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自己的情緒以提高對薄弱學科的興趣
問題、學習興趣問題其實都是學習中很普遍的問題,不光是中學生,大學生也會有這樣的困惑。既然是普遍問題,它們的原因就不僅僅是個人的,而是跟整個的教育製度和社會環境有關。當然,我們個人的力量很小,無法在現階段解決教育製度、社會環境這樣的大問題,隻能通過我們自己的努力去適應這樣的大環境。
情緒是受周圍的環境影響的,而我們身邊的環境或多或少是我們自己創造的。聖經裏有句話值得每個人一生去品味:“你希望別人怎樣待你,你就要怎樣待別人”。你付出微笑,就能收獲微笑。我們永遠要相信的真理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可很多時候,由於缺乏耐心,我們把種子種下去,卻不澆水不施肥,站在旁邊等著收獲。我們試探性地對別人好,看別人怎麼反應,卻由於不能持之以恒,而留給別人虛偽的感覺。“思想決定行動,行動形成習慣,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性格並非不可改變,毛主席說過,“世界上的事怕就怕認真二字。”人的成長過程,很大程度上是對自己性格的塑造過程。富蘭克林、曾國藩等很多中外名人在磨礪自己的性格上都經曆了一番艱辛的努力。
拋開一堆的大道理不說,要想通一個簡單的道理,也許就能在改變自己性格的過程中獲得持續的動力。我們關心身邊的人,在別人需要時就主動去幫助別人,隻要我們堅持這樣做,身邊的人遲早會接受我們、欣賞我們並且也會幫助我們。當身邊的人都對我們微笑時,我們自己心情好了,學習的郊率自然也會提高,自身能力的加強也使我們能更好地幫助別人,這便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我覺得性格絕非不能改變,隻是因為沒有意識到它的重要性而發自內心的想去改變它,所以我用那麼多的文字隻是希望大家能意識到它的重要,那改變起來也便簡單多了。
學習中的問題主要有三方麵:心態、方法與環境。如何短期內提高對薄弱學科的興趣,我覺得在操作層麵上可以按照以下的方法進行:(1)每天告訴自己,隻要我想就一定能學好。(2)即便是薄弱學科,各章節肯定也有學得好壞之分。根據掌握的程度對各章分類:掌握得很好的、一般的、不好的,然後從學得最好的開始學習,依次類推。(3)多看看課本目錄,注意把握學科的整體結構,對著目錄在大腦中把你掌握的各章知識往裏麵添。(4)買一本《學習的革命》或是《這樣學習最有效》,在自己困惑時找到相關章節閱讀,你一定會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的。(5)多看看課本,課本看似簡單,其實蘊含著高考的所有知識點和思維方法。(6)用不同尋常的方式學習。比如可以讀試題,喊出答案,換個地方看書,唱課文。總之嚐試著去改變,隻要能達到學習效果,方式可以千變萬化。
糾正貪玩,掃除學習上的絆腳石
對孩子來說,玩就是生活。玩是孩子們的天性,是他們為了適應將來的勞動和工作的一種準備。因此,學生貪玩是一種正常的表現。如何才能自己對待學習就像對待玩遊戲那樣投入呢?這個問題是很重要的。
1.首先要弄清“玩”的真正含義。孩子一生下來,就表現出一種不知滿足的好奇心,而玩就能滿足他們的好奇心,使孩子的各種能力得到培養。在玩中,孩子們要摸、要聞、要嚐、要看、要聽、要唱、要跳,促進了身體的各級生理發育;在玩中,夥伴們一起要說話,要進行思想交流,逐漸學會了人際關係交往;在玩中,孩子們積極參與,興趣盎然,領受了喜悅,獲得了滿足。孩子們需要快樂,喜歡玩,這中間包含著孩子們對未來的追求,包含著對人生樂趣的渴望。但是絕不能以扼殺玩的興趣來作為培養自己的學習興趣。弄清這個問題,對糾正學習上的貪玩是十分重要的。
2.要引導自己在玩中學習。寓學於玩有助於把基本強製的學習過程和在玩中體驗到的自由選擇的那種情感有機結合起來。在玩的過程中,可以適當引導自己說說玩的經過和感受,或者要求和注意事項,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可以讓自己留心觀察周圍的人和物,提高我們的觀察能力;還可以在遇到困難或問題時,讓我們自已想辦法解決,並說出自己的理由,來提高我們的思維能力等等。
3.要利用老師或同學的啟發來引導自己的求知欲。有些同學特別愛問“為什麼”、“這是怎麼回事?”其實這些問題恰恰是我們必備的求知的萌芽。老師麵對我們的問題,肯定會耐心地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給我們解釋,如果自己不懂的,要先讓我們自己從書本中尋找答案,或經常讓自己到大自然中去,讓自己對一些物理現象有感性的認識。
4.限時玩耍,合理安排學習時間。愛玩是青少年的天性,誰都沒有權力剝奪。不過,如果沒有節製地玩耍,那將會產生不良的後果。但要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什麼時間安排休息、玩耍,什麼時間安排學習,這實際上是限定了玩耍的時間,也合理地安排了學習時間,達到了家長對我們的要求,這樣,學習起來感到有興趣多了。
5.創設良好的學習條件與環境。要有專門供自己學習用的桌子、小台燈、錄音機、常用的學習參考書、工具書等,學習的房間布置要淡雅、整潔,桌麵上不應擺放過多的東西,如果不這樣,容易引起學習分心。給自己訂的學習目標要結合實際,不宜過高,讓自己能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更加信心百倍地學習。此外,還要注意務必給自己留一段完整的學習時間,在學習的時間要盡可能為自己提供一個安靜的學習場所,讓自己專心致誌地學習。
克服厭學。有效激勵初中生好學不厭
厭學症與一般的厭學情緒不同,其主要特征是對學習毫無興趣,視學習為負擔,把學習作為一件痛苦的事情,不能從事正常的學習活動,經常逃學或曠課,嚴重的會導致輟學。造成厭學症的原因很多。從外因看,有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失誤,如家長期望過高,不當的教育方法,教師態度生硬,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從內因看,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無興趣,自製力較差,懶惰,放縱等。
中學生厭學的具體原因:
(1)學習本身的局限性
學習是一係列複雜的心理活動過程,這個過程需要付出很大的心智努力。而這種需要心智努力的事情,都伴隨高度的精神緊張,久而久之必然會產生心理疲倦感。同時,學習也是一個長時間的周期,並非一朝一夕就可完成。無論進行什麼性質的工作,時間長了,都會多多少少的令人產生厭倦情緒,學生從小學一年級開始,持續努力學習十幾年,甚至更長。所以,學習本身存在的局限性就使學生產生心理疲倦,從而導致厭學。
(2)學生學習動機不足或不明確
在心理學中,動機是指引起和維持個體的活動,並使活動朝向某一目標的內部心理過程或內部動力。中學生動機不足或不明確的現象極為嚴重。其原因有:第一、社會不良因素的影響。“學好數理化,走遍全天下”,社會不良風氣也走進了學校,影響了學生的學習動機。第二、家庭因素的影響。一些學生受到家長及社會上“腦體倒掛”現象的影響,誤認為知識不重要,花錢讀書不合算,認為知識夠用,不如早點參加工作或經商賺錢好。第三、學生本身對為什麼學習不明確。學習是為了應付家長或者隻是有書讀就可以,而沒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負。
(3)學生學習情感淡漠,缺乏興趣
造成學生學習情感淡漠的原因是多方麵的。首先,學生課業負擔過重,學生學習時間長,導致學生興趣下降。其次,教師教法陳舊、師生情感不良。中小學生學科情感的產生,學生學習往往源於他們對學科教師的情感。一個老師德高望重,從自然威信到學識水平、治學態度、教育教學能力等各個方麵,贏得了學生的愛戴,他們必然對這位老師所教的學科抱有濃厚的興趣。相反,師生情感不良,學生對教師沒有好感,他們就會不喜歡這位老師,由此發生情感遷移,孩子們很可能就不喜歡這位老師所教授的學科了。學生長時間不喜歡某一學科的學習,很難說不產生厭學情緒。
(4)學生意誌薄弱,耐挫力差
許多學生雖然主觀上有學習的願望,但學習畢竟是一項艱苦的事情,需要一定的時間及毅力,目前的中小學生幾乎都是獨生子女,是父母的寵兒,生活中的任何困難幾乎都是父母幫助解決。因此很多學生堅持性差,意誌薄弱。一旦碰到困難便打退堂鼓,害怕去學、去動腦,長期下去,便產生厭學情緒。
(5)來自各個方麵的消極評價
學習是一項艱苦的勞動,在學習過程中需要不斷鼓勵和被肯定,尤其是中學生還處在心理發展的不成熟階段,更需要來自各個方麵的積極評價,而在實際生活中,他們得到的少之又少,而消極的評價正是造成學生厭學的不容忽視的原因。
那麼,既然知道了厭學的原因後,就要想辦法努力改正了。有兩方麵的方法可以:一方麵要靠外部教育環境的改善,另一方麵自身的調節和改變也很重要。主要有以下幾點:
1.充分認識學習的意義;
2.麵對學習上的失敗要進行正確的歸因;
3.全麵評價自我,恢複自尊與自信;
4.揚長避短,重新設計,塑造自我;
5.能適應環境,不被社會一些不良因素所影響。
具體來說,有以下幾種方法。
一、喚起對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注意力的最大動力,所以在矯治因注意力渙散而引起的厭學情緒時,宗旨是要喚起自己對學習的興趣。
1.應運用多種學習方法,如利用視覺,看書;利用動覺,寫字;利用聽覺,聽寫。也可把幾門功課的內容,交替進行複習。還可利用討論的方式和提問的方式進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