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來看看考試迷失的原因。對考試在認識與操作上的迷失有許多表現,以上隻是概要地列舉了四種。那麼,導致考試迷失的原因何在呢?從根本上說,是對考試存在理由的迷失,或者說是在對為什麼要考試和到底要考什麼等認識上出現了問題,以致造成考試措施與安排的失當。考試,其實並不需要非常複雜的理由和複雜的安排,它隻不過是根據社會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習者在學習相關知識與技能時,在知識結構、思維方法和創造性的運用能力方麵,適時適度地給予一定程度的小結與檢驗。根據考試問題專家提出的理論,考試好比一棵樹,它的基礎分兩個部分:一個是社會需求,主要是從可運用和有效果這兩個方麵來評價考試的得失;另一個是解釋能力,主要是看考試中的分析、思考、表述等方麵的情況。它的主要枝幹很簡潔地分三部分:一是運用,二是方法,三是價值。運用和價值主要體現的是社會需求,是一種外在要求。而方法主要是從學習主體的角度、從思維方式與技能的角度提出的要求。由此不難看出,考試實際上是要檢驗學習者學習的東西是不是能用、有沒有價值,方法是不是正確。這才是問題的本質和考試的關鍵所在。
根據這樣的分析方法來觀察考試迷失的原因,問題就很清楚了。
首先看內容的誤區。之所以許多考試迷失在複述教師所教的內容上,學生很少有機會發揮其創造性的運用能力,正是因為人們對考試的看法出了問題。考試被片麵地理解為是對相關知識的知曉程度,而不是運用這些知識融會貫通地去解決實際問題,更缺少對這些知識在運用過程中可能產生的社會價值的感覺,因而陷入了中國傳統的重傳授、輕創造的誤區。這種迷失導致的後果是:記憶型能力被極端誇大,而創造型能力受到很大壓抑。這在信息與計算機技術時代是最不經濟的事,因為記憶性功能已經越來越多地被計算機所取代了。而這樣的考試主導著學生,長此以往,會導致學生整體創新能力下降,這是非常有害的事。
其次看功用誤區。很顯然,不光是考試這一環節,在教育的其他許多環節,可運用和有效果這兩個要求在相當多的地方,基本被忽視或完全被忽視。許多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包括考試在內,都漠視了社會的實際情況和需求,致使教學與實踐嚴重脫節,教育效果和效用低下。仍以英語學習和考試為例,全國有那麼多學生,花那麼多時間和精力與金錢投入到英語學習中,而且有那麼多人通過了各種各樣的考試,為什麼拿了這樣那樣的證書,但到頭來還是派不上用處?關鍵在於語言學習脫離了語言真實的需求,考試不是考實際溝通能力,而是在相當程度上考語言知識,甚至是應試技巧。這就完全偏離了語言學習的自然路徑。含義,或者說它的主要功能是對學習的檢測,並不具有十分完備和準確的篩選功能或評價功能。但現實卻不是這麼回事,在很多地方,考試已成為篩選和評價的手段,常常用來檢測學生的智力或用功程度,借以篩選學生,評價其智力或勤奮狀況。如果說,專門用於智力檢測的測試無可非議地可以用特殊的考試形式,那麼這種考試必定與教學考試有明顯的區別。但在現實生活中,這兩者之間幾乎是等同的,看不到有多大差別。其中的問題就出在對考試功用的誤解上,把考試的功能無節製地擴大化了。
最後看一看方法的誤區。這方麵的迷失,既是對教學全過程認識的迷失,又是對考試作為一個教學環節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地位與作用的迷失。本來,教學過程應該是一個完整的過程。它可以分為幾個形式不同的部分,比如講授、練習、考試等等,但無論是講授還是考試,其實都是為一個目標服務的,那就是要讓學生真正掌握並能有效地運用所學知識與技能。因此,作為教學的一種形式,考試不能遊離於教學,成為與其他教學形式相對立的部分,而最好的辦法就是從一開始就要把檢測的要點融會在所有的教學環節中。因為,考試的要點其實也就是我們希望學生了解和掌握的知識與技能的重點。但事實是,很多情況下考試已經成為異化於教學的一個非常因素,有時甚至成為教學的指揮棒,這就徹底顛倒了手段與目標的關係了。
總之,對考試功能與意義的認識,對考試在教學過程中的地位與作用的片麵理解,以及對考試這種教學手段的不恰當與不合時宜的運用,是導致考試遴失在各種各樣偏離其本意的誤區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