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熄滅學習中的四盞“紅燈”(2 / 3)

2.在學習時,如果注意力分散,可做幾次深呼吸或放鬆訓練,使自己精神鬆弛,克服緊張情緒,重新安下心來學習。

3.當注意力不集中時,可到室外跑跑步或做做操,10分鍾左右,使頭腦清楚,提高注意力。

二、培養穩定的學習情緒

首先要提高孩子對學習的認識水平,要使自己意識到學習是我們自身的需要。認識的逐步提高,有助於學習情緒的逐漸穩定,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這要注意從以下幾個方麵抓起:

1.要從小抓起,不少習慣,隻有從小抓起才能成功。

2.要從點滴抓起,如寫字姿勢要坐端正,握筆姿勢要準確。

3.要不斷對自己提出要求,對自己的學習應勤檢查,以便督促自己。

4.一旦發現自己有不良的學習習慣,如做作業馬馬虎虎,要及時指出、糾正。

三、培養孩子堅韌不拔的學習意誌

要想將來在事業上有所成就,堅韌不拔的意誌是成功的重要保證。當在學習時,一定要幫助自己確定一個既有一定難度,又是自己力所能及的具體的目標。並最好給自己提供一定的適當的獎勵條件,以鼓勵、督促自己為實現這個目標去努力。失敗不灰心,成功不驕傲。要從小培養這種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頑強精神。

近年來一些新興的療法對厭學和考試焦慮症也有著不錯的效果。

四、“迪普音”音樂療法

人的雙耳跟神經係統有著緊密的聯係。耳前庭是內耳的組成部分內可傳遞神經元,促進腦垂體分泌內啡肽,控製神經係統的神經條件反應和平衡;外受頭部位置變動控製,維持身體平衡、協調、肌肉緊張度。正是由於耳前庭和神經係統的協調作用,我們才可以在空間中表達我們的身體,做出各種動作,說出想表達的語言,保持積極的情緒。耳前庭也是身體傳達給肢體所有感官信息的重要中繼站,耳前庭出現失衡就會影響人體神經係統和其他器官功能的發揮。

科學試驗表明:如果發生耳前庭聽覺失衡,就會刺激大腦中樞係統影響腦垂體正常工作。使大腦產生焦慮感,在這種焦慮感的影響下,人會對各種不如意的事情非常敏感,並產生抵觸情緒,因此這些不如意事件就會被無限放大,最終導致抑鬱症、老年焦慮症的發生。

1958年,法國著名音樂學家阿爾弗雷德·托馬提斯研究了一種特定頻率的行波(“高頻音”),並證實了該種行波對人耳蝸具有共振和理療作用,並對人的心理有著神奇的安撫和治療作用,這是世界上首次對“迪普音”進行的係統研究。

阿爾弗雷德·托馬提斯認為:聲波傳到人耳,引起了整個基底膜的振動,振動從耳蝸底端向頂端移動。基底膜上各部位的振幅並不相同,頻率越高,最大振幅部位越接近蝸底。頻率越低,最大振幅越接近蝸頂。最大振幅所在的位置決定了音高。由於人的雙耳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雙耳聽到的聲音就有差異。要減少這種差異,隻有采用這種特殊頻率的行波,對雙耳進行理療和鍛煉,使耳朵能夠主動的“彌補”差異。

1984年,香港仁濟醫院心理科通過172例研究證實,阿爾弗雷德·托馬提斯發現的這種特定頻率的行波對抑鬱症、厭學症、多動症、自閉症有很好的物理治療效果。

美國的gosistar研究室的Bernard

Rimland醫生和Ruth

Sullivan醫生對阿爾弗雷德·托馬提斯研究的“行波”的頻率、相位都進行過特殊處理,開發出一係列的具有理療功效的音樂,實驗證明這一係列音樂能夠循序漸進,在人耳內產生所需的共振,通過理療和鍛煉,消除雙耳聽覺差異,對抑鬱症、焦慮症、厭學症、多動症、自閉症進行對症治療。研究者們將這種聲音命名為“迪普音”。

迪普音是一種對頻率、相位都進行過特殊處理的聲音,它的頻率與人耳固有頻率相同,能夠在耳蝸、耳前庭狹窄的空域內引起共振,並通過共振對中耳、內耳進行按摩理療,對耳神經能起到調劑的作用,減輕耳前庭功能紊亂狀態,反饋到人的大腦,中樞神經和腦垂體,幫助內啡肽生成,降低、平撫焦慮不安的情緒。

謹防網癮:正確使用網絡

今天當我們步入網絡社會,發現青年與網絡之間存在眾多的契合點,正是這些契合點使青年對互聯網“一網情深”。青年在網絡影響下千狀百態,雖然向社會展示了其眾多絢麗之處,也令人倍感驚喜。但不少青年網民的失色表現卻無論如何不能給社會增輝,不能讓人高枕無憂。一、網絡對中學生的正麵影響:

1.網絡有助於創新青少年思想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利用網絡進行德育教育工作,教育者可以以網友的身份和青少年在網上“毫無顧忌”地進行真實心態的平等交流,這對於德育工作者摸清、摸準青少年的思想並開展正麵引導和全方位溝通提供了新的快捷的方法。此外,由於網絡信息的傳播具有實時性和交互性的特點,青少年可以同時和多個教育者或教育信息保持快速互動,從而提高思想互動的頻率,提高教育效果;由於網絡信息具有可下載性、可儲存性等延時性特點,可延長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思想互動的時間,為青少年提供“全天候”的思想引導和教育。還可以網上相約,網下聚會,實現網上德育工作的滋潤和補充,從而及時化解矛盾,起到溫暖人心,調動積極性,激發創造力的作用。

中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原因:中學生時期是一個非常特殊的階段,個體從小學進入初中、高中階段,其身心發展起了重大的變化。首先是出現了對其心理與行為有重要影響的兩方麵需要,第一是性的成熱,使中學生性意識與性衝動出現,即出現了性的需要;第二是由於身體的全麵發展,使中學生產生了成人感,出現了強烈的獨立性需要。這些身心發展特點就勢必導致了他們容易受網上信息的幹擾。2.提供了求知學習的新渠道。目前在我國教育資源不能滿足需求的情況下,網絡提供了求知學習的廣闊校園,學習者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能接受高等教育,學到在校大學生學習的所有課程、修滿學分、獲得學位。這對於處在應試教育體製下的青少年來說無疑是一種最好的解脫,它不但有利於其身心的健康發展,而且有利於家庭乃至於社會的穩定。

3.開拓青少年全球視野,提高青少年綜合素質。上網使青少年的政治視野、知識範疇更加開闊,從而有助於他們全球意識的形成。同樣,又可提高青少年綜合素質。通過上網,可以培養他們和各式各樣的人交流的能力;通過在網上閱覽各類有益圖書,觸類旁通,提高自身文化素養。

4.開闊視野。因特網是一個信息極其豐富的百科全書式的世界,信息量大,信息交流速度快,自由度強,實現了全球信息共享,中學生在阿上可以隨意獲得自己的需求,在網上瀏覽世界,認識世界,了解世界最新的新聞信息,科技動態,極大地開闊了中學生的視野,給學習、生活帶來了巨大的便利和樂趣。

5.加強對外交流。網絡創造了一個虛擬的新世界,在這個新世界裏,每一名成員可以超越時空的製約,十分方便地與相識或不相識的人進行聯係和交流,討論共同感興趣的話題,由於網絡交流的“虛擬”性,避免了人們直麵交流時的摩擦與傷害,從而為人們情感需求的滿足和信息獲取提供了嶄新的交流場所。中學生上網可以進一步擴展對外交流的時空領域,實現交流、交友的自由化。同時現在的中學生以獨生子女為多,在家中比較孤獨,從心理上說是最渴望能與人交往的。現實生活中的交往可能會給他們特別是內向性格的人帶來壓力,網絡給了他們一個新的交往空間和相對寬鬆、平等的環境。

6.促進中學生個性化發展。世界是豐富多彩的,人的發展也應該是豐富多彩的。因特網就提供了這個無限多樣的發展機會的環境。中學生可以在網上找到自己發展方向,也可以得到發展的資源和動力。利用因特網就可以學習、研究乃至創新,這樣的學習是最有效率的學習。網上可供學習的知識浩如煙海,這給中學生進行大跨度的聯想和想象提供了十分廣闊的領域,為創造性思維不斷地輸送養料,一些電腦遊戲在一定程度上能強化中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7.拓展當今中學生受教育的空間。我們的問卷調查中有15%的人因為上網而提高了學習成績,這也是我們上網值得驕傲的一點。因特網上的資源可以幫助中學生找到合適的學習材料,甚至是合適的學校和教師,這一點已經開始成為現實,如一些著名的網校。這裏值得提出的是,有許多學習困難的學生,學電腦和做網頁卻一點也不叫苦,可見,他們的落後主要是由於其個性類型和能力傾向不適從某種教學模式。可以說,因特網為這些“差生”提供了一個發揮聰明才智的廣闊天地。

二、網絡對中學生的負麵影響:

1.對於青少年“三觀”形成構成潛在威脅。青少年很容易在網絡上接觸到資本主義的宣傳論調、文化思想等,思想處於極度矛盾、混亂中,其人生觀、價值觀極易發生傾斜,從而滋生全盤西化、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崇洋媚外等不良思潮。

2.網絡改變了青年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人際關係及生活方式。青少年在網上公開、坦白地發表觀點意見,要求平等對話,對青少年工作者的權威性提出挑戰,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往往不能達到預期。同時,上網使青少年容易形成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生存方式,集體意識淡薄,個人自由主義思潮泛濫。

科技發展史不斷證明,科學技術像一把雙刃劍,既有有益於人類發展的一麵,也有危害人類利益的一麵。網絡作為信息社會的技術新生兒,也毫無例外地具有這種雙麵特征。同時由於中學生身心發展的不成熟性、網絡的特殊性和網絡發展的不完善性,我們在看到網絡對中學生有利一麵的同時,更應該看到它的消極影響,並引起足夠重視。3.信息垃圾弱化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意識。有關專家調查,網上信息47%與**有關,六成左右的青少年在網上無意中接觸到黃色信息。還有一些非法組織或個人也在網上發布擾亂政治經濟的黑色信息,蠱惑青少年。這種信息垃圾將弱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意識,汙染青少年心靈,誤導青少年行為。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