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鍋以砂鍋最為理想,因為砂鍋傳熱緩和、受熱均勻,煎出的藥質量好,成分穩定,且其不易與中藥成分發生化學反應。搪瓷鍋也可選用,但不能用鐵鍋、鋁鍋煎中藥,因其易與中藥發生化學反應,並易糊鍋燒焦。
浸泡
中藥在煎熬前一般需先浸泡(冬天若用20~30℃的溫水浸泡可縮短煎煮時間,但不能用開水浸),浸泡時間按藥物品種不同而異。花、草、葉約25分鍾即可,根、莖、果實。
水量
加水過少藥物中的有效成分不能全部煎出,加水過多增加煎煮時間,使藥物中的某些成分破壞或流失掉。所以,隻有在煎煮時正確選用器具、掌握火候、控製時間、添加用水才能最大限度地煎出有效成分,使處方發揮最佳的治療效果。
吃西藥,要忌口
前麵向您介紹了服用重要的飲食禁忌,在生活中許多人對服用中藥需要忌口的印象比較深,而相對的對服用西藥的忌口就不那麼關注了。其實這是一種誤解,服用西藥也同樣需要忌口,否則也會降低藥效,或者增加藥物的毒副作用,引起中毒。服用西藥的飲食禁忌有哪些,下麵為您詳細地列舉一下:
服用四環素、紅黴素、滅滴靈、甲氰咪胍時
應忌食牛奶、乳製品、豆製品、黃花菜、黑木耳、海帶、紫菜等。因為這些食物中都含有豐富的鈣,鈣離子容易與以上藥物發生反應,生成難以溶解的化合物而降低藥效。
服用果導片等瀉下類藥物時
應該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比如說辣椒、生薑、蔥、蒜、花椒等等,因為這些食物可以降低藥物的瀉下作用,又因為過於刺激容易引起胃腸充血,產生腹脹、腹痛燈症狀。
服用黃連素、四環素類、紅黴素、複合維生素B、鐵劑、利福平、潘生丁、胰酶、澱粉酶、胃蛋白酶、乳酶生等藥物時
應忌飲茶,因為茶中的鞣酸會與上述藥物起反應而降低藥物效果。
服用甲氰咪胍、速尿、安定、氯硝安定、利眠寧、氨茶堿、咖啡因等藥物時
不要吸煙,因為煙油中的多環芳香烴類化合物,可加速這些藥物的代謝和滅活,從而會減弱或抵消藥物的療效。
服用甲狀腺製劑時
限製食用黃豆、油菜、蘿卜、洋白菜等食物,這些食物可抑製甲狀腺激素的分泌,會降低藥物的效果。
在服用鐵劑及人造補血藥時
應禁茶,因茶葉中的鞣質可與鐵起化學反應而降低療效;
服用鎮靜、催眠藥時也不要喝茶,因為茶堿的興奮作用會使藥物失效;
服用潘生丁時也應忌茶,因潘生丁的擴管作用因茶堿、咖啡因的作用而失效。
服用維生素C時
不宜吃豬肝。因為豬肝中含有豐富的銅,會使維生素C氧化為去氫抗壞血酸,使維生素C失效。
服用降糖藥、可的鬆類藥物時
應低糖飲食,以免升高血糖,抵消藥物的作用。
服健胃藥時
主要借助於它們的苦味刺激味蕾,促使唾液分泌,以達到增進食欲、幫助消化的目的。所以服藥期間不宜吃糖,否則藥物就會失去原有的作用。
服高血壓藥和風濕病藥時
都不宜吃鹹食與醃製品,否則會使治療失敗或加劇病情。
服用激素類及抗凝血藥物期間
應忌食動物肝髒,否則激素會失效。
服用異煙肼時
不宜同時吃魚類,因為魚類含有大量組氨酸,它在肝髒裏能變成組織胺,而異煙肼能抑製組織胺的分解,使其在體內聚積而發生中毒,出現頭痛、頭暈、結膜出血、皮膚潮紅、心悸、麵部麻脹等症狀。
服用保泰鬆時
忌食高鹽類食物,因為保泰鬆能抑製鈉離子和氯離子從腎髒排出,從而在身體內渚留,導致血鈉升高而引起浮腫和血壓升高。
服阿司匹林、硝酸甘油、消心痛、痢特靈等藥物時用鎮靜藥、安神催眠藥、洋地黃類藥物、苯妥英鈉、降糖靈、優降寧、胍乙啶期間
均應忌酒。倘若在服用以上藥物期間大量飲酒,會增加藥物的副作用或使藥物失去療效。
服哮喘藥時
不宜與乳製品、豆製品及雞肉、牛肉、魚蝦、動物肝腎等高蛋白食物同服,否則會降低藥效。
服用優降寧等藥物時
不宜同時吃動物肝髒、魚、奶酪、巧克力、香蕉、醃魚、豆腐、扁豆、牛肉、葡萄酒等。因為優降寧等藥物能抑製單胺氧化酶,倘若同時吃以上食物可引起血壓升高,甚至有發生高血壓和腦出血的危險。
服用安體舒通、氨苯喋啶和補鉀時
不宜同時吃香蕉、香椿芽、紅糖、菠菜、紫菜、海帶、土豆、葡萄幹、橘子等。因為這類食物含鉀量很高,容易引起高鉀血症,出現腹脹、腹瀉及心律失常等。
服用維生素K時
不宜同時食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比如說山楂、橙子、鮮棗、茄子、芹菜、西紅柿、蘋果等,因為維生素C可分解、破壞維生素K,從而減弱其藥效。
服抗菌藥時
如磺胺嘧啶、複方磺胺甲唑類藥物,不宜與鮮橘汁同服,否則尿液會呈酸性,易引起血尿、疼痛等症狀。
服硫酸亞鐵、補血糖漿治療缺鐵性貧血時
忌用茶水送服。因茶水中含鞣質,能與鐵結合成鞣鐵酸,從而影響鐵的吸收。還應忌食花生仁、芝麻醬與海帶、動物肝髒等含鈣、磷較多的食物。
服磺胺類藥物和碳酸氫鈉時,忌食醋及酸性水果。服磺胺藥物時,食醋和酸性水果可使藥物在泌尿係形成結晶而損害腎髒,服碳酸氫鈉時食醋和酸性水果可降低其藥效。
服左旋多巴時
忌食動物肝、腎、肉類、豆類、奶製品、蛋類、酵母及其他高蛋白食物。這些食物可降低左旋多巴的療效。
改掉吃藥的壞習慣
在家庭用藥中,絕大部分是口服用藥。服藥看似簡單,但如果服用的方法不正確,就可能影響藥效的發揮,甚至對食道黏膜造成損害,以下的吃藥壞習慣您有嗎?
送藥什麼水都行
服藥的時候應該用白開水。有的人用茶水送藥,而茶水中含有咖啡因、茶堿等物質,所以茶水是偏堿性的,用茶水送藥,就會和一些藥物發生化學反應,影響藥效的發揮。
果汁是酸性溶液,它可以使很多藥物提前溶解,不利於腸胃道對藥物的吸收,而且果汁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它的氧化還原作用,會影響到部分藥效的發揮。
幹吞藥
服藥時要喝足量的溫開水,切忌幹吞藥片,尤其是服用膠囊包裝的藥,更要多喝水,因為膠囊包裝的藥大多腐蝕性強。腐蝕食道黏膜,導致食道的潰瘍
服中藥的時候加糖
很多人忍受不了中藥的苦味,服藥的時候往往在裏麵加點糖,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習慣。我們知道,平時吃的糖可以分為白糖和紅糖,這兩者的性質是不同的,紅糖性溫,白糖性涼。如果您在一些涼性的藥物中加入了性溫的紅糖,那就會降低藥效,同樣,往性溫的藥物裏加白糖,也會影響藥效。
還有一些重要恰恰需要的是苦味,才能達到藥效,因此這時不論是加紅糖還是白糖都會對藥效造成一定影響。另外,因為中藥的成分比較複雜,紅糖可能會與裏麵的鐵、鈣等物質發生反應而影響療效。所以服中藥的時候最好不要加糖,如果實在是需要加,要先谘詢醫生,不要擅作主張。
把緩釋製劑分解後服用
我們常常服用一些片劑或者膠囊,都屬於緩釋藥劑,很多人認為把膠囊打開或者把藥品研碎,又不會改變藥品的成分,當然不會影響藥效。其實這種做法也是錯誤的,一些止痛藥的茶堿、治療心髒病的硝苯吡啶就是這樣,會對原有的藥效造成很大的影響,容易使服藥當時吸收的濃度過高,達不到一天平穩地釋放藥效的作用。
用藥前不洗手
不洗手就抓藥片往嘴裏送,是常見的壞習慣。手上的髒東西和致病微生物會帶到藥物上,從而汙染藥物並通過藥物進入人體內,可能使人致病。尤其是滴眼藥水時,手指要接觸眼瞼,髒手上的致病微生物可能引起結膜炎。
躺著服藥或服藥後立即躺下
坐著服藥或立位服藥,這樣食道處於垂直位置,藥物容易順利通過,藥物就能夠順利地從食道進入胃裏。如果躺著服藥或服藥後立即躺下,藥物就可能在食道裏滯留,不僅會誘發藥物性食道炎,還會減慢藥物進入胃的速度,影響藥物及時發揮作用。
在睡眠中間服藥
睡眠中間服藥也是一種危險的做法,因為夜間大腦處於抑製狀態,腺體分泌和吞咽能力都大大降低,這個時候人的感覺比較遲鈍,容易導致藥品和食道粘膜接觸而對食道造成損傷。
健康小貼士
小孩都不願意吃藥,很多家長常捏住孩子鼻子,強迫孩子張開口,而把藥灌進去。這種做法是很危險的,因為孩子的鼻子被捏住,隻能靠嘴巴呼吸,這個時候藥液容易嗆進氣管和支氣管,引起劇烈咳嗽,甚至有發生吸入性肺炎或藥片堵塞呼吸道引起窒息,危及生命的可能。
家有保健小大夫
感冒和流感的防治
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