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養成發散性思維的學習習慣(1 / 2)

發散思維從問題的要求出發,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種答案的思維形式。又稱求異思維。當問題存在著多種答案時,才能發生發散思維。它不墨守成規,不拘泥於傳統的做法,有更多的創造性。與發散思維相對應的是符合思維。發散思維是指大腦在思維時呈現的一種擴散狀態的思維模式,比較常見,它表現為思維視野廣闊,思維呈現出多維發散狀。發散思維又稱輻射思維、放射思維、擴散思維或求異思維。任何人都有創造性心理學研究表明,創造性既非與生俱來,也不是少數尖子生所特有的。85%的創造性,隻需要具有中等或中等以上的智力。美國心理學家戈爾曼認為,影響一個人能否成功的諸多因素中,智力因素僅占20%,而非智力因素等要占80%。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得好:“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但創造性又與知識有著很大的不同,知識可以傳授,可以重複和背誦,而創造性隻能靠培養。因此,人人都有創造性,但每個人的創造性又存在很大差異,關鍵是培養。如何培養發散性思維?

首先要發揮想象力。德國著名的哲學家黑格爾說過:“創造性思維需要有豐富的想象。”一位老師在課堂上給同學們出了一道有趣的題目“磚都有哪些用處?”要求同學們盡可能想得多一些,想得遠一些。馬上有的同學想到了磚可以造房子、壘雞舍、修長城。有的同學想到古代人們把磚刻成建築上的工藝品。有一位同學的回答很有意思,他說磚可以用來打壞人。從發散性思維的角度來看,這位同學的回答應該得高分,因為他把磚和武器聯係在一起了。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既要靠老師,也要靠家長。要善於從教學和生活中捕捉能激發學生創造欲望、為他們提供一個能充分發揮想象力的空間與契機,讓他們也有機會“異想天開”,心馳神往。要知道,奇思妙想是產生創造力的不竭源泉。在尋求“唯一正確答案”的影響下,學生往往是受教育越多,思維越單一,想像力也越有限。這就要求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潛在因素,在課堂上啟發學生,展開豐富合理的想象,對作品進行再創造。

那麼如何克服這個“懶”字呢?下麵的12字很重要:勤於反省,善於思考,勇於改變。勤於反省就是不斷分析發現學習中的問題,過去之所以做不好,現在找到了是“懶”字在作怪。善於思考就是尋求解決的辦法。這裏給以上兩類同學提一個建議:對於懶惰的聰明人,從現在開始記筆記,按要求完成練習冊,把你腦子裏想到的知識寫出來,同時注意及時回憶複習。對於勤奮的懶人,要培養自己在課堂上積極思考,勇於質疑的習慣,並且在歸納,整理章節知識時,注意發現各學科的知識結構規律和學習規律,同時,加強與老師和其他同學的交流,當這些規律積累到一定程度,你會一下子悟到該學科的思維模式。當然最重要的是:勇於改變。這裏要求同學們首先製定一個改變的計劃,上麵已經就改變的方向上提了建議,每位同學必須根據自己的情況提出切實可行的改變措施。其次要學會堅持,我們曾經興衝衝地開始了多少次,又不了了之了多少次,都是在我們做了一段時間後沒有發生改變便放棄了,而堅持下來的人就成功了。堅持的過程是你和你的惰性僵持階段——就像拔河的過程,哪一方挺過來了,哪一方就贏了。其次,淡化標準答案,鼓勵多向思維,學習知識要不惟書、不惟上、不迷信老師和家長、不輕信他人。應倡導讓學生提出與教材、與老師不同的見解,鼓勵學生敢於和同學、和老師爭辯。單向思維大多是低水平的發散,多向思維才是高質量的思維。隻有在思維時盡可能多地給自己提一些“假如……”、“假定……”、“否則……”之類的問題,才能強迫自己換另一個角度去思考,想自己或別人未想過的問題。老師在教學中要多表揚、少批評,讓學生建立自信,承認自我,同時鼓勵學生求新。訓練學生沿著新方向、新途徑去思考新問題,棄舊圖新、超越已知,尋求首創性的思維。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