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1 / 3)

避孕藥

柚子本身雖然十分健康,但它卻是避孕藥物的克星。

美國佛羅裏達大學食品藥品影響研究教育中心主任哈特穆特·德倫多夫近日在一份聲明中稱,最新研究顯示,柚子會抑製人體酶的代謝,從而影響人體對某些藥物的吸收和利用,其中又以柚子對避孕藥的影響最為突出。

偉哥

德國醫療人員的一項研究還發現,柚子也會影響“偉哥”發揮作用。通常偉哥的使用者會在性生活1小時前服用偉哥,但如果用柚子汁送服,就會大大推遲偉哥發生作用的時間。盡管柚子汁可能對不同品牌、類型和劑量的偉哥的影響各不相同,但是為了保險起見,您在服用偉哥的時候還是避免和柚子同食。

能與柚子產生相互作用的藥物還很多,如∶硝苯地平、維拉帕米等鈣拮抗劑,氯氮平等抗精神病藥,西沙必利等胃腸藥,環抱素A等免疫抑製劑,咖啡因等中樞興奮劑等。在服用這些藥物期間,隻要您喝上一杯柚子汁,就會合藥物發生作用,產生不良影響。所以您一定要注意,在服藥時千萬別吃柚子或者飲用柚子汁,以免引起不測。

健康小貼士

服藥前後多長時間不能吃柚子?為了確定吃柚子對他汀類藥物吸收的影響,藥理學家專門設計了一項臨床實驗,觀察病人在喝了柚子汁後再服藥,血中的藥物濃度比喝水後服藥有什麼區別。

結果發現,同樣是喝柚子汁,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反應。如果喝了柚子汁之後服藥,則血藥濃度比喝水後服藥可能增加幾倍到幾百倍;如果喝柚子汁後隔一段時間再服藥,柚子汁對血藥濃度的升高作用能夠持續存在24小時,但是隻有到3~7天後,柚子汁的作用才漸漸消失。

所以,為安全起見,服藥前3天和服藥後6小時都應避免吃柚子。

吃中藥,有講究

吃中藥的忌口

“忌口”是指治病服藥時候的飲食禁忌,中醫非常強調這一點,俗話說:“吃藥不忌口,壞了大夫手”。關於忌口的內容也廣泛存在於《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等醫籍中。民間幾千年以來也積累了很多經驗。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性能,有些食物的不正確吃法可能會導致疾病的發生,而有些食物則是可以起到緩解病情,或者調養身體的作用,還有些食物可能對正在服用的藥物產生一定的影響。

清代章杏雲所著《調疾飲食辨別》一書中雲:“病人飲食,藉以滋養胃氣,宣行藥力,故飲食得宜足為藥餌之助,失宜則反與藥餌為仇。”所以,病人服中藥時有些食物應忌食。

服用中藥時的飲食禁忌包括病症禁忌和服用禁忌。病症的飲食禁忌是指根據疾病的性質來忌口,比如說,濕熱病應該忌食辛辣、油膩和煎炸食品,但是相反的寒涼症就要禁食生冷、寒涼的東西。治療因氣滯而引起的胸悶、腹脹時,不宜食用豆類和白薯,因為這些食物容易引起脹氣。其他,諸如水腫病人少食食鹽;哮喘、過敏性皮炎病人,少吃“發食”如雞、羊、豬頭肉、魚、蝦、蟹等。吃狗肉能夠起到大補的作用,但是結腸炎病人應該選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此時就不應吃狗肉。

中醫上服藥食忌講究更多。如服人參時忌蘿卜;服用甘草、黃連、桔梗、烏梅忌豬肉;薄荷忌鱉肉;茯苓忌醋;鱉魚忌莧菜;雞肉忌黃鱔;蜂蜜反生蔥;白術忌大蒜、桃、李等。天門冬忌鯉魚;荊芥忌魚、蟹、河豚、驢肉等等。

另外服用中藥時不要喝濃茶,因為茶裏含有大量的鞣酸,如果和中藥一起服用就會降低藥效,所以應該用白開水送服。

服用中藥的時候還不能吃辣椒,尤其是那些熱性病症,在服用清熱涼血或滋陰消炎藥物時更加不能吃辣椒,否則會使療效減弱,甚至無效。

還有一個需要注意的就是腐乳,裏麵含有一種蛋白酶,可以抵消中藥的藥效,也是需要特別忌口的,另外在服用中藥煎劑或丸藥時,忌食生、冷、油膩的食物。

至於老一輩常說的“發物”,是指患了某種疾病的人,在治療期間不能使用某些食物,否則會影響治療甚至加重病情。中醫按這些食物的性能分為6類,如薑、蒜等發熱之物,蝦、蟹等發風之物。

“發物”是否需要“忌口”,得按中醫的方法辨證論忌。有的哮喘病人,平時可以無所顧忌地隨便吃喝,而在哮喘發作期間,蛋、牛奶、魚蝦等高蛋白食物卻成了加重病情的“發物”,理當“忌口”。此外,患有疥瘡、皮膚病者忌食鹹水魚、蝦、蟹及羊肉、豬肉等食物;水腫病忌食食鹽;肝炎病人忌食辛、辣、油膩。

“忌口”也不能絕對化,要因人、因病而異。對一般病人,特別是慢性病人來說,若長時間“忌口”,禁食的種類又多,則不能保持人體正常所需營養的攝入,反而降低了人體的抵抗力,對恢複健康不利,因此,在醫生指導下,可適當食用增加營養的食物,以免營養缺乏。

中藥的服用

中藥的不同服法,既是病情的需要,又對療效有重要的影響,您知道怎麼服用中藥嗎?

溫度

服用中藥湯劑時,根據病證的不同,對中藥的溫度也有要求。中醫將外感風寒、寒邪犯胃引起的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疾病歸入寒證,就要熱服藥汁,在煎藥時須用旺火、煎沸8分鍾左右,趁熱服下,就能夠充分發揮藥物趨趕風寒、健脾溫中的作用。

而用寒涼藥治熱性病證,如肺炎、支氣管炎、風熱感冒等疾病出現的口幹、舌紅、便秘等,不宜以熱攻熱,而是等藥物涼後再服用效果較好。對於一般的湯劑,如滋補類中藥,溫服即可。

時間

服藥的時間也必須根據病情和藥性來定。曆代臨床服藥的實踐是,空腹時服用驅蟲藥和瀉下藥,補藥在飯前服用,對胃腸道有刺激性的藥物在飯後服用,鎮定安神的藥物在睡前服用。其它一般性的藥物宜在飯後服用。

次數

如治療嘔吐或藥物中毒,每次服用的藥量雖然不大,但要頻服。一般的中藥通常可分2~3次,病緩者可每日早晚各服1次,病急者可每隔4小時服藥一次,晝夜不停,使藥力持久,才能戰勝疾病。但是在服用發汗、瀉下藥時,要考慮病人的體質的強弱,一般達到出汗、腹瀉的目的時即可,不要服用的過頻過久。

此外,內服丸劑、散劑均可用溫開水吞服,加酒是為其升提宣通,用淡鹽水送服是為了引藥入腎。當然,中藥的服法還有一些更為具體的要求,那就需要聽從醫生的囑咐了。

健康小貼士

服用中藥除了要注意忌口,要注意溫度以及時間、次數以外,還要注意服藥後的護理。對於服用發汗藥後的病人,需要馬上臥床,服用辛溫發表藥物最好是蓋上被子幫助身體排汗,但是對於辛涼發表藥就不要蓋被子了。

另外,服用發汗藥物,隻需要稍稍出汗就可以了,不能讓人大汗淋漓,以免發生虛脫。如果服用發汗藥後,仍然不出汗的,就可以加服一些溫水或者熱粥,以助藥力。服用發汗類藥物後不能馬上吃酸味食物或者冷飲。

服用催吐藥後,患者應該束緊肚腹,如果服用催吐藥後並沒有嘔吐,可以用幹淨的羽毛或者手指伸進喉嚨,再喝些溫開水。如果出現服用催吐藥後就嘔吐不止的情況,可以喝些粥或者涼開水。

當然,以上是服用中藥的一般常識,給嬰幼兒煎服中藥時,還有一些要特別注意的事項,需遵醫囑。

你會煎煮中藥

很多人選用中藥來治病,因為它副作用小,也有一些人利用中藥來調養身體。中藥雖好,但是煎煮味道苦澀的中藥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中藥湯劑是中醫應用最早、最廣泛的劑型,中藥能夠辯證施治,可以根據不同患者的不同情況來靈活用藥,並且藥效發揮迅速。但是湯劑也有其明顯的缺點,那就是煎煮耗時耗力,藥液煎煮質量難於把控、味道刺激、服用攜帶不方便、存放後容易變質失效。

中藥煎煮也很重要

中藥煎煮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藥物治病的療效,我國曆代名醫都十分重視中藥煎煮方法。漢代醫家張仲景將煎煮用水分為雨水、千揚水等多種;徐靈胎認為:“煎藥之法,最宜深講,藥之效不效,全在乎此”;李時珍指出了藥液煎煮不當的不良後果:“凡服湯藥,雖品物專精,修治如法,而煎藥者魯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則藥亦無功。”這些都說明藥物的煎煮和藥物療效的發揮之間存在著重要的關聯。

這是因為中藥在煎煮的過程中會發生兩種變化,一是藥物有效成分的溶出,二是藥物中各種生理活性成分進行化合反應。所以重要的煎煮也有很多講究。比如說煎藥容器的選擇、煎藥時間的長短、加水量的大小、藥物先下後下、文火武火等等都會對煎煮的過程發生影響。

同一種中藥中會同時含有多種成分,其中有很多成分是會對疾病的治療起到幫助作用的,如鞣質、揮發油等。其中鞣質耐高溫,需要長時間煎煮才能充分溶出,而揮發油容易揮發,隻要短時間煮沸即可。還有些不利於治病的成分,如毒生物堿類也要經過長時間煎煮,其成分才會被破壞。還有一些中藥煎煮時間長短不同藥效會產生截然不同的變化,如大黃後下可以治便秘,而久煎則可以起到止瀉的作用。

如何煎煮中藥

煎煮中藥有許多講究,下麵就為您詳細地介紹一下:

煎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