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3 / 3)

可以說,是微笑帶給了希爾頓集團巨大的成功,令其發展成為在全球五大洲擁有70多家分店、資產高達幾十億美元、目前全世界規模最大的旅館連鎖企業之一。

用你對工作的熱忱之情,去愛護和關懷你的客戶,這是促進你執行任務極為有力的手段。現在很多企業家,正是將這種手段貫徹到執行中去,從而在事業上取得了巨大成就的。

在全球已經擴展到了209家分店,股票市值約10億美元的康體企業創始人安妮塔?羅迪克說過:“如果說我的生命有什麼驅動力,那就是我時時刻刻都對自己的工作保持著熱忱,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觸及愛和關懷這兩個不可分割的主題。”

對工作保持熱忱,可以說是一個人事業成功的內在驅動力。而對工作缺乏熱忱之人,就像插在花瓶裏的花朵一樣,僅有瞬時的光彩,很快就會枯萎。

在逆境之中的不同態度得到的會是完全不同的結果。逆境和困難是能否取得成功的試金石,在逆境和困難前,很多平庸之輩都低下了自己的頭,隻有少數不甘心失敗者,才能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挫折,奮力拚搏創造新一輪的輝煌。

逆境和困難是成功的試金石

猶太商人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商業群體,他們之所以在商界成為傳奇,與他們所處的環境是有著很大關係的。在近兩千年漂泊流離的生活中,猶太人一直處在逆境之中。在這漫長的日子裏,一方麵,他們把逆境視若尋常事,任憑風吹浪打,而且在此過程中學會了忍耐和等待,堅信一切很快就會過去的,學會了如何在逆境中生存發展的智慧。另一方麵,把逆境看做是一種人生挑戰,發揮自身潛在的能力,精神抖擻地在逆境中崛起。猶太人把這種智慧運用到商業操作中,從而成就了偉大的猶太商人群體。

猶太實業家路德維希?蒙德學生時代曾在海德堡大學同著名的化學家布恩森一起工作,發現了一種從廢堿中提煉硫磺的方法。後來他移居英國,在英國幾經周折才找到一家願意同他合作開發此技術的公司,結果證明此項技術的經濟價值非常高。於是蒙德萌發了開辦化工公司的想法。

不久,蒙德買下了一種利用氨水的作用使鹽轉化為碳酸氫鈉的方法,這種方法是他一起參與發明的,但當時還不很成熟。蒙德於是在溫寧頓一邊買下一塊地建造廠房,一邊繼續實驗,以完善這種方法。盡管實驗屢屢失敗,但蒙德從未放棄,夜以繼日地研究開發。經過反複而複雜的實驗,他終於解決了技術上的難題。

1874年廠房建成,起初生產情況並不理想,成本居高不下,連續幾年,公司完全虧損。同時,當地居民由於擔心大型化工公司會破壞生態平衡,拒絕與他合作。

猶太人在逆境中堅忍的性格幫助了蒙德,他不氣餒,終於在建廠6年後的1880年取得了重大突破,產量增加了3倍,成本也降了下來,產品由原先每噸虧損5英鎊,變為獲利1英鎊,雖然獲利不是很大,但也是非常大的成就了。當時的英國,工廠普遍實行12小時工作製,工人一周要工作84小時。蒙德做出了一項重大決定,將工人工作時間改變為每天8小時。由於工人的積極性極度高漲,每天8小時內完成的工作量與原來的12小時一樣多。

工廠周圍居民的態度也發生了轉變,等著進他的工廠做工,因為蒙德的公司規定,在這裏做工,可獲得終身保障,並且當父親退休時,還可以把這份工作留給兒子。

這種開創性的舉動,為蒙德的事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他的不斷進取和不向挫折低頭的精神,使他成為了世界化工界的一大巨星。

阿裏巴巴集團主席馬雲說過:“九年創業的經驗告訴我,任何困難都必須你自己去麵對。總經理就是麵對困難。”

在波濤洶湧的商海當中,沒有一個老板可以隨隨便便成功。遭遇挫折或失敗是很平常的事情,而這也是老板必須越過的分水嶺。其實,逆境和困難是一種優勝劣汰的選擇機製,越過逆境這座分水嶺,人生才能呈現一種嶄新的境界。否則,隻能平庸一生,默默無聞一生。

英國生物學家赫胥黎說:“經驗不是一個人的遭遇,而是他如何麵對自己的遭遇。”麵對逆境和困難,要想從容走過,老板就要有一種強者的心態,這是一種態度。每個人都有權選擇自己的生活態度,而態度則影響我們待人處事的方法。正所謂思路決定出路,生活始終都是由我們的思想造成的。選擇積極進取、力求突破,還是消極退讓、虎頭蛇尾,對老板自我發展或戰勝經營逆境都極為重要。

有3隻蛤蟆不小心掉進了鮮奶桶裏。

第一隻蛤蟆說:“這是神的意誌。”於是,它盤起後腿,等待著。

第二隻蛤蟆說:“這桶太深了,沒有希望了。”於是,它淹沒了。

第三隻蛤蟆說:“盡管掉到鮮奶桶裏,可我的後腿還能動。”於是,它奮力地往上跳。它一邊在奶裏劃,一邊跳,慢慢地,它覺得自己的後腿碰上了硬硬的東西,原來是鮮奶在蛤蟆後腿的攪拌下,漸漸地變成奶油了。憑著奶油的支撐,這隻蛤蟆跳出了奶桶。

在逆境之中的不同態度得到的會是完全不同的結果。逆境和困難是能否取得成功的試金石,在逆境和困難前,很多平庸之輩都低下了自己的頭,隻有少數不甘心失敗者,才能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挫折,奮力拚搏創造新一輪的輝煌。

把不利條件變為奪取勝利的有利條件

1917年6月l5日,鬆下做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決定:辭掉令人羨慕的、他還沒幹滿兩個月的檢查員工作。這一決定使他告別了穩定平和的生活,從比登上一條充滿艱難險阻而又波瀾壯闊的人生旅途。

鬆下的決定確實令人費解,他從15歲進入電燈公司,由於技術精湛,頻頻獲得提升,才22歲,就做上了檢查員,公司對鬆下寄予厚望。然而鬆下覺得檢查員的工作實在太輕鬆了,簡直有點無聊,於是他想起了父親的話“想發跡,唯一的出路,就是做生意。”他毅然決然地辭去了檢查員的工作,用不到100日元的資金創辦了自己的公司。公司的起步並不是一帆風順,產品剛問世就遭受了滅頂之災,好不容易賣出100隻,得到的現金還不到10元,各電器行反饋的意見是:這種插座不好用。

鬆下的困難是明擺著的,公司的資金沒有了,員工的薪水發不了,吃飯成了問題,然而鬆下並沒有被擊倒。在他典當了衣服,勉強支撐時,鬆下非常意外地接到了A電器商會的通知,需要1000個電扇底盤,就這樣鬆下瀕臨倒閉的小廠走出了困境。

任何事物都有它矛盾的兩方麵,壓力也是這樣。適當的壓力可振奮精神,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樂趣;適當的壓力能提供刺激和挑戰,對發展、成長和改變都很重要。我們的生活中就是需要用緊張來平衡幸福,用壓力來實現飛躍。

如果沒有困苦,沒有壓力,就不會有成功。台灣作家羅蘭說:一個人,隻因為唯恐與別人失散,而忘乎所以地和別人擠在一起卷來卷去,把別人的方向當成了自己的方向,這是一種迷失和個人思辨能力的障礙與約束。大家牽牽絆絆,擁向同一個目標,每一個人都無暇旁顧,人們卻稱這種現象為“競爭”,以為這就是“進步”的原動力。人們時常為了怕與別人失散而不敢自尋出路;人們也怕離開了跑道去給自己另開蹊徑會遭受淘汰出局,而隻得盲目地繼續跟著別人奔跑,以在跑道上的勝利為勝利,以能同眾人擁擠同行為安全、為成就。這種做法實在太可悲了。

德國郎盛集團大中華區總裁王永利說:“要善於從不利因素中找出有利因素,即把不利條件變為奪取勝利的有利條件。”其實不論壓力有多大,都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不要緊抱著安逸不放,要勇於走出安逸,不經曆風雨不會見彩虹。

跌倒以後爬起來,成功在前方

史玉柱是20世紀9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的“中國大陸十大富豪榜”中,唯一的一位靠知識致富的人。他的人生曆程大起大落,但最終還是“跌倒了又再站起來”,重建昔日的輝煌。

史玉柱20世紀60年代初出生在安徽懷遠縣,1984年畢業於浙江大學數學係。參加工作才兩年,他就被領導列入第三梯隊送到深圳大學軟件管理係讀研究生。據說畢業後就可定為處級幹部,人們都認為他官運亨通,前途無量。

誰知史玉柱研究生畢業後,竟然選擇了辭職下海這條路。他乘飛機重返深圳,靠東挪西借的4000元錢,搞起了軟件開發。他為編寫程序,在深圳大學冒充學生混進計算機實驗室。被發現揪出來後,他找熟人到有電腦的學校辦公室繼續幹,別人下班,他“上班”。

後來他與19歲的蔡瑋承包了天津大學深圳電腦部,在這裏完成了他的M-6401桌麵文字處理係統。為打開市場,他孤注一擲把軟件版權做抵押,在《計算機世界》上打廣告。自1989年8月2日開始打廣告,至9月中旬,已銷售10萬元的軟件。4個月後,銷售額突破100萬元,史玉柱大獲成功。

1991年春,史玉柱在珠海成立“巨人新技術公司”,推廣他的M-6403桌麵印刷係統等產品,次年銷售28萬套,創利潤3500萬元。1993年又推出M-6405漢卡、中文手寫電腦、中文筆記本電腦和電腦軟件的銷售,收入高達36億元。

1993年6月。31歲的史玉柱獲珠海第二屆科技重獎特等獎,市政府獎給他奧迪轎車一輛、三室一廳住房1套、獎金63萬元。到了1993年7月,巨人集團的全資性的子公司已急速擴展到38個,除了計算機行業,還向生物工程、金融業、房地產業發展,成為多元化巨人。

由於擴張速度太快,超出本身財力太大,巨人集團到了1997年欠債高達25億元,巨人大廈停工,公司信譽受損,債主紛紛上門。其後債務還在擴大,不久達到3個多億,巨人集團名存實亡。

史玉柱感到痛苦、迷惘,他四處求救,終無良方。絕望之中,他並沒有放棄,他突然想到了在一家財團任資本運作總經理的何學林。何學林一直在關注巨人集團的發展情況,他曾寫過一份對“巨人現象”的研究報告,發表在一家公開發行的雜誌上,該文曾一度引起轟動。當時史玉柱也注意到了何學林,並希望他能為巨人集團搞一些創意策劃。

1997年10月,接到史玉柱求助後何學林飛赴珠海。他給史玉柱提了不少好的建議,其中包括找財團收購巨人集團這一關鍵問題。此前廣東今日集團(即現在的樂百氏集團)老總何伯權曾有意收購巨人,但史玉柱開出“天價”,讓對方無法接受。

喪失了這樣一次轉危為安的機會,史玉柱隻有走自我發展東山再起的路。幹什麼更容易東山再起?何學林的建議是:進軍保健品市場,做腦黃金,以此為突破口,讓公司進入良性循環。對何學林的主張,史玉柱百思不得其解。因為保健品已讓史玉柱虧了大本,他已經在這方麵付出了上億元的學費。

史玉柱最終還是接受了何學林的這一建議,從保健品做突破口,收拾“殘局”再戰。他從一個朋友處獲得50萬元資助,在上海成立了健特公司,接著又在珠海注冊了康奇公司和士安公司。為掩人耳目,避免債權人追債的煩擾,這些公司的法人代表都由別人當,史玉柱本人隻當“策劃總監”,私下再與這些“法人”簽訂協議,他才是幕後真正的總經理。

臥薪嚐膽的史玉柱,將保健品推陳出新,由過去生產的“腦黃金”,改為生產“腦白金”。新產品“腦白金”問世後,他聽從了何學林等人的建議,通過大規模的、密集性的廣告攻勢,在宣傳上先聲奪人。“今年爸媽不收禮,收禮隻收腦白金”,這句廣告詞讓全國人民耳熟能詳,也讓“腦白金”名聲大震。

“腦白金”獲得極大成功,2004年銷售額高達13億元,上交利稅1.2億元,超過了巨人的鼎盛時期。從巨人倒下,到巨人重新站起,隻有短短的三四年時間。

在哪裏跌倒,便從哪裏爬起來,這是一個成熟男人的一貫作風,也是一個優秀的老板應有的品格。

西方有句諺語說道:從來就沒有所謂的失敗,除非你不再嚐試。如果在挫折麵前不再嚐試,那麼就永遠不再有翻身的機會。相反的,隻要不斷的嚐試,那麼成功就會在前麵向你招手。

大部分生意人在商海中都不會一帆風順,難免會遭受種種挫折。但是成功者和失敗者非常重要的一個區別就是,失敗者總是把挫折當成失敗,從而使每次挫折都能夠深深打擊他勝利的勇氣;成功者則是永不言敗,在一次又一次挫折麵前,總是對自己說:“我不是失敗了,而是還沒有成功。”一個暫時失利的人,如果繼續努力,打算贏回來,那麼他今天的失利,就不是真正失敗。相反的,如果他失去了再戰鬥的勇氣,那就是真正的輸了!

當一個曾經輝煌無比的人敗得一塌糊塗的時候,也許這隻是上帝給他開的一個玩笑,給他再次戰勝困難和展現自己的機會。隻有經得住失敗考驗的男人,才能真正的成為一個成熟的商人。

生意場中沒有常勝將軍,大大小小的失敗會伴隨著每位在商海中打拚的人,承受不起失敗打擊的人,永遠不會有大的出息。跌倒以後爬起來,成功就會在前方等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