一定要帶信給他。果然,褲腿有些特別。摸摸,有紙張。撕開一看,果然一個紙條:到底什麼事情?如何跑事情?。沫糊李暗暗得意:我早料到家裏會著急的。他借讓交代黃金走私時,他們給的紙張、筆,偷偷拿著,藏一個,回去,在夜裏偷偷寫:是黃金走私的事情,讓‘剛死爹’快快滾開!纏許老板,要他務必快救我,我快受不了。第二天,警察問他可有髒東西讓帶走?他把夾著紙條的那條舊褲子,給他們。他們讓沫糊李家裏帶回。不等沫糊李得意多久,警察就趕到沫糊李家裏,要小雲說實情:“你掌櫃在內裏很可憐,你知道,那裏麵,關的都是啥人物?殺人犯、搶錢的、街痞流氓……。這些人在內邊會安分守己?他們天天尋‘事情’做,你掌櫃每天吃的,被他們搶奪,挨他們熊揍……現在,隻有你能幫他。他寫得紙條上,這‘剛死爹’是誰?許老板又是誰?你隻要說是誰?我們馬上放人!”警察說得‘天花亂墜’。隻是,這小雲跟沫糊李開過賭場,見過大場麵,不會輕易上當。可,她又因沫糊李在內邊受苦而慌亂。她心裏亂如麻:不說,沫糊李更有苦日子過;說了,這些‘騙子’哄死人不償命!還是避重就輕!舍遠求近!她明明知道‘剛死爹’是親家張思德。隻是,她還是推說:“不知道哪個金老板,剛剛辦完喪事?你們打聽打聽,不就弄明白?這許老板就是果園選場的金老板。他關係廣。我們在開飯店時,他常常在那裏請客吃飯,於是,就是朋友。有啥事,請他幫忙,他很慷慨大方!”警察哪裏肯信:“這關係,人家許老板還肯幫忙?肯定是你們走私黃金,形成的關係?”小雲連聲否認。警察搖搖頭。再找尋不到有價值的線索。他們就借這個信息,再提審沫糊李。
送走這些‘瘟神’。小雲忙打電話通知親家。銀娣一聽,忙要張思德躲避?張思德嘴還硬:“怕啥?賊沒髒,硬似鋼!沒那玩意,我就陪他們玩玩?又不是沒領教他們那套路?”銀娣捂住他的嘴,推著他出門。又翻箱倒櫃尋衣物、錢……還是張思德幹脆:“別尋了!來不及!這回得躲得遠遠的,還要幾個月以上。等事情平息了,再告訴我。給親家‘跑事情’的事,就要你另外用人。我躲到陝西臨潼去!咱舅大不是給二哥看蘋果園?那裏,整天不見人,最保險!”銀娣也點點頭。尋一個朋友,騎摩托送出門。送出三門峽,到運城,再坐汽車,從山西進入陝西。折騰三、四天,才趕到銀娣她舅家承包的,在臨潼任留鄉灘望村的蘋果園。
臨潼名字由來,因城東有臨河,西有潼河,故名臨潼。戰國時,秦在渭河北就建都櫟陽,因渭河以北地區土地平坦、麵積廣,盛產糧食,自秦漢到隋唐,始終保持了縣的建製。臨潼地處關中平原中部,是古都西安的東大門,南依驪山,東鄰渭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西鄰滻灞生態區和新築國際港務區,北鄰閻良國家航空產業基地。臨潼旅遊資源豐富。其中秦陵和兵馬俑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驪山風景區是國家首驪山風景區批公布的風景名勝保護區之一。區內曆史遺跡十分豐富,著名的“褒姒一笑失天下”、“鴻門宴”和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等重大曆史事件就發生在此。薑寨遺址是仰韶文化早期保存較為完整的曆史遺跡。臨潼民風淳厚,許多現代禮俗都源於美麗傳說和動人故事。現存的驪山老母單子會(驪山古廟會)和雨金藥王古廟會最為著名。臨潼最有名的土特產數臨潼石榴。
銀娣她舅咋能跑這麼遠,到離家五百裏的地方承包蘋果園?這還要從銀娣她舅的老表說起。這老表是焦村人。姓李,是河南曆史名人---李工生的同族。這河南曆史名人--李工生,大名鼎鼎。李工生,是靈寶焦村人。清光緒十二年(1886)十月初五出生,因成年後主張靠自己的力量工作、生活,遂改名工生。1912年,李工生畢業於北平高等籌邊學堂蒙文係,1913年在北京參加籌建香山慈幼院。1921年,攜妻兒回到靈寶,帶回了在靈寶出現的第一輛自行車。1927年,李工生跋山涉水,從山東省的青島、煙台引進國光、紅星等良種蘋果樹苗200多株,栽植在村邊自家的桃園裏,這就是靈寶以至三門峽市區栽植蘋果的開始。到1938年,工生先生栽植的蘋果樹全部長大掛果了。看著一樹樹凝結著全家老小心血的蘋果,他高興得幾乎要發狂,最終毅然辭掉了公職,回到了他的果園中,決心竭盡全力從事蘋果園藝學研究,把後半生獻給靈寶的蘋果事業。在美好憧憬的鼓舞下,他開始按照自己的規劃,集中連片擴大栽植麵積。那時的地東一塊,西一塊,為了並到一起,他采取了委曲求全的辦法,以多換少,以好換賴,麵積最終擴大到20多畝,全部栽上了自己親手培育的蘋果樹苗,並定名為“工生果園”。1942年,李工生先生56歲時,因貧病交加,死在他的果園裏。
據那時代的人述說:靈寶原名,桃林。早就有栽植果樹的民間習俗。最早種植有桃、李、杏等,明代,在靈寶老城的黃河灘種植的大麵積‘明棗’。‘明棗’至今還有存活。到民國時期,土地分踞,中等以上的農戶家有土地五、六十畝。其中必有菜園一、二畝;果園三、五畝。主要種植杏、桃【主要是沒有嫁接的小毛桃】、李、葡萄、梨、蘋果。隻是,他們栽植的蘋果品種一般是沙果。生食味似蘋果,變種頗多,可用嫁接、播種、分株等法繁殖,是中國的特有植物。這種蘋果個頭小。口感不佳,不耐儲存。在果園一直是配角。更主要是,那時農藥製作、使用科學技術原始,雖說中國使用農藥的曆史也有1800多年。古代使用的農藥主要是一些礦物粉劑或中草藥炮製的水劑,用量很小。植物源生物農藥。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很早就使用了這種方法防治害蟲。例如,早在公元前7至5世紀,中國農民就用莽草等植物防治害蟲,是世界利用植物源農藥最早的國家。可是,還是無法有效的大麵積使用。直到十九世紀末期,二十世紀初,西方有機農藥的發明和推廣,中國果業才遇到‘春天’。
李工生抱著“興利裕民,造福一方”的信念,想幫助鄰裏鄉親發家致富,他常常不辭辛苦地帶上蘋果樹苗、噴霧器和香噴噴的蘋果到廟會、集鎮上演講、宣傳,還當場教方法,那時,大家不知道‘石硫合劑、波爾多液、滴滴涕等有機農藥。李工生講解並帶大家製作、使用……。還叫人品嚐他的蘋果。試圖幫助遠近的農民們發家致富。在他的宣傳引導下,焦村、西閻等地不少農民先後到工生果園引進栽植。學習石硫合劑熬製、波爾多液製作、噴灑有機農藥等蘋果管理技術。到建國前夕,靈寶蘋果逐漸發展到3000多畝。
解放後,幾任靈寶縣委、縣政府首腦都十分重視並支持靈寶蘋果栽植。到六、七十年代,幾乎村、組都有果園。這李老二所在是焦村十八組。李老二雖和李工生一家,卻不會蘋果管理技術。隻知道‘安分守己’種麥子。六十年代,靈寶也跟全國‘浮誇風’的形式走,人們上山‘大煉鋼鐵’。由於全國各地早都興起煉鋼,並取得驕人的業績,為了趕超他們,需要大邁步迎頭趕上。這靈寶人哪甘心落後。靈寶文化局開始一番動員:“咱靈寶人傑地靈,人才輩出。‘關西夫子’楊震;父子四尚書的許天官……都是咱靈寶人。這回,咱們也不能落後他們!我們參觀他們的土爐煉鋼現場,冶煉爐最大的高8米,直徑14米;最小的高2。5米,直徑2。7米;多為寶塔狀,爐內有煙道,煙道有1個或多個不等,冶煉爐內膛用土坯砌築而成;一些較大的爐體在山梁高處挖地開坑而建,並開有多個拱形門洞,用於加料、點火、清渣,底部設有多個通風爐道。【老子】告訴咱們,‘後來居上’!咱們一定要有超過他們的信心!所謂:人有多大膽,鋼有多高產!”大家群情激昂。一些積極分子連夜上山建土爐。他們最終找到一處天然土爐。在娘娘山西北的半山腰的一處絕壁朝內走三、五丈,有一處天然深坑,有一百多米深,直徑有一百多米,還是比較規則的圓柱體。底部朝外有一個直徑近倆米的斜眼,走數十多米跟絕壁底部相通。這是一個天然的煉鋼土路!接到報告,縣委領導專門上山參觀。並組織大家舉紅旗、打鑼鼓慶賀。組建靈寶土爐煉鋼指揮部後,全縣中小學生停課,都背著書包,手拿小錘滿山跑,根據老師教的鐵礦石辨別知識,找尋鐵礦石。開始,學生找尋不到。老師批評,指揮部還讓他們餓肚子。於是,孩子變得聰明起來,不跑多遠,就裝一兜含鐵礦石的石頭回來。大人則滿山伐木。
原本,娘娘山屬花崗岩地貌,它完整保存著距今25-30億年拆離斷層構造的地質遺跡。同時,小秦嶺地質公園是一座博大的礦石寶庫,現已探名的礦藏多達38種,是我國第二大黃金生產基地。娘娘山主峰海拔1563米,總麵積137平方公裏。公園裏完整的保存著花崗岩構造、侵蝕地貌水體景觀,以及小秦嶺特有的構造遺跡。共分為四大景區:百尺瀑、石瀑布、棋盤石、娘娘廟景區。在百尺瀑景區可以體驗到驚險刺激的北國第一漂滑。在石瀑布景區可以領略到地質遺跡奇觀。主要景點有:玉女湖、瑤池、十八潭、青龍潭、姊妹潭等。神奇的石門、秦嶺偉人、七星潭、太極海、長阪坡等二十多個景點。在棋盤石景區,你可以領略到:神仙一盤棋,人間百年光的情景。在娘娘廟景區,可以上香為家人祈福,以求平安、吉祥。娘娘山屬小秦嶺山脈,它是靈寶境內一座母親山域。娘娘山春天百草含芳、春意盎然,夏季青峰翠穀,潭瀑相連,秋季各種花草依次開花、果實累累,冬季山坡白雪皚皚,穀底瓊冰玉瀑,一年四季春花秋實,夏瀑冬冰,讓人陶醉。娘娘山風景區依其地形地貌特點,同時為便於遊客的旅遊將全區劃分為:瀑布峪(百尺瀑)景區、石瀑布景區、娘娘廟景區和黃天墓景區。瀑布峪景區裏芳草淒淒,溪流潺潺,突出景觀便是磅礴壯觀的百尺瀑和拆離斷層地質學上的遺跡奇觀。石瀑布景區水體景觀多變,自然秀麗,大氣恢宏、雄渾壯觀。在這裏可以欣賞到原生節理形成的千仞壁立,讓人望而生畏。娘娘廟景區以三位娘娘的傳說故事為主題,常年香火不斷,紫煙繚繞。黃天墓景區位於武家山上,山體主要有青龍嶺、鳳凰嶺和上天梯等,海拔為1555。9米。最值得一說數它的原始森林。滿坡是幾人合抱的鬆、柏、櫟木、青岡、白楊編就的‘綠軍裝’。比莊稼還茂盛的野草長滿山腳。倆人合抱,數十丈高的白楊、青岡封鎖著河溝。百年樹齡的鬆柏更可惡,像鐵絲網密密麻麻網住山腰、山巔、山澗。籠罩的常年不透陽光。順著皮厚肉實的野豬橫衝直撞才開辟的小道攀爬去,顧不得細看像直升機一樣盤旋頭上的鷂子;沒提防常年占道,吐蕊,嬰兒般啼哭的小蟒蛇。老遠聽山鹿急急的蹄聲,野雞花樣滑冰的聲影…。滿山巡視的狼白天打著哈欠,晚上才打著綠瑩瑩的電燈吊嗓子。紅腹錦雞、大白杜鵑、畫眉、喜鵲在演奏交響樂…。解放前,它曾經是飛禽走獸的天地。那時期,河水長流,尺長的魚逆流而上,‘巴掌大的鱉魚爬在石頭尖上曬蓋。搬開石砂,就可拿木棍夾螃蟹。這些在解放後改變!尤其是‘大煉鋼鐵’。學生丟一層一丈厚的‘鐵礦石’,大人砍伐並填上近三丈厚的木石。一連八九層。忙三、五個月,才填到頂。點了火,燒三年還冒煙。那一爐可謂‘世界第一大爐’鋼沒練成,隻是,山被剃個‘陰陽頭’,沒了那頭美麗的毛發。大煉鋼鐵撤回來,大家沒了糧食吃。可,積極的支書張增田還是鼓動村民:“全國各地都在‘放衛星’,快步進入‘共產主義’。我們‘大煉鋼鐵’落後了,這回,要爭口氣,讓大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