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3 / 3)

惡性競爭的結果是英國人自討苦吃,h內門公司迫不得已,隻好宣布投降。經過談判,英國人接受了範旭東的所有條件,簽署了協議:永利純堿公司在中國市場占有55%的份額,而卜內門公司不得超過45%;h內門公司如在中國市場上進行堿價變動,必須事先征得範旭東的同意。

範旭東大獲全勝,英國人對他充滿了崇敬之情,來到他的公司,要求參觀學習。範旭東毫不客氣,當即把英國人請到了自己的鍋爐房,頓時羞得英國人無地自容。

範旭東乘勝出擊,使自己的公司得到了極大的發展。1927年,“紅三角”牌純堿在美國萬國博覽會上奪得金獎,更使公司的聲名大震,產品遠銷海內外各國。

弱肉強食,適者生存,在與商業對手的慘烈競爭中,毫不留情地對對手予以打擊,使人感到了比嚴冬還要冷的寒意。但人在商場,身不由己,對對手一絲一毫的仁慈,就意味著對自己的嚴重傷害。所以每一個老板都一定要煉就一副“鐵石心腸”,在該出手時堅決出擊,把對手堅決摧毀,為自己奪取絕對的優勢地位。

在江湖,殺人是正常的,不殺人反而成了異類,就像一頭狼,不會吃肉,一個勁地吃草是很危險的——做吃人的狼不做吃草的羊。

很多時候,信息對所有人來說都是公開的,但是信息的選擇及運用卻是個人的事。個人運用信息的能力不同,獲得的財富和成就也不同。有信息才能賺到錢。但是即使有信息,如果沒有活用這些信息的先見之明和果斷的決斷力,你也絕對掙不了大錢。搜集正確的信息是成就富豪的第一步。

挖掘信息資源中的財富

信息是一種重要的資源。信息資源的經濟功能可以歸納為:運用信息可以使非資源轉化為資源創造財富;使用信息取代勞動力、資金、材料等資源創造財富,實現經濟效益倍增;直接讓信息作為商品在市場流通中創造財富;通過現代信息技術縮短信息流動時間實現財富增值,通過運用信息資源擴大財富增值空間創造財富;通過信息自身的積累、增值創造財富;通過信息的指示作用,可以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進而創造財富;通過對信息的合理運用可以進行科學決策、減少失誤創造財富。

現在,你已經認識到了信息資源中蘊涵的經濟效果。你怎樣才能挖掘出信息中蘊涵的財富呢?要知道,人類社會已經進入信息社會,要想在激烈競爭中獲得有利的位置,信息的作用就不能被低估,一些企業都強調引進人才競爭,但從某種角度來說,信息競爭將決定事業的成敗。信息就是財富。

英國能成為世界強國,海運事業的高度發達起到了重大的作用。酒店、咖啡店等地方成了這些闖蕩大海的人的必到之地。1960年,勞埃德在英國的泰晤士河邊開了一家咖啡館。很快,這家咖啡館就成了船老板、商人、船員等聚會的地方,很多信息都在這裏交流,這裏成了一個信息集散地。

他們在這裏暢談海外的奇聞逸事,回首航海中的風雨曆程。這裏有喜怒哀樂,這裏有悲歡離合。高興的人慶賀自己一帆風順,滿載而歸;悲傷的人哀歎自己海上遇險,血本無歸。

一天,咖啡館老板勞埃德聽到一個海員在喝咖啡的時候說,有一個倫巴第人在搞海運保險。這隨隨便便的一句話,在勞埃德的心中卻掀起了波瀾。

他想:我何不利用現在的條件,與這些老顧客們聯手搞一搞海運保險呢?他把計劃告訴別人,很多人都說,這是很危險的,大海無情,海浪很容易把一條大船掀翻的,你賠得起嗎?這就等於拿著英鎊往大海裏扔!

他感到有些猶豫,又不斷地谘詢那些從事海上貿易的老板,老板們對此很感興趣。接著很多船長、船員、貨主、商販等紛紛表示,如果哪個人願意來搞海運保險,他們都參加。這些人觀點明確,在有了保障的前提下,誰都想碰碰運氣,即使失敗了,也不會血本無歸。

有了這些人的支持,勞埃德終於下了決心。保險業開始的時候是不需要很多資金的,隻要物色好了機構辦事人員,就可以開張了。不久,一家“勞埃德保險公司”就在泰晤士河畔成立了。

很顯然,他的保險公司生意一下子就火起來了,昔日一個小小咖啡店的老板,搖身一變,成了保險業的領軍人物。

勞埃德保險公司的發展是很迅速的,他除了海運保險,還發展了大到火箭發送、人造地球衛星、受到戰火威脅的超級油輪,小到電影明星的漂亮臉蛋、脫衣舞女的秀腿等業務。真是無所不保,無奇不有。

我們知道,並不是誰都有機會得知某些信息的。但是獲悉某項信息之後,卻無視其中蘊涵的極大財富,這樣的人豈不是太缺乏經濟眼光?事實上,這樣的人也比比皆是。因此,成功者總是那麼少。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不久,戰勝國決定成立一個處理世界事務的聯合國。可是聯合國設在什麼地方,一時間成了一個頗費周折的問題。按理說,聯合國的地點應該設在一座繁華的城市。可是,在任何一座繁華的城市建立聯合國的總部都必須有大量的土地來建造樓房,這批土地必須花費大量的資金。可是剛剛起步的聯合國總部卻無力支付這樣一大筆巨款。

正當各國的首腦們頗為躊躇的時候,美國的洛克菲勒家族知道了這個消息,立即出870萬美元的巨資在世界級的大城市紐約買下了一塊土地,無償捐給了聯合國,並且同時買下了這塊土地周圍的全部土地。

聯合國大廈建起來之後,左右周圍的土地價格立即飆升上去。沒有人能夠計算出洛克菲勒家族經營這片土地到底賺回來多少個870萬美元。

洛克菲勒家族之所以能夠收獲這豐厚的回報,就是因為他們播下了一粒智慧的種子。你能發現身邊的財富種子嗎?

要尋找到屬於自己的商機

麵對市場,很多經營者都感歎,市場飽和,競爭激烈,市場的商機在哪裏?大家都在尋找最賺錢的機會。有句希臘諺語說得好:“金子就在手邊,路就在腳下。”其實,很多人花盡心思去尋找商機,其實卻不知道真正的商機就在自己身邊,隻是自己沒有發現和挖掘出來罷了。

縱觀很多知名企業的成功曆程我們可以看到,很多企業和產品的問世都是偶然的、不經意的。但是最後卻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市場。比如可口可樂,最早隻是一個美國藥劑師治療感冒的藥劑,品嚐起來很可口,經過調配造就了一個巨大的飲料企業:通用電氣,最早來自於一個愛動腦筋的年輕人的小發明,最後成就了一個電信產業;牛仔褲,最早是為了配合淘金工人工作方便設計的,最後卻成為風靡全世界的服裝產業……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商機並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經過人們在實踐當中挖掘和發現的。很多巨大的商機其實可能就來自於我們生活的一個個小細節,就看你能不能苣夠找到和發現。

遺憾的是,大多數經營者卻把眼光隻盯在那些胄芝夠帶來巨大利潤的事情上,隻認為那些正在賺錢的行業是商機,一窩蜂地去爭奪,卻看不到真正可挖掘的商機。他們在市場爭奪中狼狽不堪、損兵折將,但是得到的利潤卻寥寥無幾,他們寧可去追尋那些不切實際的商機,卻不懂得珍惜手邊的商機。於是,現在市場當中形成了一個矛盾的怪圈,一方麵,很多消費者都在苦惱,在市場上尋找不到真正能夠為自己解決問題和讓自己滿意的商品:另一方麵,很多經營者卻抱怨市場飽和,需求不旺,缺少商機。

產生這個怪圈的根本原因就在於企業沒有站在消費者的立場、處在市場當中思考問題。沒有透過生活的表麵去挖掘巨大的市場商機。其實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可能存在商機,人們每天的每一個活動背後都有需求存在。而發現這種需求並且滿足這種需求,就是發現商機的根本所在。

要尋找到屬於自己的商機,經營者就不能隻把眼光盯在那些熱門的賺大錢的行業中,而是擴寬自己的思路,善於傾聽顧客的要求和聲音,從社會生活當中發現自己生存和擴展的方向與空間,滿足消費者需求,為社會提供服務的同時實現自己的效益和利潤。

比如,英國有個小女孩,她喜歡畫畫,但是她總是在畫畫的時候找不到橡皮。或者在擦完橡皮之後找不到鉛筆,於是她靈機一動,用一塊鐵皮包住橡皮和鉛筆隨擦隨用,這樣就再也沒有丟失的煩惱了,她的這一小創意發明了“橡皮頭鉛筆”,給千萬人帶來方便,她自己也獲得了某鉛筆廠家豐厚的專利發明費。有個小文員,他在平時的工作中發現,自己寫好的記事貼經常會不翼而飛,給工作帶來不便,於是他在每張記事貼背後粘上膠布,在記事之後把它直接貼在辦公桌或者牆壁上就不會擔心丟失了。不久,他的這一個小創意被一個生產便利貼的工廠采用,推出了黏性便利貼,頓時在寫字樓中流行開來,每年創造上億美元的利潤……這些生活當中小小的創意最後都成了巨大的商機。

寶潔公司的“幫寶適”紙尿布一直是寶潔公司的主打產品之一,為寶潔創造了巨大的市場和經濟效益。不過可能誰也想不到這個紙尿布是一個寶潔員工偶然間想到並推出的。

1956年,寶潔公司開發部主任維克?米爾斯在照看其出生不久的孫子時。深切感受到一籃籃髒尿布給家庭主婦帶來的煩惱。洗尿布的責任給了他靈感。於是,米爾斯就讓手下幾個最有才華的人研究開發一次性尿布。

一次性尿布的想法並不新鮮。事實上,當時美國市場上已經有好幾種牌子了。但市場調研顯示:多年來這種尿布隻占美國市場的1%。原因首先是價格太高,其次是父母們認為這種尿布不好用,隻適合在旅行或不便於正常換尿布時使用。調研結果:一次性尿布的市場潛力巨大。美國和世界許多國家正處於戰後嬰兒出生高峰期。將嬰兒數量乘以每日平均需換尿布次數,可以得出一個大得驚人的潛在銷量。

寶潔公司產品開發人員用了一年的時間,最初樣品是在塑料褲衩裏裝上一塊打了褶的吸水墊子。但在1958年夏天現場試驗,除了父母們的否定意見和嬰兒身上的痱子以外一無所獲。

1959年3月,寶潔公司重新設計了它的一次性尿布,並在實驗室生產了37 000個樣品,拿到紐約州去做現場試驗。這一次,有三分之二的試用者認為該產品勝過布尿布。降低成本和提高新產品質量,比產品本身的開發難度更大。到1961年12月,這個項目進入了能通過驗收的生產工序和產品試銷階段。

公司選擇地處美國最中部的城市皮奧裏亞試銷這個後來被定名為“幫寶適”(PamDers)的產品。發現皮奧裏亞的媽媽們喜歡用“幫寶適”,但不喜歡10美分一片尿布的價格。在6個地方進行的試銷進一步表明,定價為6美分一片就能使這類新產品暢銷。寶潔公司把生產能力提高到使公司能以該價格在全國銷售幫寶適尿布的水平。幫寶適尿布終於成功推出。直至今天仍然是寶潔公司的拳頭產品之一。

如果你覺得沒有商機,並不是市場的問題,而是你的眼光的問題。商機無處不在。但是隻有真正有市場眼光的人才能發現並且利用它。商機可能來自於你每次喝的一口水,也可能來自於你每天使用的碗筷,隻要你從中發現人們的需求,並且滿足了這個需求,你就發現了商機。商機需要用心去發現,用真誠去發現。敞開你的心扉,打開你的思路,你會發現商機就在手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