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見底露蒼苔,密竹垂藤鎖不開。應是仙家在深處,愛流花片引人來。”
《閿鄉寓居十首·清溪》—唐·吳融
“曾拋釣渚入秦關,今卻持竿傍碧灘。認得舊溪兼舊意,恰如羊祜識金環。”
《閿鄉寓居十首·釣竿》—唐·吳融
從這倆首唐詩可以知曉【閿鄉】這個地方曾經有多麼美。閿鄉縣(wénxiāng)古縣名,閿鄉縣原名胡。秦初為胡關地。前漢在胡關地置胡縣(以水的名),此為閿鄉有縣之始。武帝建元元年(前一四〇年)更名湖,屬京兆尹(在今西安市)。後漢建武十五年(三九年)屬弘農郡。三國、魏、晉仍舊。南北朝時期,元魏改湖縣為湖城縣。北周明帝二年(五五八年),在原湖城縣舊址置閿鄉郡,領閿鄉縣。隋開皇三年(五八三年),廢閿鄉郡。開皇十六年(五九六年),省湖城縣入閿鄉縣,移治於湖城。義寧元年(六一七年),複置湖城縣,仍置閿鄉縣。唐武德元年(六一八年),改鳳林郡(原弘農郡)為鼎城(以閿鄉之皇帝鑄鼎原名之),移治閿鄉。貞觀八年(六三四年),閿鄉縣屬虢州,宋、遼、金時期,湖城、閿鄉改屬陝州。元代至元二年(一二六五年),省湖城入閿鄉(縣治在閿底鎮)。明代洪武元年(一三六八年),閿鄉屬河南府,繼改屬陝州,隸河陝汝道,閿鄉縣移治於唐湖城縣舊址。清代,閿鄉縣隸屬陝州。中華民國,閿鄉初屬豫西道。後廢道設區,民國二十二年(一九三三年),屬河南省第十一區。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閿鄉縣屬陝州專區。一九五二年撤銷陝州專區後,屬洛陽專區。一九五四年六月,靈寶、閿鄉兩縣合並,閿鄉縣不再存在。閿鄉縣城成為鄉鎮所在地。一九五九年黃河三門峽水庫攔洪蓄水,是老縣城屬於海拔三三三米以下的淹沒區,閿鄉人響應國家號召,一支移民敦煌(一九五六年移出),一支移至閿東,大部分移至今地閿鄉村。
古閿鄉的十二景觀,鼎湖霞煙,黃河白帆,黃帝騎龍升天,女媧煉石補天,摶土造人;九孔閿蓮;貴妃醉酒等優美的傳奇均出自閿鄉。這地方不止有美景,更有名人!像唐朝楊元琰,他是東漢‘四知’楊震十八代孫,官至羽林將軍,設計誅殺唐朝大佞臣張宗昌、張易之。經中宗、睿宗、玄宗幾代。像宋太宗、真宗時代的柴通玄著名的大道士。善養生,活百歲………
六十年代初,隴海鐵路改線,這次是因為三門峽水庫修成後,要淹沒老鐵路許多路段,故而隴海線南移。靈寶地區以東,從三門峽市賀家莊車站向西開新路,基本上是沿著秦嶺北麓,經過靈寶縣境,直到陝西省臨潼車站才與舊軌接通,改線全長214公裏,新建24個火車站。這次改建,成為複線,1958年10月開工,1960年7月基本通車。其中靈寶路段分別在虢略鎮、陽平等地開始施工。參加修路的除了鄭州鐵路局二處、西安鐵路局一處等工程單位外,還有從商丘、夏邑、寧陵、民權、淮陽和項城等縣城調來的民工兩萬五千多人。三門峽工程大躍進,要在海拔335米高程以下提前蓄水。為了加速鐵路改線工程,1959年靈寶路段施工單位又增加了開封、許昌、南陽、內蒙古呼和潔特築路隊,及河南省公安廳勞改總隊等39個單位共6.93萬人。這樣,全縣民工猛增到10萬人左右。
祝見高他大---老祝,就是那個時候,從豫東來靈寶修鐵路的。修築鐵路活特苦!一天工作十三、四個小時,吃的很差,能吃上麩皮、黑紅薯麵都是‘好飯’。修築完鐵路,聞聽許多來靈寶討伐的老鄉說,家鄉餓死人。老祝就不打算回去。央借住他們修路工的人家說媒?倒插門到一戶祝姓人家當上門女婿。這個上門女婿真能幹!白天幹最重、最賺工分的‘出牛糞’這個力氣活,晚上不忘在媳婦身上出汗。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一年總比別人多數百個工日,也一年一個兒子。累得他嶽父母、他媳婦手裏總不空。
老祝腦袋瓜很管用。看賺工日不值錢,就提倆包點心尋書記:“三伯【他媳婦的本家三伯】!咱村缺個修理鋪,女婿我會這些。村裏騰幾間靠大路的倉庫做修理鋪,我一年給村裏各組白幹活,還可以給過路的修車賺錢,做大隊的收入?誰修東西,必須您點頭,還要孝敬您東西,女婿才給他修?……。”一番話說得書記三伯點頭讚許。
老祝修理鋪開張。碰到村組活,他能拖就拖,十分喜歡私活。賺錢,除了裝模作樣給村裏上繳,其餘,大部分養活自家五個嗷嗷待乳的‘小丫豬’,小部分糊堵村幹部的嘴。日子過得蠻滋潤。
老祝識不了幾個字,很希望兒子能好好學習,做個‘機械師’。誰知,兒子個個會歪門邪道,比如,往路上撒釘子,讓人家車軲轆爆胎;趴上走得比人快不了多少的蒸汽機車,偷鋼鐵,讓老祝或加工、或切割。就是不愛上課,考試愛得個位數的分。老祝沒辦法,隻好一個個把‘家裏蹲’的大學生,安置到修理鋪做學徒。反正,他已經把村裏的投資全收回,並用‘自己’的錢,添置十多大件維修設備。祝見高是最小的兒子。學習比幾個哥哥強許多。老祝的希望全在他身上。
時值開始改革開放。村裏把修理鋪‘承包’給老祝,隻收取房租。老祝帶幾個兒子守著修理鋪。祝見高在本村小學上五年級學。那時,老師不像現在的教師這般會‘因財施教’!哪個學生父母有社會地位,兒女在校也任班幹部,從小就培育他們的‘官意識’。哪個父母會‘以利相待’,就多對他們的子女,費一番唇舌,讓物有所值。那時候都是一根筋!隻知道:一視同仁。老師們都特別‘款待’類似祝見高這樣的學生。祝見高每天吃盡苦頭。一節課有大半截時間站著,看老師臉色。下課,還要抬水供同學們喝。抬水是祝見高最自由的時間,一個小個子同學拎著桶,看祝見高拿著木棍在指東打西,邊打邊說著,‘十三棍聖救唐王’的少林傳說。通常,祝見高不去井台汲水。直接到跟學校隔一條路的修理鋪去。給老祝一句話:“大,老師要喝水!”老祝忙吩咐他幾個哥哥:“到水缸打水,給小五!”。哥哥囔囔嘟嘟:“你老師又不是豬,一喝一桶水!”小五看老祝在一邊,就回敬:“老師這豬,和咱家的老祝不是一頭豬!這老師豬比咱家老祝加四隻小祝都厲害!咋不能喝?還能打人!我可是害怕!要不,你大祝去比劃比劃?”他哥要打,他忙大聲吆喝:“大!打!”老祝轉過臉。祝見高忙改口:“大,我叫你,你能給我二分錢買一根冰棍?”老祝哼哼笑:“這上頭,你記性真不壞!”祝見高見狀,忙過去,抽開零頭錢匣子拿。他哥跟著要奪:“幾個二分了?小心咱大不在了,我們揍你!”祝見高哄著說:“我買冰棍,大家都吃!”一聽這,他哥哥們都惱怒了:“你哥你也騙!一回,拿幾個冰糕紙,還沾些尿泥,說化了;一回,拿幾根從學校垃圾堆撿來的竹棍,說,掉了,更可氣,說,怕我們吃了它,肚子痛,你自己替哥哥們擋災!……”連說帶打。祝見高顧不得這些,踉踉蹌蹌捏住錢,笑著跑走。
這次,老祝不在,哥哥們連門也不讓他進。他幹吆喝,不敢進:“我回去給咱大說?給咱媽說?”他大哥嗡嗡回應:“你把咱爺、咱奶從地下拉出來,都不管用。小心我拍死你!”祝見高不再敢回應,也不敢看怒視他的幾張臉。灰溜溜走開,憋不住惱怒,吆喝跟著他的同學:“看,看啥?小心我哥揍你!”把棍子給小同學:“拿著,小大我要運氣功!”走到井台。
汲水可是祝見高的拿手好戲,別看他還沒有轆轤高,可他敢大放轆轤。嚇得那個小同學不敢看。祝見高嘿嘿笑:“怕啥?井栽不到桶裏。桶壞了,學校給我大掏錢,再箍一個;轆轤壞了,村裏花錢,讓我大再焊一下。”好不容易汲大半桶水,祝見高吆喝那個同學:“快來喝,要不,你喝尿?”那個同學趴著桶沿一頓水。喝畢,祝見高打發他:“去路口,看有人沒?”那個小同學不敢違背。祝見高看那同學不回過頭,忙抹下褲子,掏出雞雞對準桶,要尿的架勢:“雞巴雞巴快下雨!”揉搓一陣子,雞雞才極不情願滴倆滴。他忙拉上褲子,吆喝:“抬水!”大課間二十分鍾都過去,水才蹣跚遲來。老師照顧學生那個幹涸勁:“排隊,一人一缸!”大家嘻嘻哈哈排隊喝水。祝見高裝著一本正經的樣子指揮:“水可甜!我從修理鋪偷糖精倒內邊!”。不等下課,老師就揪住祝見高耳朵扯到講台;“你尿到桶裏?是不是?”祝見高抬眼看同他一起抬水的同學。老師不等他瞪眼,就是幾個栗子:“你還想報複?我今個看著你行凶?”祝見高老老實實低頭聽老師批評。這還不夠,老師讓全班同學都上台批鬥。大家一人一指頭,把祝見高的腦袋按在黑板咚咚響。祝見高不敢抬眼,不敢言語。下學,他還在講台看守著空曠的教室。
這樣的學生哪能考取重點初中?無奈,隻好在本村的初中就讀。祝見高讀初中還算老實,隻是,對女生特別注目。一天老尋思請人,給女生寫情書?讓人約她?………
由於,該學習的時候,搗亂;該幹事情是時間,亂愛。他就連上倆個初三,還是考取不了高中。第三個初三,他出了事情。翻火車偷東西,被押車的發現。他跑回修理鋪,不防,人家鐵路警察尾隨而來。沒倆天。他大被鐵路警察帶走。幸虧沒啥贓物,他大也嘴硬。人家沒審訊出啥事情?於是,把他大交由地方看守所拘押。地方也不斷審訊他:“你叫啥?住哪裏?”老祝回答;“我叫黃金鬥!家住…。”警察打住他的話:“人家咋叫你老祝?”老祝回答:“我老丈人姓祝!人家笑話我:你都黃金鬥了,還上門討飯吃?我就不大說自己名字,隻說,我大【老丈人】姓祝…。時間長了。大家就老祝叫慣了,我也聽順了”。老祝在這些無關緊要的事情上,老老實實回答。碰到詢問他偷火車事情上,他咬死就一次。雖被打得衣服都是血漬,可他嘴不倒!拘留所隻好關押著。老祝在拘留所很識相,逆來順受,不招惹是非。拘留所內的惡人雖多,可他相對平安。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在老祝眼裏都是‘大本事’的人!尤其睡最內邊,‘牢頭’身邊的那個黃老板,更是不一般。他一進來,‘牢頭’就像見‘爹’似地,噓寒問暖?指使眾人安置住處。外邊看管人員也按時送來一打好吃好喝的。那個黃老板很大方:“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來,來,都有份!大家不敢動,眼睛盯著‘牢頭’。‘牢頭’罵大家:“黃老板都發話了,誰敢不聽?吃!”他拿起一個肉夾饃:“黃老板,這肉夾饃真地道!肯定是小南巷的那家!”老祝這時候還算機靈,擠過去就吃。一來二去,跟黃老板也就認識。也續搭上一家子。黃老板反過來給他叫:哥哥!老祝這才知道這個‘一家子’是豫靈鎮零公裏靠河南這邊的一個金老板。因指使手下搶奪坑口,打死打傷三、五十人,事情一時說和不成,就暫時‘躲到’這裏邊,等著家裏花錢,把事情擺平。聞聽他會修理。家裏幾個兒子都會!那黃老板滿口答應:“哥哥!你隻要出來打工,就往兄弟的坑口、選場去!咱們一家子,虧不了你!人家一月三百,給你三百五、四百都成!……”老祝喜不自禁。沒想到,坐牢也會‘走大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