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招在人治社會裏做一個完人(2 / 3)

本篇旨在闡述在敵強我弱形勢下作戰應注意掌握的原則和方法。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對敵作戰,要偽裝成強大的樣子,使敵人不敢輕易同我交戰。

【原文精華】凡戰,若敵眾我寡,敵強我弱,須多設旌旗,倍增火灶,示強於敵,使彼莫能測我眾寡、強弱之勢,則敵必不輕與我戰,我可速去,則全軍遠害。法曰:“強弱,形也。”

21.驕戰

本篇旨在闡述對於強而易驕之敵的作戰方法問題。麵對強敵而不能一下戰勝它的時候,要施用謙詞重禮,以助長敵人驕傲情緒,待其弱點充分暴露而為我可乘之時,再一舉打敗它。

【原文精華】凡敵人強大,未能必取,須當卑詞厚禮,以驕其誌,候其有釁可乘,一舉可破。法曰:“卑而驕之。”

22.交戰

本篇旨在闡述怎樣開展外交活動以配合軍事鬥爭的問題。在戰爭中,要厚禮結交鄰國,爭取其成為自己的盟友。

【原文精華】凡與敵戰,傍與鄰國,當卑詞厚賂結之,以為己援。若我攻敵人之前,彼犄其後,則敵人必敗。法曰:“衢地則合交。”

23.形戰

本篇旨在闡述如何運用“示形”之法戰勝敵人的問題。在敵眾我寡的形勢下作戰,要采用設虛形假象的“示形”之法,迫使敵人分兵處處防我,這樣才能給我方可乘之機。

【原文精華】凡與敵戰,若彼眾多,則設虛形以分其勢,彼不敢不分兵以備我。敵勢既分,其兵必寡;我專為一,其卒自眾。以眾擊寡,無有不勝。法曰:“形人而我無形。”

24.勢戰

本篇旨在闡述充分利用有利態勢擊敵的問題。選擇戰略決戰時機是否恰當有利,將直接關係到戰爭的勝敗。

【原文精華】凡戰,所謂勢者,乘勢也。因敵有破滅之勢,則我從而迫之,其軍必潰。法曰:“因勢而破之。”

25.晝戰

本篇旨在闡述晝間作戰如何迷惑敵人的問題。白天對敵作戰,可多設旗幟以假象迷惑敵人,使敵無法準確判斷我軍兵力多少,這樣就可打敗敵人。

【原文精華】凡與敵晝戰,須多設旌旗,以為疑兵,使敵莫能測其眾寡,則勝。法曰:“晝戰多旌旗。”

26.夜戰

本篇旨在闡述夜間作戰如何迷惑敵人的問題。夜間作戰,要用火光和鼓聲來擾亂敵人視聽,讓敵軍無法判斷我軍的真實情況,這樣就能戰勝敵人。

【原文精華】凡與敵夜戰,須多用火鼓,所以變亂敵之耳目,使其不知所以備我之計,則勝。法曰:“夜戰多火鼓。”

27.備戰

本篇旨在闡述部隊行軍宿營時如何防敵突襲的問題。出兵征戰時,隻要認真做好行軍、宿營中的防敵突襲的準備工作,就能戰勝敵人。

【原文精華】凡出師征討,行則備其邀截,止則禦其掩襲,營則防其偷盜、風則恐其火攻。若此設備,有勝而無敗。法曰:“有備不敗。”

28.糧戰

本篇旨在闡述糧食在戰爭中的重要作用問題。當敵我雙方對峙勝負難分之時,誰有足夠的糧源,誰就能堅持到勝利。

【原文精華】凡與敵壘相對持,兩兵勝負未決,有糧則勝。若我之糧道,必須嚴加守護,恐為敵人所抄。若敵人餉道,可分遣銳兵以絕之。敵既無糧,其兵必走,擊之則勝。法曰:“軍無糧食則亡。”

29.導戰

本篇旨在闡述使用鄉導對於作戰的重要作用問題。對於不熟悉的作戰地形,必須使用當地人作向導,才能了解和掌握有利地形,從而取得勝利。

【原文精華】凡與敵戰,山川之夷險,道路之迂曲,必用鄉人引而導之,乃知其利,而戰則勝。法曰:“不用鄉導者,不能得地利。”

30.知戰

本篇以《知戰》為題,取義於“預知”,旨在闡述預先掌握作戰地區和交戰時間的重要性。

【原文精華】凡興兵伐敵,所戰之地,必預知之;師至之日,能使敵人如期而來,與戰則勝。知戰地,知戰日,則所備者專,所守者固。法曰:“知戰之地,知戰之日,則可千裏而會戰。”

31.斥戰

本篇旨在闡述作戰中實施敵情偵察的重要性。隻有偵察清楚敵人的實際情況,才能使自己作好準備,從而確保作戰的勝利。

【原文精華】凡行兵之法,斥堠為先。平易用騎,險阻用步。每五人為甲,人持一白旗,遠則軍前後左右,接續候望。若見賊兵,以次遞轉,告白主將,令眾預為之備。法曰:“以虞待不虞者勝。”

32.澤戰

本篇旨在闡述在沼澤地域行軍、宿營及作戰應注意掌握的問題。

【原文精華】凡出軍行師,或遇沮澤、圮毀之地,宜倍道兼行速過,不可稽留也。若不得已,與不能出其地,道遠日暮,宿師於其中,必就地形之環龜,都中高四下為圓營,四麵受敵。一則防水潦之厄,一則備四周之寇。法曰:“曆沛圮,堅環龜。”

33.爭戰

本篇旨在闡述爭奪有利地形條件對作戰勝敗的重要性問題。作戰中,應先於敵人搶占有利地形,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原文精華】凡與敵戰,若有形勢便利之處,宜爭先據之,以戰則勝。若敵人先至,我不可攻,候其有變則擊之,乃利。法曰:“爭地勿攻。”

34.地戰

本篇旨在從戰略的高度進一步闡述地理條件與戰爭實踐的關係,揭示充分利用有利地形乃是實現“以寡敵眾,以弱勝強”的重要條件。

【原文精華】凡與敵戰,三軍必要得其地利,則可以寡敵眾,以弱勝強。所謂知敵之可擊,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地利,勝之半也。此言既知彼又知己,但不得地利之助,則亦不全勝。法曰:“天時不如地利。”

35.山戰

本篇雖以《山戰》為題,但實質所闡述的是控扼製高點對作戰的重要性問題。

【原文精華】凡與敵戰,或居山林,或在平陸,須居高阜,恃於形勢,順於擊刺,便於奔衝,以戰則勝。法曰:“山陵之戰,不仰其高。”

36.穀戰

本篇旨在闡述山穀地帶作戰如何擇地安營布陣的問題。途經山地而與敵交戰時,必須依山傍穀,安營布陣,才能取得勝利。

【原文精華】凡行軍越過山險而陣,必依附山穀,一則利水草,一則附險固,以戰則勝。法曰:“絕山依穀。”

37.攻戰

本篇旨在闡述采用進攻方式作戰時所應掌握的原則。一旦了解到敵人有致命的弱點,就要主動向敵人發動進攻,這樣作戰沒有不勝的道理。

【原文精華】凡戰,所謂攻者,知彼者也。知彼有可破之理,則出兵以攻之,無有不勝。法曰:“可勝者,攻也。”

38.守戰

本篇旨在闡述采用防禦方式作戰所應掌握的原則。作戰時,當自己的力量不及敵人的時候,要取防禦作戰方式以消耗敵人,等待時機進攻。

【原文精華】凡戰,所謂守者,知己者也。知己有未可勝之理,則我且固守,待敵有可勝之理,則出兵以擊之,無有不勝。法曰:“知不可勝,則守。”

39.先戰

本篇旨在闡述運用“先發製人”作戰原則的條件及其作用問題。對於立足未穩的來犯之敵,應當“先發製人”,打敵措手不及。

【原文精華】凡與敵戰,若敵人初來,陣勢未定,行陣未整,先以兵急擊之,則勝。法曰:“先人有奪人之心。”

40.後戰

本篇旨在闡述運用“後發製人”作戰原則的條件及其作用問題,與前篇《先戰》乃是相反相成的姊妹篇。

【原文精華】凡戰,若敵人行陣整而且銳,未可與戰,宜堅壁待之,候其陣久氣衰,起而擊之,無有不勝。法曰:“後於人以待其衰。”

41.奇戰

本篇旨在闡述作戰中如何運用出奇製勝的原則和方法問題。

【原文精華】凡戰,所謂奇者,攻其無備,出其不意也。交戰之際,驚前掩後,衝東擊西,使敵莫知所備。如此,則勝。法曰:“敵虛,則我必為奇。”

42.正戰

本篇旨在闡述在何種條件下使用“正兵”作戰的問題。在道路不能暢通,糧餉不能前運,計謀不能誘敵,利害不能惑敵的情況下,隻有使用“正兵”,即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大部隊,才能深入敵方,奪取勝利。

【原文精華】凡與敵戰,若道路不能通,糧餉不能進,推計不能誘,利害不能惑,須用正兵。正兵者,揀士卒,利器械,明賞罰,信號令,且戰且前,則勝矣。法曰:“非正兵,安能致遠?”

43.虛戰

本篇旨在闡述在敵我力量對比上,我處於勢虛力弱的情況下,如何擺脫被動、爭取主動的問題。

【原文精華】凡與敵戰,若我勢虛,當偽示以實形,使敵莫能測其虛實所在,必不敢輕與我戰,則我可以全師保軍。法曰:“敵不得與我戰者,乖其所之也。”

44.實戰

本篇旨在闡述對實力雄厚的敵人作戰應取何種指導原則的問題。

【原文精華】凡與敵戰,若敵人勢實,我當嚴兵以備之,則敵人必不輕動。法曰:“實而備之。”

45.輕戰

本篇旨在闡述輕率出戰的危害性。作戰時,必須準確判斷敵情而後出兵,才能戰勝敵人。倘若輕率進兵,貿然出戰,就會失敗。

【原文精華】凡與敵戰,必須料敵,詳審而後出兵。若不計而進,不謀而戰,則必為敵人所敗矣。法曰:“勇者必輕合,輕合而不知利,未可也。”

46.重戰

本篇以《重戰》為題,乃取“持重”之義,旨在闡述如何堅持慎重用兵的指導原則問題。

【原文精華】凡與敵戰,須務持重,見利則動,不見利則止,慎不可輕舉也。若此,則必不陷於死地。法曰:“不動如山。”

47.利戰

本篇以《利戰》為題,乃取“利誘”之義,與後《餌戰》篇,都是旨在闡述對敵作戰中如何“設餌誘敵”使之就範的問題。

【原文精華】凡與敵戰,其將愚而不知變,可誘之以利。彼貪利而不知害,可設伏兵以擊之,其軍可敗。法曰:“利而誘之。”

48.害戰

本篇以《害戰》為題,取義於“要害”,其要旨在闡述防禦作戰中如何利用險隘要害阻擊敵人進攻的問題。

【原文精華】凡與敵各守疆界,若敵人寇抄我境,以擾邊民,可於要害處設伏兵,或築障塞以邀之,敵必不敢輕來。法曰:“能使敵人不得至者,害之也。”

49.安戰

本篇題為《安戰》,取義於“固守不動”,其要旨是闡述防禦作戰如何固守待敵的指導原則問題。

【原文精華】凡敵人遠來氣銳,利於速戰;我深溝高壘,安守勿應,以待其敝。若彼以事撓我求戰,亦不可動。法曰:“安則靜。”

50.危戰

本篇旨在闡述部隊作戰陷入危險境地時,將帥應當采取何種措施以扭轉戰局。

【原文精華】凡與敵戰,若陷在危亡之地,當激勵將士決死而戰,不可懷生,則勝。法曰:“兵士甚陷則不懼。”

51.死戰

本篇旨在闡述將帥對作戰中缺乏信心、“未肯用命”的士卒所應采取的處置措施。

【原文精華】凡敵人強盛,吾士卒疑惑,未肯用命,須置之死地,告令三軍,示不獲已。殺牛燔車,以享戰士,燒棄糧食,填夷井灶,焚舟破釜,絕去其生慮,則必勝。法曰:“必死則生。”

52.生戰

本篇旨在從防止貪生怕死的問題入手,著重闡述將帥的勇怯與作戰成敗的關係問題。

【原文精華】凡與敵戰,若地利已得,士卒已陣,法令已行,奇兵已設,要當割棄性命而戰,則勝。若為將臨陣畏怯,欲要生,反為所殺。法曰:“幸生則死。”

53.饑戰

本篇旨在闡述深入敵國作戰時如何保障後勤供應以防止部隊因缺糧而失敗的問題。

【原文精華】凡興兵征討,深入敵地,芻糧乏闕,必須分兵抄掠,據其倉廩,奪其蓄積,以繼軍餉,則勝。法曰:“因糧於敵,故軍食可足也。”

54.飽戰

本篇旨在闡述處於我飽敵饑的條件下的作戰指導原則問題。對於遠道而來的進攻之敵,我應依靠自己充足的糧源保障,持久防禦作戰,待其糧盡之時,出兵追擊,打敗敵人。

【原文精華】凡敵人遠來,糧食不繼,敵饑我飽,可堅壁不戰,持久以敝之,絕其糧道。彼退走,密遣奇兵,邀其歸路,縱兵追擊,破之必矣。法曰:“以飽待饑。”

55.勞戰

本篇旨在闡述先敵占領有利地形對於爭取戰場主動權的重要意義。如果有利地形已被敵人占領,我方匆忙奔走去應戰,那麼很容易處於不利態勢。

【原文精華】凡與敵戰,若便利之地,敵先結陣而據之,我後去趨戰,則我勞而為敵所勝。法曰:“後處戰地而趨戰者勞。”

56.佚戰

本篇旨在闡述勝仗之後如何防止鬆懈鬥誌、喪失警惕而導致失敗的問題。佚,通“逸”,安閑也;放佚,謂放蕩安閑,這裏作“放鬆警惕”解。

【原文精華】凡與敵戰,不可恃己勝而放佚,當益加嚴厲以待敵,佚而猶勞。法曰:“有備無患。”

57.勝戰

本篇是繼《佚戰》之後,進一步闡述勝仗之後如何防止產生驕惰情緒的問題。

【原文精華】凡與敵戰,若我勝彼負,不可驕惰,當日夜嚴備以待之。敵人雖來,有備無害。法曰:“既勝若否。”

58.敗戰

本篇旨在闡述打了敗仗之後應當如何防止產生畏怯氣餒情緒的問題。

【原文精華】凡與敵戰,若彼勝我負,未可畏怯,須思害中之利,當整勵器械,激揚士卒,候彼懈怠而擊之,則勝。法曰:“因害而患可解也。”

59.進戰

本篇旨在闡述在何種條件下可以采取進攻方式作戰的問題。在確知敵人的弱點時,就應當迅速向敵人發動進攻。

【原文精華】凡與敵戰,若審知敵人有可勝之理,則宜速進兵以搗之,無有不勝。法曰:“見可則進。”

60.退戰

本篇旨在闡述在何種條件下采取退卻方式以免遭敵打擊的問題。在敵眾我寡、地形不利,難以取勝的條件下,應當迅速退卻,不與敵人決戰。

【原文精華】凡與敵戰,若敵眾我寡,地形不利,力不可爭,當急退以避之,可以全軍。法曰:“知難而退。”

61.挑戰

本篇旨在闡述對於憑壘固守不戰之敵所采取的戰法。如果敵人營壘距我方較遠,力量相似,可用輕騎兵誘其出戰,再伏兵襲擊它,就可以打敗敵人。

【原文精華】凡與敵戰,營壘相遠,勢力相均,可輕騎挑攻之,伏兵以待之,其軍可破。若敵用此謀,我不可以全軍擊之。法曰:“遠而挑戰,欲人之進也。”

62.致戰

本篇旨在闡述對敵作戰中如何爭取戰場主動權的問題。千方百計地調動敵人前來進攻,我方以逸待勞,就可以無往不勝。

【原文精華】凡致敵來戰,則彼勢常虛;不能赴戰,則我勢常實。多方以致敵之來,我據便地而待之,無有不勝。法曰:“致人而不致於人。”

63.遠戰

本篇旨在闡述采用“遠而示之近”的佯動戰法奇襲殲敵的指導原則問題。凡與敵人隔水對峙,如果打算從遠處渡河,就偽裝成從近處渡水的樣子,以吸引敵人兵力,然後從敵人防守薄弱之處,迅速渡河進擊敵人。

【原文精華】凡與敵阻水相拒,我欲遠渡,可多設舟楫,示之若近濟,則敵必並眾應之,我出其空虛以濟。如無舟楫,可用竹木、蒲葦、罌缻、甕囊、槍杆之屬,綴為排筏,皆可濟渡。法曰:“遠而示之近。”

64.近戰

本篇旨在闡述采用“近而示之遠”的指導原則問題,認為在與敵人隔河對抗時,倘若打算從近處進攻,就要偽裝成遠渡之狀,分散敵人兵力,然後我從敵人近處空虛之地襲擊它。

【原文精華】凡與敵夾水為陣,我欲攻近,反示以遠,須多設疑兵,上下遠渡,敵必分兵來應,我可以潛師近襲之,其軍可破。法曰:“近而示之遠。”

65.水戰

本篇雖以《水戰》為題,但所闡述的內容並非是水上作戰的問題,而是陸上作戰如何利用水流輔助軍隊進攻取勝的問題。

【原文精華】凡與敵戰,或岸邊為陣,或水上泊舟,皆謂之水戰。若近水為陣者,須去水稍遠,一則誘敵使渡,一則示敵無疑。我欲必戰,勿近水迎敵,恐其不得渡。我欲不戰,則拒水阻之,使敵不能濟。若敵率兵渡水來戰,可於水邊伺其半濟而擊之,則利。法曰:“涉水半渡可擊。”

66.火戰

本篇旨在闡述在何種條件下采用火攻戰擊敵的問題。如果敵人靠近荒草紮營,可利用幹燥天氣縱火焚燒,再選派精兵攻擊,就可以打敗敵人。

【原文精華】凡戰,若敵人居近草莽,營舍茅竹,積芻聚糧,天時燥旱,因風縱火以焚之,選精兵以擊之,其軍可破。法曰:“行火必有因。”

67.緩戰

本篇旨在闡述攻城作戰中應當注意掌握的問題。在對守城之敵作戰中,應當根據實際需要和裝備技術條件,決定是否采用攻城戰法。

【原文精華】凡攻城之法,最為下策,不得已而為之。所謂三月修器械,三月成距堙者,六月也。謂戒為己者,忿躁不待攻具而令士卒蟻附,恐傷人之多故也。若彼城高池深,多人而少糧,外無救援,可羈縻取之,則利。法曰:“其徐如林。”

68.速戰

本篇旨在闡述在何種條件下的攻城作戰應取速戰速決的指導原則。如果守城的敵人兵少糧多、外有強援,隻有采取速攻戰法,才能取勝。

【原文精華】凡攻城圍邑,若敵糧多人少,外有救援,可以速攻,則勝。法曰:“兵貴神速。”

69.整戰

本篇旨在闡述對於陣勢嚴整之敵作戰時應當注意掌握的指導原則。如果敵人陣容嚴整、士卒鎮靜,不能輕率進攻,應當等待敵軍有變動時才能出擊。

【原文精華】凡與敵戰,若敵人行陣整齊,士卒安靜,未可輕戰,伺其變動擊之,則利。法曰:“無邀正正之旗。”

70.亂戰

本篇旨在闡述對於行陣紊亂不整之敵應采取的作戰指導原則。如果遇到敵人行陣不整、士卒混亂,應當乘亂迅速地攻擊它。

【原文精華】凡與敵戰,若敵人行陣不整,士卒喧嘩,宜急出兵以擊之,則利。法曰:“亂而取之。”

71.分戰

本篇旨在闡述在何種條件下實施分兵擊敵和怎樣分兵擊敵的問題。如果敵寡我眾,要選擇平坦寬闊的地形;根據我軍與敵軍的兵力情況部署兵力。

【原文精華】凡與敵戰,若我眾敵寡,當擇平易寬廣之地以勝之。若五倍於敵,則三術為正,二術為奇;三倍於敵,二術為正,一術為奇。所謂一以當其前,一以攻其後。法曰:“分不分為縻軍。”

72.合戰

本篇旨在闡述合兵以擊敵的指導原則。在防禦作戰中,如果我方軍力分散,敵人以優勢兵力向我進攻,我方應迅速合兵迎擊。

【原文精華】凡兵散則勢弱,聚則勢強,兵家之常情也。若我兵分屯數處,敵若以眾攻我,當合軍以擊之。法曰:“聚不聚為孤旅。”

73.怒戰

本篇旨在闡述加強部隊仇恨敵人心理的教育對奪取作戰勝利的重要性。隻有在戰前教育和激勵士卒仇恨敵人,才能使其奮勇殺敵。

【原文精華】凡與敵戰,須激勵士卒,使忿怒而後出戰。法曰:“殺敵者,怒也。”

74.氣戰

本篇旨在闡述部隊士氣在對敵作戰中的重要性及臨戰狀態下激發士氣所應注意掌握的問題。

【原文精華】凡將之所以戰者,兵也;兵之所以戰者,氣也;氣之所以盛者,鼓也。能作士卒之氣,則不可太頻,太頻則氣易衰;不可太遠,太遠則力易竭。須度敵人之至六七十步之內,乃可以鼓,令士卒進戰。彼衰我盛,敗之必矣。法曰:“氣實則鬥,氣奪則走。”

75.逐戰

本篇旨在闡述對敗退之敵作戰應注意掌握的原則,實質屬於追擊作戰問題。

【原文精華】凡追奔逐北,須審真偽。若旗齊鼓應,號令如一,紛紛紜紜,雖退走,非敗也,必有奇也,須當慮之。若旗參差而不齊,鼓大小而不應,號令喧囂而不一,此真敗卻也,可以力逐。法曰:“凡從勿怠,敵人或止於路,則慮之。”

76.歸戰

本篇旨在闡述對退歸之敵作戰應注意掌握的原則,同前篇《逐戰》一樣,仍屬追擊作戰的問題。

【原文精華】凡與敵相攻,若敵無故退歸,必須審察,果力疲糧竭,可選輕銳躡之。若是歸師,則不可遏也。法曰:“歸師勿遏。”

77.不戰

本篇要旨是闡述何種條件下采取持久防禦作戰的問題。對於兵力強大之敵,或是遠道而來且糧餉供應充足的進攻之敵,不應馬上同它決戰,應當固守營地,拖垮敵人,再一舉殲滅。

【原文精華】凡戰,若敵眾我寡,敵強我弱,兵勢不利;彼或遠來,糧餉不絕,皆不可與戰,宜堅壁持久以敝之,則敵可破。法曰:“不戰在我。”

78.必戰

本篇要旨是闡述在深入敵境作戰的條件下,打敗堅壁不戰之敵的指導原則。

【原文精華】凡興師深入敵境,若彼堅壁不與我戰,欲老我師,當攻其君主,搗其巢穴,截其歸路,斷其糧草,彼必不得已而須戰,我以銳卒擊之,可敗。法曰:“我欲戰,敵雖深溝高壘,不得不與我戰者,攻其所必救也。”

79.避戰

本篇以《避戰》為題,顧名思義,旨在闡述何種條件下運用“避銳擊惰”的作戰指導原則問題。

【原文精華】凡戰,若敵強我弱,敵初來氣銳,且當避之,伺其疲敝而擊之,則勝。法曰:“避其銳氣,擊其惰歸。”

80.圍戰

本篇旨在闡述圍攻城邑作戰中所應注意掌握和運用的指導原則。圍攻敵人時,要留一個缺口,使守城人意誌不堅,從而為我方造成可乘之機。

【原文精華】凡圍戰之道,圍其四麵,須開一角,以示生路,使敵戰不堅,則城可拔,軍可破。法曰:“圍師必缺。”

81.聲戰

本篇篇名《聲戰》取虛張聲勢之義,旨在闡述進攻作戰中采用“聲東擊西”戰法的重要作用。

【原文精華】凡戰,所謂聲者,張虛聲也。聲東而擊西,聲彼而擊此,使敵人不知其所備,則我所攻者,乃敵人所不守也。法曰:“善攻者,敵不知其所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