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凱恩耀眼的光環,幾乎完全遮住了他那幾個很優秀的哥哥姐姐。
一天,桑德斯又在感慨:“真沒有想到啊,當初誰都比不過的凱恩,如今竟獲得這麼大的成功。”
凱恩在一旁認真地糾正道:“不!父親,我當初也能比過一個人,那就是我自己。”
沒錯,凱恩雖然天賦不佳,但他是一個能夠不斷地跟自己比賽,不斷地追趕和超越自己的人。他的成功,固然與他自己長期不懈的努力密切相關,但還有一點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他遇到了傑西卡老師,遇到了一個引導他走出成長誤區的良師。是傑西卡那“學會跟自己比賽”的睿智的點撥,驅散了他心頭因一味追趕他人而所帶來的挫敗感和無盡的煩惱,培養了他頑強進取的自信,讓他一點點地走向了人生的成功……
別忘了尋找心靈的富足
他出身於貴族家庭,不僅從小衣食無憂,還接受了優質教育。大學畢業後,他便在父輩的幫助下,進入證券領域,獲得令人羨慕的發展機遇。而他,也憑借著聰慧和努力,很快便為自己贏得了大筆財富,過上了上流社會舒適無比的富足生活。
然而,他很快就對那近乎奢華的生活,產生了一種難以言說的迷茫。獨處時,他會問自己:生命的意義究竟是什麼?靈魂的高處在哪裏?
他找不到答案,將自己的困惑說與身邊的朋友,朋友認為他身在幸福中還問那些虛無的問題,簡直不可理喻。於是,麵對喧嚷的現實和世人忙碌的人影,他內心裏有了一份揮之不去的孤獨。
35歲那年的一個秋日,他在巴黎的香榭麗舍大街一角,碰見一位埋頭拉小提琴的年輕人。那年輕人麵色紅潤,穿著幹淨的廉價布衣,坐在一個石墩上,微閉著眼睛,指法嫻熟地拉著一支古典樂曲,那副陶醉的樣子,似乎早已忘了時光的流走,隻有那些美麗的音符在身邊飄蕩。
他不禁駐足,跟著年輕人進入到一個屏蔽了塵世嘈雜的清幽世界。冥冥中,他仿佛聽到了傳說中的天籟之音,那般自然而真切。就在那一刻,他想到了擱置在童年裏的畫筆,還有那些不知散落在哪裏的顏料。一聲熱切的輕喚,讓他的內心陡然一片澄明。
很快,他便做出一個讓全家人竭力反對的決定——離開證券公司,去巴黎學習繪畫。威嚴的父母,溫婉、賢淑的妻子,和一雙優秀的兒女,軟硬兼施,都未能改變他的固執。他甚至不惜與整個家庭決裂,隻留下一張紙條,上麵淡淡的五個字——“我不回來了”。然後,帶著很少的一點錢,隻身前往巴黎。
他租住在廉價的旅館裏,吃最粗鄙的食物,買最便宜的顏料,從最基本的繪畫技巧學起。有時,他會一個人呆呆地坐在塞納河邊,目光盯著那緩緩的流水,思緒悠悠,一坐就是一整天;有時,他會躺在樹林深處的那些石碑前,聆聽金黃的樹葉靜靜地飄落;有時,他會仰望滿天的星光,不知不覺地淚流滿麵……
40歲時,身無分文的他,在朋友的幫助下,登上了一條開往南太平洋群島的貨船。他先後輾轉於布列塔尼、巴拿馬和馬提尼克之間,提著一支簡單的畫筆,過著飄忽不定的日子。直到他登上風光迷人、遠離現代文明的塔希提島,他才欣然地停留在那個心喜的世外桃源中。
在塔希提島上,他繼續不停地追問:我們從哪裏來?我們是誰?我們往哪裏去?這些尋常人們很少思考、卻始終纏繞他的哲學問題,如此深邃難解,但洋溢在他畫筆下的,卻是眾多恣意汪洋的原始生命,他匪夷所思的構圖和顏料搭配,令人很難理解他的畫作內涵。
盡管在美麗的塔希提島上,他結交了多位土著女性,但是沒有一個女子能夠讀懂他心中那巨大的孤寂與清醒。十二年後,他愴然地來到西瓦瓦島,於1903年孤獨地死在那裏。
直到很多年後,他的那些畫作的價值和意義,才被世人所認識。他就是法國印象派的傑出代表——高更。作家毛姆最著名的小說《月亮與六便士》,就是以他的人生經曆為素材寫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