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深闈陰陰惹太平(3 / 3)

白政梅道:“既然如此,何不請道士前來做法拿妖呢?臣聞京師之中頗有幾名修行高深的道士,不妨……”

仁宗搖頭道:“此事朕早已想過,但卻萬萬不可。若是請道士入宮做法,外間必有流傳,種種閑話恐怕會越傳越奇,屆時朝廷威嚴何在?”

白政梅點頭道:“聖上所慮極是。這可如何是好?幾位大人可有良方?”賈申義忽然上前稟道:“聖上,微臣有一法。既可解當下之憂,又不讓外間蜚語橫行,反而百姓將交口稱讚聖上仁德洪恩!”

仁宗聽得那賈申義之言,連忙問道:“既然賈愛卿有妙計,何不快快說與朕聽?”賈申義道:“江西龍虎山天師府有一位嗣漢張天師,為道教正一盟威法之主。天師一職名為‘嗣漢’,乃是因世代天師皆為漢時祖天師張道陵之子嗣。而說到這張道陵,真神人也!其受太上親傳正一盟威之法,當年攝錄群妖,與眾魔立約,是為開創道教之祖也!今之天師正傳至第二十七代,其人名象中,字拱宸。乃是虛白先生之長子,世傳其生而三月能行,五月能言。道法高深,不可度測。聖上何不下一詔書,派一欽差去將天師請來。於外,則可宣稱聖上與天師論道說法,並教做一場敬天求福的法事,佑我大宋江山黎民。於內,則可請天師將那鬼魅收服。不知聖上意下如何?”

仁宗聽後,不由大讚:“賈愛卿之法正和孤意!”一旁的幾位大臣也是各露喜色,仁宗又問:“不知自京師起程去那龍虎山,來去需多少時日?”盧麟道:“隻因是朝廷所派欽差,隨帶許多欽賜物件,如此算來短則大半月,長則一月有餘。若是備辦物品眾多,欽差大臣描寫各種文書,那又要拖延數十日。”仁宗不禁眉頭微皺,道:“寡人每日為那陰物駭擾,苦不堪言,又豈能等上這許多時日?”白政梅道:“既如此,不妨請一員輕車簡行,手執聖旨先行前往宣那天師入朝,大批的賞賜輜重隨後再至。如此既省了許多時間,又不損朝廷威嚴,也顯聖上對正一天師恩德厚重。”

仁宗連連點頭道:“白卿家所言正是!”於是喚來太監備齊文房四寶,親自擬詔。寫得幾筆,忽然停下道:“未知差何人前去為好?”黃宗奇道:“微臣向陛下舉薦一人。”仁宗道:“黃愛卿所舉何人?”黃宗奇道:“微臣所薦者,正是方才那臨縣縣府梁佑輔。”此話一出,盧麟便搖頭道:“唉……黃大人怎麼舉薦此人?他並非京官,況在外奉職又小,若是派遣他去,豈不墮我朝天威麼?”

黃宗奇道:“盧將軍有所不知,我觀那梁佑輔眉骨精奇,頗有世外之氣。與那等道士交涉,此等人物最佳。至於他官職微末,那更不足為慮。既是聖上親點的欽差大臣,無論原職如何,立即身居上品大臣之列。龍虎山的道士感謝聖恩尚且不及,哪裏又會曉得他本是個縣令?”盧麟還要說話,仁宗卻先開口道:“黃卿所說不錯,朕觀那梁佑輔,也覺氣宇不凡,便準了黃卿家所言。”說完,提筆將那詔書寫就。後又寫一詔,封那梁佑輔為欽差使臣,主領宣請天師一事,又命白政梅等籌備一應物件。

各大臣領命後準備不提,單說那梁佑輔出了皇宮,心想既複了聖命,身下輕鬆,回到館驛歇息。他本欲熟熟睡一覺,然後再回程臨縣。誰料次晨天方見亮,便被館驛驛官喚起,說是有聖旨到。梁佑輔一聽“聖旨”二字,心下不由惴惴,慌忙穿戴了衣冠來到堂內。隻見一名太監手持皇書立於那裏,身後幾名威武侍衛。

那太監道:“臨縣縣府梁佑輔聽旨。”梁佑輔立即跪下,那太監將聖旨展開,念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敕封梁佑輔為欽差大臣,賜紫金袍、黃帶玉節,立赴江西龍虎山天師府,宣召張象中天師入朝。”梁佑輔道:“臣梁佑輔接旨,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接過聖旨,那太監將仁宗所賜之物、以及宣於天師的詔書一並交於梁佑輔,說道:“恭喜梁大人,深受聖上的皇恩!灑家還從未碰見過縣令被封為欽差的事情呢!梁大人今後官運亨亨,莫要忘記灑家才好”梁佑輔連忙自謙幾句,問道:“聖上可有什麼其他關照?”那太監道:“聖上說了,此去當與那天師好言好語,不可有所怠慢。更要緊的是,來去當速,萬萬不可拖延!梁大人可要緊記了!”說完,與一同隨從回宮而去。

梁佑輔手執聖旨,不由慶幸自己時運高照,方才見聖一麵,隔日便委於重任,心下咀嚼著那太監的話,道:“莫非真的是要飛黃騰達了麼?”還不敢相信這是真的,緊緊捏了捏那聖旨,隻覺並非虛妄之物,方才心安。

卻不知梁佑輔此去龍虎山宣詔天師,又將有什麼奇遇?

本文清新中文網(www.qxzw.com)首發,轉載請保留,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