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正章道:“當日末將也是這般問那老者,那老者說那樹頭經常出現五彩祥雲。還有一日突放紅光,亮得連鄰村的人老遠都能望見那光芒。後來有一個跛子乞丐,無家可歸,在那樹下睡了一晚。第二日醒來,那跛腳居然好了。不久後居然發跡,與人合夥做買賣賺了許多的銀子,娶妻生兒,好不快活。自那以後,逢人有事,便去那樹下跪拜燒香,求樹仙幫忙,多有靈驗!”拍了拍他們身後的那棵榕樹道:“方才我是見此樹與當年那一顆生的相似,這才想起了往事。不曉得你我二人在這樹下歇息,日後可也會吉星高照呢?”說罷,兩人一同大笑起來。
這時,那去尋人家問路的一小隊軍士帶了一個樵夫模樣的人回來。為首那軍官跪下道:“稟報梁大人、楊將軍,小人們碰到這個樵夫,他說他認得這山路,故帶來請兩位大人問話。”梁佑輔見那樵夫滿臉漆黑,身材五短,一身藍衫多處破洞補丁,手中一把柴刀,背後一個竹籮筐,容態很是猥瑣,心中略有些不樂,問道:“你是哪裏人氏?”那樵夫道:“回大老爺,小的本是浙江人,前年水災逃到此處,以砍柴為生。”
梁佑輔聽他對答居然頗為得體,不由訝異,問道:“你可認得這山路?”那樵夫點頭道:“認得,認得,每日都在這山上走,哪裏會不認得?”梁佑輔捋須道:“那好!本官問你,此山何名?”樵夫道:“這山喚作地宮山,共有二十四峰,峰峰相連,可有千多裏呐!”
梁佑輔點頭道:“若想穿過此山前往章州,當是如何走法?”那樵夫道:“有兩條路,兩路遠近差不多。從此處向前,可看見一塊巨石,便在這巨石旁有一條小徑,正是通往章州的道路。在那小徑行上大約三、五裏路程,可見有左右兩條岔路。若選右邊一條,山路崎嶇,大半日功夫可出山。若是選左邊那一條,大道平坦,但因繞了一圈,大約要一日才可見到章州。”
梁佑輔聽著樵夫將路徑說得分明,心下歡喜,打賞了他二兩銀子。誰知那樵夫卻視那銀塊如無物,在手中把玩了幾下,又塞回給梁佑輔,反而問道:“不知大人意下是走右路還是走左路?”一名侍奉軍士見狀,立刻喝道:“大膽!隻有大人問你話,豈有你問大人話的道理。”便要上前棒打。梁佑輔搖手止住那軍士,對那樵夫說道:“自然是選大道平坦的而行。那崎嶇山路推車難過,且軍士不易行徑,雖然看似路短,反而要花許多時間。而那平坦之路雖然途遠,但快馬加鞭,士卒更可放開腳步,未必便真慢了多少。”一旁的楊正章隻聽得連連點頭,隻因這一番話深合行軍要道,他心下本也是想選那大路。
那樵夫聽後大笑,轉身而去,口中說道:“哈哈哈哈……好!好!心有靈根少貪求,無奈天數機不至。選得好……選得好……哈哈哈哈……”那先前要棒打樵夫的軍士又道:“大人,這樵夫口出狂言,實在太過放肆,不若屬下……”梁佑輔道:“算了,我看他言語文辭、出口成章,想必當年也曾是個讀書人。如今落魄至此,形態狂放也是難怪,就不必追究了。”
一幹人等吃過了午飯,收拾好器具,按照那樵夫的指點,果然尋到一塊巨石。那石旁的小路狹窄,一次隻容得兩、三人並排而行,兩旁雜草叢生、荊棘滿布,似乎已經許多時候都不曾有人走過。楊正章拔出配刀,當先開路,梁佑輔與眾軍士跟在後麵,一隊人徐徐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