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網絡的隱蔽性,導致青少年不道德行為和違法犯罪行為增多。一方麵,少數青少年瀏覽黃色和非法網站,利用虛假身份進行惡意交友、聊天。另一方麵網絡犯罪增多,例如傳播病毒、黑客入侵、通過銀行和信用卡盜竊、詐騙等。這些犯罪主體以青少年為主,大多數動機單純,有的甚至是為了“好玩”、“過癮”和“顯示才華”。另外,有關網絡的法律製度不健全也給青少年違法犯罪以可乘之機。
5.網絡信息的豐富性易對中學生造成“信息汙染”。網絡是一個信息的寶庫,同時也是一個信息的垃圾場。網上各種信息良莠並存,真假難辨,由於缺乏有效的監管,網上**、反動等負麵的信息屢見不鮮。同時,網絡的互動性與平等性,又使得人們可以在一個絕對自由的環境下接收和傳播信息。這些不良信息對於身體、心理都正處於發育期,是非辨別能力、自我控製能力和選擇能力都比較弱的中學生來說,難以抵擋不良信息的負麵影響。個別網吧經營者更是抓住中學生這一特點,包庇、縱容、支持他們登陸**、暴力網站,使他們沉迷於網上不能自拔。一些中學生也因此入不敷出,直至走上偷盜、搶劫、強奸、殺人的犯罪道路。
6.網絡信息傳播的任意性容易弱化中學生的道德意識。豐富多彩的互聯網信息極大地豐富了中學生的精神世界,但是由於信息傳播的任意性,形形**的思潮、觀念也充斥其間,對於自我監控能力不強、極富好奇心的中學生具有極大的誘惑力,導致喪失道德規範。同時互聯網上信息接受和傳播的隱蔽性,使中學生在網絡上極易放縱自己的行為,完全按照自己的意願來做自己想做的事,忘卻了社會責任。部分中學生並不認為“網上聊天時說謊是不道德的”,認為“在網上做什麼都可以毫無顧忌”等,使得中學生對自我行為的約束力大大減弱,網上不良行為逐漸增多。
7.網絡的虛擬性造成中學生社會化的“不足”。網絡可以即時傳送文字、聲音、圖像,為中學生人際交往提供多媒體化、互動性的立體途徑。網上收發電子郵件方便、快捷,QQ新奇、及時,聊天室輕鬆愉快,BBS的討論自由、廣泛,中學生通過這些途徑可以與許多互不相識的人交談、來往,互相幫助,互相傾訴。但是,這種社會化隻是一種虛擬的社會化,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存在機器的阻隔,是一種“人——機——符號——符號——機——人”形式的交往。這種形式的交往去除了互動雙方的諸多社會屬性,帶有“去社會化”的特征,與真實社會情境中的社會化相去甚遠。而且,網絡上的青年交往範圍大多隻限於青年與青年之間的同輩交往,中學生與家長、親戚朋友、老師等之間的社會互動較少,代際間的學習、互動明顯不足。這一點從我們的調查中可以看到,20.4%中學生上網的主要目的是還是聊天。
8.網絡的誘惑性造成中學生“網絡上癮”、“網絡孤獨”等症狀。網絡到處都是新鮮的事物,而且在不斷地增加著。因此對易於接受新鮮事物的中學生有著無限的吸引力,這種吸引往往會導致中學生對網絡的極度迷戀。男性中學生是網迷的主要人群,由於他們心理素質不強,自製能力相對較弱,所以成為網絡性心理障礙的多發群體。患者因為將網絡世界當作現實生活,脫離時代,與他人沒有共同語言,從而表現為孤獨不安、情緒低落、思維遲鈍、自我評價降低等症狀,嚴重的甚至有自殺意念和行為。醫學上把這種症狀叫作“互聯網成癮綜合征”,簡稱LAD。
人們在漫長的社會生活與學習中需要記憶來學習和工作,但人的記憶卻因人的個體差異不同其記憶的好壞也不同。根據學術界上對記憶的一般性結論,人的記憶力的好壞有很大差距,這種差距通過人的記憶分類我們就更容易看清。一般來說,科學家認為記憶力可分為短期記憶力、中期記憶力和長期記憶力。短期記憶力的實質是大腦的即時生理生化反應的重複,而中期和長期的記憶力則是大腦細胞內發生了結構改變,建立了固定聯係。比如怎麼騎自行車就是長期記憶,即使已多年不騎了,仍能騎上車就跑。中期記憶是不牢固的細胞結構改變,隻有曲不離口、拳不離手反複加以鞏固,才會變成長期記憶力。短期記憶力是數量最多又最不牢固的記憶。一個人每天隻將1%的記憶保留下來。
提高記憶力的15個要點
二、讓大腦得到充分的休息,疲勞會降低大腦的工作效率。
四、要訓練、掌握一套適合自己的記憶方法。
六、強烈的願望可促進記憶。
八、刺激可以使腦細胞變得敏銳和年輕。
十、要充分理解被記憶對象。
十二、把互不關聯的記憶對象編成歌訣有利於記憶。
十四、適當的分散記憶(化整為零)有時比集中記憶效果好。
學習需要記憶力。怎樣才能提高記憶力呢?我認為可以從下列幾方麵努力。
第三,記憶時要集中注意力。我覺得一天的早上和晚上,人的精力比較充沛,注意力容易集中;在安靜的地方看書、學習也容易集中注意力;朗讀也是集中注意力的有效方法。此外,複習時還要注意文理交叉,這樣對注意力的集中大有幫助。
第四,記記停停、停停記記。為了應付考查,用強記的辦法,過後容易忘記。記憶需要一定的鞏固時間,所以要加強反複的記憶。剛記住的東西,複習必須及時,以後間隔的時間可以稍久些。如對於記憶科學的定義、定理等,我就采用“記憶——做習題——再記憶——再做習題……”的方法,收到很好的效果。
1.在首次學習或後來的記憶過程中,沒有把單詞信息(音、形、義、詞性、用法)準確地從句子、對話、課文、詞彙表、詞典及閱讀資料等背景材料中凸現出來,也就是說,首次輸人單詞信息不準確,刺激大腦皮質不強烈。
2.在首次學習或後來的記憶過程中受到不同程度的各種幹擾,識記了不需要識記的內容。這種幹擾存在於諸多方麵,如:不同課程的幹擾、相似詞的幹擾、一課書中生詞量過大的幹擾、漢語環境的幹擾等等。這些幹擾均會在無形之中影響記憶效果。
3.過去學過或記憶過的單詞中詞形、讀音、詞義、用法相似或接近的單詞,與現在需記憶的單詞攪在一起,引起了混淆。這種情況非常普遍,如:同音詞:meat~一~meet;近音詞:bird++bed;形似詞:horse一house;同義詞:also+too_either;對稱詞:cool+_walm;辨析詞:family+_+home—house;形似歧義詞組:look
out~一look
out of等等。
1.單詞的輪廓和大體骨架不易遺忘,個別字母易遺忘。很多單詞在學生眼裏都是似曾相識,但拚寫時卻隻能拚出大體輪廓,特別是長詞、難詞、含啞音字母詞、雙寫字母詞和重現率低的詞。此外,由於英語本身的曆史原因,許多字母或字母組合並無固定的拚讀規則可循,全靠硬記,如元音字母a,在其所構成的音節中及“a+其他字母”構成的元音字母組合中就至少有20種以上的讀音。這種拚寫和讀音之間的差異無疑給初學者增加了難度。這就需要在識記時隨時加以總結、歸納。
2.遺忘速度的快慢與間隔時間的長短關係密切。通俗說來就是:剛記憶之後遺忘速度最快,以後遺忘速度逐漸放慢,如:一個小時記憶了100個生詞;30分鍾後會遺忘40個;24小時後又會遺忘30個;30天後還會遺忘25個;兩個月以後能真正記住的隻有5個。
5.遺忘與每次記憶的數量和方法有關。筆者曾做過一次試驗:讓兩組水平差不多的學生分別在兩個教室裏記憶生詞10分鍾,A組記憶20個,B組記憶10個。10分鍾後當場進行聽說讀寫測試,結果顯示,B組成績明顯高於A組。這說明不能要求中學生一次記憶大量的單詞,否則,欲速則不達。考試前采用突擊方法記憶成百上千個單詞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遺忘與記憶者所采用的方法更是有關。例如有一次我利用自習課在黑板上書寫了20個生詞,讓全班學生記,說以後要聽寫,但未說具體哪一天聽寫。結果,我兩個星期以後聽寫的,發現得分率最高的學生采用的是循環記憶法(即每天記5個,依次循環)。中等以上的學生采用的是聯想記憶法,最差的僅僅當時背了一節課,後來僅讀了讀。這充分說明了記憶方法是很重要的。
2.先密後疏。間隔複習時間為l,2,4,7,14,28天,今天記憶或學習了五個生詞,明天必須複習(為第1天);後天還須複習(為第2天);間隔一天再複習(為第4天);間隔二天再複習(為第7天);間隔六天再複習。
為第14天);間隔十三天再複習(為第28天)。
3.及時複習。記憶後的下一天及再下一天必須及時複習。記住了也必須複習,否則等發現已經忘了再去複習就晚了。
5.間時複習。記單詞不能采取“一勞永逸”的戰術,要知道:就算當時(或那一段時間)記得再牢的單詞也會遺忘。隻有間時複習才能省時省力使單詞進入長效記憶。
7.“使用”複習。單詞即使進入了長效記憶,如果長期不用,也會遺忘。因為記憶是為了使用,反之使用也是在記憶。所以要多做聽說讀寫技能訓練,在使用中才能保持單詞的長效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