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春至(3 / 3)

校長求賢若渴的表情讓在場的留學生們迸發出了拳拳報國之心。關於引進待遇,校長一言九鼎地告訴大家完全不要擔心,學校會為海外博士提供專門的補貼,在職稱、職務和待遇方麵與老職工實行不同的製度安排。在個人發展方麵,學校前年引進的三名助理教授現在已經擔任院長,去年引進的四名博士後現在已經擔任副院長。學校會為引進的海外人才量身定製未來的發展路徑,為每個人的成長保駕護航。從校長的宣講中得知,從擔任校長以來引進的三十幾位海外人才,有的已經成為院級領導,有的成為國家重點項目的首席科學家。聽完校長情深意切的宣傳,師弟如同見到了伯樂的千裏馬,興奮之情難以言表。當天夜裏,師弟就夢見了在學校提供的三室一廳寬敞的過渡房裏,日思夜想的辣姐含情脈脈地和自己對坐在飯桌上,在胡亂吃完了兩碗意大利麵條後,兩人急不可耐地鑽進了被窩。

師弟把簽訂的意向書小心翼翼地藏在箱底。

三個月後,還沒有等到學校人事處的正式合同,卻突然傳來一個消息,校長卸任了。春至和師弟趕緊打開學校的網站,果然看見了《經****中央國務院批準xxx擔任xx大學校長》的頭條新聞,原校長另有任用。新校長是同城另一所大學的校長,政工幹部出身,原來在教育部當過高教司司長,從北京下來做校長,也是為了解決副部級職務,年齡已經57歲,本以為就在那所大學的校長崗位上退休,沒想到又給調到N大來了。師弟並不關心校長連一屆任期都未到就卸任的各種傳言,比如工程腐敗了,任人唯親了,和書記不和了,不聽省政府的指揮了等等,隻是想知道前任校長的招聘還有沒有效。學校人事處在電話中給予了肯定的答複:無論哪一任校長都是求賢若渴的,學校一如既往地歡迎大家來校工作。關於引進人才的待遇,盡管學校出過一些文件規定,但社會和學校的情況也在不停地變化,學校會根據具體情況適當調整,具體明年的文件還沒有出來。但請大家放心,學校絕對不會因為領導調整而否認和大家簽訂的意向協議。

師弟因為有母校情誼,更重要的是有辣姐端坐在飯桌對麵的殷切期待,似乎沒有很動搖自己回國報校的決心。但當時一起參加校長接見的其他同學,開始另謀出路了。大家的意思是,雖然在學校裏是搞學術,但一朝天子一朝臣,每任校長總會把勁往自己招聘的人身上使,科研離了投入什麼也做不了,往你這邊投兩百萬和往別人那裏投兩百萬,出的成果肯定不一樣。別人招來的人出的成果,肯定不能算在自己頭上,寫不到校長年終總結的工作業績裏麵去。生物工程專業的孫博士甚至舉了家鄉城市的例子。孫博士老家是鎮江市的,曾經在泰安市上的農業大學,在孫博士的印象裏,這兩個城市有著90%的相似度,都是臨近省會的小城,都是市級幹部往省級幹部提拔的跳板,曆任書記很少能有任滿一屆的,待個兩三年甚至一年半載的就走了。而每任書記來的時候,都會扔掉前任書記的規劃,重起一份自己的城市藍圖。想想也是,即便你把前任的藍圖辛辛苦苦落了地,在功勞簿裏,最多算是執行者,稱不上是戰略家。堂堂市委書記,怎麼能甘心給別人做馬前卒,而不是親自指揮千軍萬馬呢。

就這樣,這任書記發展城東,那任書記規劃城西,再來個書記看中了城南…。幾任書記下來,到處是工地,到處是爛攤子。城市如此,學校也大差不差。校長們和市長們想的一樣,排在首位的肯定不是城市和學校的發展,而是自己的官位。官位上一級給自己帶來的利益,遠大於學校和城市發展好了給自己帶來的好處。孫博士曾有一段名言,“哪位官員說自己一心為國,可以問問他,假如有一位比你更有能力的人來了,你願意把位子讓給他嗎”,相信沒有人能通過這一關。所以孫博士最後一針見血地指出,那些口口聲聲說著一心為國的人,他們下台才是最好的一心為國。

師弟最終沒有回母校,主要原因是辣姐在BBS裏貼出了男朋友的照片,這還不算,1個月後,男朋友就升級成男主人了,辣姐的組合拳把師弟徹底擊垮,想象著辣姐被別人壓在床上的一幕,師弟已經哀莫大於心死。母校的記憶,將永遠停留在心疼的那一刻,哪怕原校長還在,師弟也不可能回去報效了。事實證明師弟的選擇也是,換了校長的第二年,原來提拔的三個院長就換了兩個,當然也是正常的任期屆滿換屆,但學校有多少院長都是幹滿兩屆才換崗位的呢。新校長大力發展的是另兩個學院,據說重金從國內其他學校挖了兩個學術大佬級人物,已經參評過兩次院士,第一次被參選的某部部長頂了下來,第二次輸給了一個央企老總。據說下次當選是板上釘釘,當然年齡也是行將古稀了。再後來,未名空間上就有了N大某海歸博士因為評職稱問題跳樓自殺的新聞了。

師弟最後去了英國牛津大學做博士後。春至則在博士畢業後到了美國一家公司的研發部門工作。春至畢業的那年,北京大學的伊副校長舅舅家的外孫女到哥大讀書,托春至照顧一下,春至像當年老哥一樣,把伊姐遠房的這個外甥女也介紹給了威爾遜一家,就這樣,周姓外甥女延續了春至家和威爾遜家的世代友誼,周外甥女並不知道的是,當年自己的姑奶奶,也就是伊姨媽的媽媽,曾經坐在威爾遜家的這張床上和春至的父親共度過醉人的時光。春至對周外甥女的照顧也無微不至,盡管伊姑媽曾讓自己喊春至“叔叔”,但周外甥女心底卻一直把春至當作大哥哥,而春至也一直把周外甥女當作妹妹看待。

和春至父親當年一樣,日久生情的一幕也發生了半個世紀之後的春至和周外甥女之間,但令人欣喜的是,春至和周家外甥女沒有其他感情的瓜葛,預示著他們之間從戀愛到婚姻的道理將是一帆風順的。後來的發展也正是如此,除了伊姨媽曾弱弱地表示了下“春至”的叔叔身份似有不妥,但大家都沒有把兩人的輩分之差當作問題,兩人並沒有任何血緣關係,況且伊副校長也不知道自己和春至的同父異母關係,實際上這個關係也影響不到周外甥女和春至的婚姻。而輩分呢,因為春至是父親老年得子,要按輩分,同輩的都年長二三十歲,同年齡的都小一輩,沒法強求。所以和周外甥女無論從年齡上還是身份上,都應該是天賜良緣。最後伊副校長也欣然接受了這個結果,春至抱得美人歸後,小兩口見了伊副校長,春至繼續喊“伊姐”,而媳婦則繼續喊“姨媽”,在外人麵前,春至就跟著媳婦一起喊“姨媽”了。

春至在美國結婚後的第三年,姐姐家的表弟春雨從英國讀完大學也來到美國。春雨是春至二姐的兒子,因為春至生的晚,春雨隻比春至小7歲。春雨的學校在馬薩諸塞州,離紐約四個多小時的車程。盡管二姐讓春至多照顧照顧春雨,但春雨從中學就在英國讀書,遠比春至有更豐富的異國生活經驗,所以也談不上什麼照顧。隻是兩人都有空的時候,春至小兩口會喊著春雨一起開車到中西部旅遊一下。春至還要在美國打拚,要憑自己的努力賺錢養家,不像春雨那樣生來就好像世界已經為他準備好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