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1 / 3)

一、布衣劉邦

秦莊襄王三年(前247年),沛縣(今江蘇沛縣東)豐邑(今江蘇豐縣,當時屬沛)中陽裏村,生活著一戶姓劉的農民,主人劉公,主婦劉氏。劉家世代務農,加上劉公夫婦吃苦耐勞,所以世雖艱難,依靠祖上留下來的田畝,卻也過著一種自給有餘的日子。

普通的人家,普通的人,然而一件神秘的事情降臨到了他們身上。

一天,劉氏因事外出,因走路時久,自感腳下乏力,恰到澤旁堤上一柳樹下,於是坐下小息。誰知困意襲來,正當似睡非睡之時,忽見一披甲神人從天而降,立在身旁,略停片刻,便向自己走來……以後之事,就昏然不覺了。

劉公在家,見妻久出不歸,心中惦念,正要離家相迎,見天色突變,一時烏雲密布,電閃雷鳴,四處一片昏暗。劉公更加著急,忙拿了雨具,奔出家門,向大澤方向趕去。臨近大堤,遠遠看見妻子坐在一棵樹下,對天氣的變化沒有任何反映,更奇的是妻子周圍的雲霧越積越濃,雲霧中金光浮動,好像有蛟龍騰躍。見此,劉公驚恐萬端,不敢前往,停步觀望。不久,雲氣漸散,天氣轉晴。劉公忙跑到妻子身旁,見她睡意方解,問起剛才情況,她隻說:“我走路乏了,在此休息,朦朧中見有一金甲神人來到身邊,以後的事情就記不清楚了。”劉公聽後,心中暗暗稱奇,忙扶起妻子走回家中。

不料劉氏從此有孕,十月懷胎,一朝分娩,產下一個男嬰來。此嬰高鼻長頸,左腿上長有七十二顆黑痣。他就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布衣帝王——劉邦。

傳說中華民族是龍的民族,中華子孫是龍的子孫。龍為玉帝的臣子,能騰雲上天,能翻身入海,能布雲行雨滋潤人間。所以,中國古代帝王,都將自己和龍聯係在一起,稱作真龍天子,再加上史家的附會杜撰,造成了一種神聖不可侵犯的權威。尤其像劉邦這樣一位出身布衣的皇帝,上述史書中的記載,不僅衝淡了他的貧賤出身,還罩上了一種天播龍種,治理人間,王權神授的天命理論。

劉邦,原名劉季,為排行最小之意。稱帝後,才將“季”改成了“邦”。劉邦同母兄弟三人,長兄伯,次兄仲,兩人自懂事起,就隨父親在田間勞作。劉公一家數口,就靠土地為生。因風的吹打,泥土的薰陶,農家“耕”、“播”、“耘”、“灌”、“收”、“打”、“揚”、“儲”等活計,劉公樣樣拿得起來,成了村裏有名的莊稼裏手。劉公夫婦為人忠厚,樂於助人,和鄰裏關係極好,尤其和同村一戶姓盧的人家往來更為密切。說來湊巧,在劉邦出生的當天,盧家也喜添貴子,取名盧綰。兩家同日得子,更有說不出的高興。兩子百天之日,鄉鄰們都備了酒肉前來賀喜,劉、盧兩家也各設了酒席相待,在喜慶的氣氛中渡過了一天。

光陰如梭,一晃劉邦、盧綰長到十幾歲了。一個夏日的傍晚,盧公拿著把扇子,拍打著身上的汗水,向劉家走去。剛邁進劉家的大門,迎麵碰上正要出門的劉公,兩人就站在院子裏說起話來。

“劉公,邦兒、綰兒都十幾歲了。我們綰兒不是在家淘氣,就是隨著邦兒這個孩子頭兒到處野跑,我想……”

“想備些學資送子就學。我正要出門找你也為此事。”

於是兩人相視,哈哈大笑。

數日之後,劉邦、盧綰被送到同一先生門下就學。從此,二人步入了求學之路。課上學些詩書文章,課下仍免不了追逐打鬧。幾年過去了,二人的才學雖不算出眾,但也學會了謅詩著文,而且結下了深厚的友情。

但他們絕不會想到,早年的學業、友情,為他們共赴沙場,統一江山打下了牢固的基礎,也不會想到,幾十年之後,一個變成了帝王,一個變成了臣子,少年時的友誼轉變成了君、臣之禮。

秦始皇十九年(前228年),劉邦已增至二十歲,長得一表人材,方顏圓目,長頸隆鼻,身長七尺八寸。讀了幾年書,加上太公(以下改此稱呼)對小兒的偏愛,此時的劉邦外不下田,內不顧家,每日飯後四處閑逛。時伯、仲都已有了妻室,天長日久,哥哥們沒說什麼,可嫂子們的怨言就出來了,什麼“大家出力養懶漢呀!”“坐吃山空耗家財呀!”太公耳聞心亮,怪就怪邦兒越大越不爭氣。索性分家,讓伯、仲攜妻眷遷出另過,劉邦沒娶妻留在身邊。

家分了,但劉邦並沒有從分家中吸取教訓,習性仍舊不改,還在外邊交了幾位酒肉朋友,不在外邊胡混,就把朋友帶到家中來吃喝。為此,劉太公經常勸誡劉邦,然而,勸語猶如耳邊風,劉邦左耳聽進右耳過,不起任何作用。太公急了,一次把將要出門的劉邦攔在室內。

“邦兒,你不能老這樣東遊西逛、不務正業。”

“正業,什麼是正業,您指的是種莊稼?”

“不種莊稼你吃什麼?老父已一大把年紀,還能供你吃幾年?”

“您放心,不要看我現在這樣,到時我會掙給您吃的。”說完,劉邦拂袖就走,氣得太公須髯亂顫、周身抖動,指著劉邦的背影吼道:

“你有本事就掙個家業給老子看看。”

故習難改,有時氣得太公不讓歸家,劉邦自有他的辦法,不是到朋友處借宿,就是到哥嫂家吃住,雖然嫂子不歡迎,但礙於情麵也不好說什麼。不久,長兄伯不幸病亡,其妻帶著兒子信孤寡度日,劉邦不管嫌憎與否,照往不斷。

一天,時當晌午,劉邦約了幾位朋友到大嫂家吃飯,剛進大門,就被正在做飯的大嫂望見,心中感到十分厭煩,自己孤兒寡母,柴米油鹽來之甚難,小叔子自來吃不算,還帶來一些狐朋狗友。自己越想越心酸,不覺落下淚來。她轉身拭淚,忽然看見一口空鍋,於是計上心來,忙拿起炊具涮鍋,故意弄出聲響。

劉邦攜友進門後,忽然聽到涮鍋聲,後悔來晚。幾位朋友倒也知趣,相繼辭去。劉邦送走朋友後,來到廚房一看,飯、菜還有大半鍋,正在冒著熱氣。此時劉邦才知,大嫂怨恨自己之極,長歎一聲,轉身離去。

天意人難測,人生多坎坷。劉邦行為雖不端,但其嫂如知將來他稱帝,也不會為了一頓殘羹剩飯,耽擱了自己兒子被封侯。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王政吞並了六國,在鹹陽登上了始皇帝的禦座。戰爭打出了和平,江山實現了一統。而這時的劉邦,也已經步入了他的第二十七個春秋。在這曆史的大轉變時期,他看到了什麼?他想到了什麼?他又想做什麼? 務農?這不屑一顧。

如此遊蕩下去?他不甘心情願。

“做點什麼呢?”

於是,他找來了兄弟們。大家七言八語商量了半天,最後一致勸他學習吏事。他本會謅詩作文,頭腦又很聰穎,學吏當然不費什麼事。經托人訪友,不久,他便當上了泗水亭長。這個職務,既可吃俸祿,又可我行我素,劉邦何樂而不為。當了亭長,就有差事,於是劉邦結識了一班縣吏,如蕭何、曹參、夏侯嬰等人,尤其是功曹蕭何,熟諳法律,為縣中有名的刀筆吏。他們辦事路過泗水亭,劉邦都設宴款待,每當飲到暢快時,就海闊天空,無所不言。一來二往,劉邦雖形骸外露,但他們都感到劉邦不是等閑之輩,是個可交的朋友。

大千世界,凡能成大事者,都有一批誌同道合的朋友,從古到今,都是如此。蕭何等人結交了劉邦,便被帶入了曆史的激流,成為劉邦成就帝業最基本的班底。 為了便於公事,也為了和這些朋友交往,劉邦由家搬到了亭中,反正自己獨身一人,除父母外,也沒有太多的牽掛。自交上了這批朋友後,劉邦也不怕公事中出些小的差錯,因為他知道,即使有些小問題,他的朋友們,也會替他在縣行中周旋,將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一天,日頭剛落,夏侯嬰來到亭中,劉邦將他讓進屋後,問:

“老弟風塵撲撲、去辦什麼差事?”

“唉!去追捕一名逃犯,沒想到這小子還真有一套功夫,經過廝打,還是被他跑掉了。”夏侯嬰顯得有些喪氣。

“下次叫著大哥,他就跑不掉了。”

“大哥也會拳腳?”

“還馬馬虎虎。”

“算我夏侯嬰看走了眼,咱們院中練兩手?”

二人說著話來到院中。夏侯嬰擺好架式,拳中帶著風,直向劉邦右胸搗來。劉邦見拳即到胸口,突向左一閃,然後伸出右掌,在夏侯嬰右背上用力一推,隻見夏侯嬰身體直向前竄去,一頭撞到了不遠處的一棵柳樹上,頓時頭破血流。劉邦忙走過去,將夏侯嬰扶進屋內,包紮好傷口,這才連聲說: “一時失手,請老弟諒解。”

“沒想到大哥拳腳功夫這麼好!隻一合就叫者弟吃了虧。” 不料,此事被亭中一卒見到,第二天就告到了縣廷。按照秦律,差官犯禁,應當重裁。縣令馬上將劉邦傳到廷府,升堂理案。縣令看著跪在堂下的劉邦,問: “劉邦,你如何將夏侯嬰打傷的?”

“回大人話,夏侯嬰昨天確在下吏處喝過酒,但沒發生打鬥之事。”劉邦一口否定。

“傳夏侯嬰堂下回話”縣令發話。 夏侯嬰頭上帶著傷,被傳入堂上,跪在了地下。

“夏侯嬰,劉邦是如何將你打傷的?”縣令問。

“回大人話,下吏昨晚因酒後誤撞樹上所傷,非劉邦所打。”夏侯嬰也一口否定。”

縣令素知劉邦、夏侯嬰二人關係不錯,明知夏侯嬰在為劉邦開脫,但苦無實據,於是把一腔怒氣全發到了夏侯嬰身上,判他供詞不實,杖其數十,入獄一年。

劉邦雖被開脫,但看著遍體鱗傷的兄弟,內心難忍,眼淚直流。他恨那個無端告狀之人,更覺秦律的嚴酷。好在夏侯嬰身體健壯,不久,傷已痊愈,隨之也被保釋出獄了。但在劉邦心中,卻留下了對夏侯嬰的感激之情。

劉邦自當上亭長後,差事還很忙,但也時常忙裏偷閑外出酗酒取樂。他和朋友們常去的酒肆有兩個,均為婦人所開:一個叫王媼酒肆,一個叫武負酒肆。這兩個酒肆雖為女流所辦,由於接人待物還周到,酒肆的生意還很紅火。劉邦有時自往獨酌,有時攜友共飲,所以早與酒肆主人成了熟人。人熟好辦事。當劉邦囊中羞澀時,便向她們賒酒喝,一來劉邦是老主顧,二來隻要劉邦在肆中,喝酒的客人都比往日多,計算一天所賺的錢,往往是平常的幾倍,所以,劉邦賒多少,她們就給多少。 一次,劉邦在王媼肆中飲得爛醉,時已天晚,客人散盡,王媼走過去本想叫醒他離去,不料,在離他數尺之遠時,見他頭上有金龍閃爍,令人不能迫近。王媼大驚,慌忙走開,隨他在肆中睡了一夜。

第二天,王媼將其所見告訴了武負,武負說也見到過這種情況。這兩個女人心知此人日後必貴,所以年底結帳時,將劉邦所賒的酒錢一筆勾銷,不再向他索要。 劉邦身顯金龍,純為史家附會。一次偶然的機會,使他真的見到了當時的真龍天子——秦始皇。 縣令要選一名差吏往鹹陽辦事,這差事就交給了劉邦。 臨行,眾吏都來送行,各拿出三百錢送他作路費,而蕭何交給他五百錢。此情劉邦一直記在心中,直到登上帝位。

走完了鄉間小路,邁進了鹹陽城的大門。 劉邦開了眼界。城內街道平整、縱橫交錯。官邸富宅建築各異,幢幢相連一眼望不到頭,雖然也有低矮的市民住房片片相接,但還是比鄉間百姓住房好出許多。大街上人來車往,權貴乘車,富人騎馬,市民們匆匆趕路,擔擔提籃的小販們夾雜其間,還有那衣著各色服裝的女人們,更加引人注目。 劉邦路過一個市場,場內各種貨物齊全,人流如水,叫賣聲,討價聲混成一片,顯示出一片繁華景象。 劉邦來到了辦事官府的門前,從這裏可以看到連綿數裏、巍峨雄偉的阿房宮。這就是秦朝之都,真龍天子的居住之地!

劉邦失去了往日的平靜,陷入了沉思:這裏如此富有,家鄉是那麼貧窮;這裏如此繁華,家鄉是那麼冷清;就是家鄉的姑娘和這裏的女人相比,也顯得那麼土氣。我為什麼不能生活在這裏?一種莫名奇妙的衝動使他挺直了腰板,邁進了府廷的大門。 辦完了公事,他沒有立即返鄉。 在停留的最後一天,他漫步街頭瀏覽市容,忽然人群騷動起來,“皇帝巡行都市了!”紛紛向中心大街湧去。劉邦也隨著人群飛跑,但他還是落在了後麵。皇帝的車隊過來了。劉邦隨人們跪在了地上,順人群縫隙望去,隻見彩旗遮日,衛隊成陣,將秦始皇的鑾駕團團圍住,徐徐向前移動。這威嚴的氣氛、顯赫的聲勢震懾住了黑壓壓的人群,也衝擊著劉邦的自尊,他感到一片茫然,失去了自我。

皇帝的車隊過去了,沸騰的人聲使他又回到了現實。他活動了一下跪麻的雙腿,站起身來,用羨慕、向往的眼光望著遠去的鑾駕,忽然感到自己和那車隊相距並不很遙遠,一股壯誌豪情自內心湧起,隨口說出:“大丈夫當如此矣!”話一出口,他才意識到鹹陽豈是亂語之地,於是大步走開。 劉邦返回了家鄉,可心留在了鹹陽,這次所見所聞,在他腦海中成了甩不開、抹不掉的影像。 為了排遣心中的煩悶,他經常外出酗酒,有時天晚了。索性就宿在相好女人家中,整夜不歸。 在想什麼呢?想鹹陽?想秦始皇?還是想女人? 朋友們急了,想為他介紹個女人,好牽住他的心。但劉邦的所做所為,誰家的姑娘敢嫁給他?俗話說:有緣千裏來相會,無緣對麵不相識。 時近傍晚,蕭何忽然急火火地來找劉邦,把他拉到無人之處對他說: “前幾天,縣令來了一位重客,是單父(今山東單縣)人,名呂公。聽說是為避仇而來,現就住在縣城中,按禮我們應擇日相賀,不知你意下如何?” “我雖貧寒,但禮不能失,屆時一定前往。”劉邦說完哈哈一笑。

到了約期,劉邦不帶分文,踐約前往。他進了城,找到呂公住處,見門前已排列了許多車馬,知今日前來相賀的人員不少。但他毫無怯意,昂頭挺胸,大步而入。院內已積人不少,時蕭何站在廳口,見劉邦到來,便向大家宣布:“賀禮不滿千錢者,請廳下坐!”劉邦聽後,微微一笑,要來筆墨,在禮單上寫下“萬錢”二字,請人上報。呂公見眾單中,唯劉邦賀禮最重,於是親自迎出廳來,將劉邦引入上座。兩人坐定,呂公見劉邦身高八尺,龜背鬥胸,長頸龍顏,不同凡人,更加相敬。旁邊的蕭何素知劉邦,料他無錢,怕他當麵出醜,小聲對呂公說道:“劉邦小吏,好說大話,恐賀單不實。”呂公明明聽見,但仍目視劉邦,沒加理睬。

酒肴齊備,呂公將劉邦引入首席。劉邦也不推辭,坦然就座,然後眾人依次坐定。賀辭完畢,酒宴開始。劉邦本喜杯中物,今日酒醉菜香,如何不喝,便與眾人杯盞交錯開懷痛飲,好不痛快。酒足飯飽後,眾人相繼告辭,劉邦也想起身告退,但呂公以目相示,所以劉邦坐著未動。 呂公送完客人,把劉邦召入內室,說出了劉邦意想不到的一番話。 “老夫自年輕就喜給人看相,至今經我看過相的人也不知有多少,但沒有一個比得上你,望你好自為之。不知你已成婚否?”

“多蒙先生看重,下吏至今還未成婚。”

“如此更好,老夫願將小女嫁給你為妻,不知你意下如何?”

這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這樣天降的好事劉邦怎能不答應,忙翻身下拜,行過大禮。兩人商定婚期後,劉邦便告辭退出。

呂公送出劉邦,進入內室,便將許女之事告訴了老妻。不料妻子聽後滿臉怒氣。

“聽你常說娥穔生有貴相,必配貴人。縣令與你是摯交,多次向你提婚,你都不答應,為何偏偏許配給劉邦?”

“這不是你們女人應知道的事,我斷不會看錯人,不會誤了女兒的終身。”

兩人爭吵了好幾天,妻子終究爭不過丈夫,心中雖然不願意,但還是忙著為女兒準備嫁妝。

劉邦把喜訊帶回家中,把劉太公夫婦樂壞了。“劉邦要成親了!”這消息不脛而走,很快傳遍了全村。人們議論紛紛,有人說:“這是太公上輩子修來的福分!”也有人說:“也不知哪家姑娘瞎了眼,會嫁給劉邦這個無賴漢。”說歸說,做歸做,還是有不少人跑到劉家幫助操持。在太公夫婦的安排下,把個新房布置得裏外新:新鋪新蓋新用具,窗戶上還貼上了幾個吉祥物。 轉眼到了婚期,太公派人送去了彩禮。劉邦在一班朋友的簇擁下,趕著彩車熱熱鬧鬧來到呂家迎親。 呂公夫婦將女兒娥 穔 裏外裝束一新,送上了彩車。劉邦拜過嶽父嶽母,趕起彩車將新人接回家中。

家中已是萬事俱備,見新娘到來,便由兩個女子將娥 穔 扶下車來,與劉邦行過交拜禮,再拜過父母、謝過客人,就被送入了新房。

這個娥 穔 ,就是劉邦第一位明媒正娶的妻子,大漢開國皇後——呂雉。 自古言:英雄愛美人。但當時的劉邦還沒有成為英雄,就隻能用招花惹草來形容了。

劉邦新婚後,確實在家纏綿了數日,便又回到亭上處理差事。時日一久,積習難改,又外出飲酒尋樂,巧遇一小家碧玉——曹氏女子,此女體態柔美、楚楚動人,兩人男有情、女有意,便又合成了一段露水情緣。不想此女有娠比呂雉還早數月。十月後生下一男嬰,他就是日後的齊悼王肥。史書中記載的趙幽王友、趙共王恢、燕靈王建等,就難以知道劉邦是與何女所生了。 幾年之後,呂雉相繼為劉邦生下了一兒一女,男孩就是日後的孝惠帝劉盈;女孩就是日後的魯元公主。 劉邦家本不富裕,他又常年在外,所得俸祿還不夠他一人揮霍。對此,呂雉苦在心中,當初老父將自己許給劉邦,說他日後必貴,時至今日,也不知他貴在何處,富在哪方?隻得嫁雞隨雞,嫁狗隨狗,整日帶著兩個孩子在幾畝田園中辛苦操作。月月風吹日曬,年年霜打雨淋,流逝的歲月,使呂雉變成了一個地地道道的農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