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2 / 3)

唐朝詩人王維曾有名句:“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從此,紅豆便成為世間最純潔美好情感的象征,濃縮了五千年來中國文化裏的愛慕之意、相思之情。周耀庭正是以此為商機,創建了江蘇紅豆集團。其生產的紅豆襯衫也從其他同類品牌中脫穎而出,成為一個頗具文化內涵的品牌。於是,青年人互贈紅豆衣服。表達高尚純潔的愛情;老年人珍藏起紅豆衣服,懷念昔日相思之情:華僑留贈紅豆衣服,以明愛國之心、思鄉之情;甚至連日本人也看重其文化價值,紛紛買來贈親送友,並力邀紅豆集團赴日合資辦廠,生產紅豆牌襯衫。

紅豆獨特的文化內蘊給紅豆品牌賦予了濃厚的文化內涵,勾起了無數遊子的思鄉之情,在消費者的心目中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隨著人們消費層次的不斷提高,人們的消費需求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市場競爭因而從產品競爭上升為品牌競爭。市場營銷也相應進入品牌營銷的時代。在品牌營銷中,品牌競爭不再是一種產品的標誌,而是文化意義上的品牌概念。也就是說,品牌不再僅僅意味著一個好聽的名字或一個引人注目的標誌。它還意味著一定的形象意義和文化內涵。消費者對品牌的重視也就在於品牌所能夠帶來的文化價值的心理利益。品牌文化的提出將營銷的重點從產品訴求轉向文化訴求。品牌文化營銷則是通過對構成品牌文化的各要素的分析,提出相應的品牌文化和營銷策略。品牌文化,是指某一品牌特有的名稱或標記,或是這兩個要素的組合。他們所代表的利益認知、情感認知、情感屬性、文化傳統以及個性形象等價值觀念的總和有利於消費者識別和區分這一特定銷售者的產品或服務。

品牌的名稱和標誌隻是品牌文化的外在表現形式,其蘊含的豐富的文化內涵可分為利益認知、情感屬性、文化傳統和個性形象等。

品牌的利益認知指的是“消費者能夠認知到某品牌的功能特征所帶來的利益”。有的時候,某些產品的確具有其獨特的功能特征,但卻未必能被消費者所意識到。而品牌文化則是通過利益認知向消費者傳遞產品在某方麵具有獨特能力的價值信息,從而在消費者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消費者在對品牌的認知過程中,會將品牌的利益文化轉化為一定情感上的利益。人們在購買產品功能利益的同時,也在購買產品所帶來的情感屬性。

傳統文化是產品最為廣博和深厚的力量源泉,品牌因此而具有其鮮明的特點和持久而旺盛的生命力。

品牌的個性形象是指品牌和人一樣,有著其鮮明的個性特點和品牌形象,使人們無論是否看到該品牌的標誌和名稱,都能夠意識到該品牌所代表的利益和特征。與其他的三個要素相比,個性形象更加強調品牌和其他品牌的區分。品牌的個性形象越突出,表明消費者對於品牌的認知越深,該品牌在市場上的優勢就越明顯。

企業可以從自身產品的特色出發,借助於品牌名稱和標誌的有形載體,設計恰當的品牌文化營銷策略,亦即利益文化認知型營銷策略、情感屬性型營銷策略、文化傳統型營銷策略以及個性形象型營銷策略。

利益認知型營銷策略是指立足於產品與其他產品的差異之處或產品本身的強勢特征,從顧客的角度以消費者對於產品功能價值的特殊感受為對象來進行品牌定位。對於消費者來說,他購買的不僅僅是產品的特征,還有產品特征所帶來的主觀心理感受。因此,企業營銷者不僅要善於發掘產品本身的優勢特點。

還應將這一特征與人們特定的心理需求聯係起來,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品牌文化營銷。

也許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著不同的文化習俗。然而擁有不同文化類型的人卻有著相同的或者相通的情感世界。最常見的情感類型莫過於愛國之情、故鄉之情、浪漫之情、溫馨之情、親情、友情、愛情等等。因此情感訴求型的廣告最易於在全球範圍內推廣,也最容易引起消費者的共鳴。情感屬性型營銷策略就是要從目標消費者心中業已存在的情感出發,因勢利導,使品牌的形象能強烈地觸發消費者心中紮根的“情感結”,並與之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從而引起消費者的共鳴和認同,最終對這一獨特品牌“心生愛意”並“忠誠擁護”。

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傳統文化。文化傳統型營銷策略就是指企業在建立產品獨特的品牌形象時不是著眼於其他的訴求點,而是從目標消費者所看重的傳統文化人手,建立與之相適應的文化形象。

個性形象營銷策略側重於強調品牌的獨特之處在於其具有某種與人相類似的個性。因而它不僅能引起人們的共鳴和認同,而且會成為目標顧客用以表達自我特性的工具,也即反映自我身份的“喉舌”。

認識到位,建設服務文化

蘇寧電器掌門人張近東早在創業初期就意識到,“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長期當贏家,做好、做活買賣,必須靠真本領。而搞好售後服務,徹底消除顧客的後顧之憂。更是商家應練就的真功夫”。

迄今為止,蘇寧“至真至誠、陽光服務”的理念得到了越來越多消費者的交口稱讚。1994年,蘇寧實現了售後服務的全方位轉型,成立了專門的售後服務部門,新建了500多平方米的安裝維修中心,開始了信息化的用戶資料管理與作業管理。所有的安裝維修工人都必須經過嚴格的培訓方可上崗,同時公司製定了一套嚴格的管理製度來規範工作作風。蘇寧通過直接打電話或者上門征求用戶意見,及時改善和提高售後服務水平。

當時,蘇寧已在單純安裝維修的基礎上建立了集安裝、維修、上門設計、免費保養於一體的綜合性、高附加值的售後服務體係。伴隨著公司規模的不斷擴大,蘇寧的售後服務也在穩步提升。一方麵蘇寧不斷擴充在南京本地的服務隊伍,另一方麵隨著連鎖發展的要求,服務也擴大到了所開設的連鎖店地區。同時,蘇寧製定了統一的《蘇寧售後服務管理手冊》,連同安裝維修的操作規範一起,推行到各分公司,使蘇寧的服務進一步統一化、規範化,更加強了蘇寧總部的管理力度及分公司服務管理的可操作性。

1999年初,蘇寧投資3000多萬元,建立起占地36畝的大型售後服務中心和儲運中心,提出“寧可停銷售、決不降服務質量”的口號,進一步製定了在銷售過程中的嚴格製度與工作流程,對網點進行了優化組合。為配合公司的連鎖發展與擴張,蘇寧引進了ERP係統,服務管理進一步規範化、標準化。

1999年12月26日,坐落在新街口淮海路的蘇寧電器大廈正式開門營業,這標誌著蘇寧經營模式已經由單一的空調專營轉為綜合電器的經營。與此同時,蘇寧正式啟動了“陽光服務”工程,全力打造“至真至誠、陽光服務”的企業文化。創造性地提出了服務的“四化”建設,即服務體係網絡化、服務管理信息化、服務質量標準化以及服務項目製度化。

伴隨著消費者日益理性的消費需求,蘇寧依據在市場多年總結的經驗,不斷充實與延伸“陽光服務”理念。2000年,蘇寧提出的“零距離”服務,改善了市場上特別是電腦、廚衛等家庭耐用品行業普遍存在的服務滯後現象,提前了解消費者需求,真正做到隨用戶需求變化而變化的動態服務。

2001年3月,蘇寧在彩電銷售方麵提出了“一開即通”的新概念。彩電送出之前,將所有頻道都調試好,以滿足消費者打開電視無須調試就能夠收看到電視節目的需求,受到消費者的廣泛好評。

2002年3月15日,蘇寧提出了“全員服務”的新概念。公司上到總裁下至普通員工,所有成員都是服務人員,都在為用戶服務。同時,每位員工要將顧客、供應商、日常溝通協作的同事等與自己工作相關的人都視為“顧客”,要提供及時、優質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