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習,就是重溫已學過的知識,它是鞏固知識、防止遺忘的主要手段。我國橋梁專家茅以升先生80歲時,還能一點不差的背出圓周率小數點後一百位數字。別人問他為什麼這麼準,他回答說:“重複!重複!再重複!根據心理學的研究,沒有八次重複,要想記住是不可能的。”在學習中,常聽一些同學講:“我的腦子笨,學過的東西,很快就忘了。”其實,腦子再聰明,也不可能不遺忘。德國著名心理學家艾賓浩斯首次發現的遺忘規律表明:識記之後,遺忘很快就開始了,最初一段時間,不僅遺忘速度快,而且最多,以後便逐漸減緩下來。根據這一規律,對學過的知識及時複習,使記憶的痕跡或暫時神經聯係在遺忘迅速發生之前得到強化,這是同遺忘作鬥爭的最有效方法。年輕時,懂些什麼並不重要,知道如何學習,才能使你知識豐富。可惜的是:在學習上有一環節特別重要,卻常常被同學們所忽視,那就是課後複習。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曾經把不能鞏固地掌握知識比作喝醉酒的馬車夫,忘記了所裝載的東西捆在車上,也不往後看看,隻是一個勁地往前趕路,東西顛簸丟了也不知道,結果趕回家去的僅是一輛空車。中國“熊瞎子掰苞米”的故事婦孺皆知,熊瞎子每掰一穗新苞米,便夾在腋下,同時扔掉前一穗舊的。這樣忙了很長時間,還是隻有一穗苞米。老師家長都用這個故事告訴孩子們要及時複習,溫故知新。
一般講,學生學習的材料在兩三天內遺忘得最多最快。外語最好在24小時內進行複習。如果晚上識記單詞,第二天早晨複習效果最好。有的同學認為做作業不就等同於課後複習了嗎?的確做作業實質上對知識是否已掌握起著檢驗作用,但是有的學科根本就沒有留作業或者有的同學根本就不完成作業,即使有,內容也不可能涉及上課所講的全部問題,這樣凡是作業沒有涉及到的問題,就可能長期被忽略。如果沒聽懂,課下又沒有通過複習去弄明白,久而久之,就會“負債累累”,而導致學習日益困難。中學生對課後複習的重視程度大不一樣,他們在學習上的差距,往往就是在這個需要自覺性比較高的學習環節中拉開的。據一份調查統計,重點中學優秀生能及時複習的有77.2%,而一般中學學生課後及時複習的僅有25.3%,“有時候複習”的占57.5%,還有15.2%的學生“臨考前才複習”,這項調查還指出:優秀學生普遍重視複習,一般中學生往往不注意複習,他們常常忽視這一無人檢查的環節,有的學生甚至連書都不看,就忙著做作業。這正是造成優秀生和後進生學習差距和分化的重要原因。
由上可知,真正會學習,就必須重視課後複習這一環節,放學後首先應當考慮要“趁熱打鐵”及時複習當天的學習內容,也就是說,在做作業前首先認真地進行課後複習。會學習的同學常常能堅持“每天有複習,每周有小結,每章有總結”。但不少同學隻是“有時複習”或“臨近考試時才複習”,平時隻去應付老師布置的作業,作業做完了就沒事了,他們沒有認識複習的意義,不注重及時複習。
複習是學習活動中的重要環節。從時間和內容上劃分,複習可分為課後複習和係統複習兩類。課後複習是課堂學習的繼續,是學生在上完課後,及時回憶、複習當天學習的內容。課後複習還是係統複習的基礎。課後複習對學習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它不但能使自己所學的知識逐漸係統化、熟練化和技能化,進一步提高知識掌握的水平、能強化對當天所學知識的理解,鞏固記憶,防止遺忘、能提高做作業的效率,能檢驗學習的效果,還能溫故知新,為學習新知識做好鋪墊,為切實提高學習質量,我們一定要養成堅持課後複習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