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中概念的運用
(1)正確處理概念與詞語的關係
概念必須用詞語來表達,這是思維形式和語文形式關係的一個組成部分。但是,概念與詞語並不是一一對應的。第一,不是所有詞語都表達概念,如漢語中的虛詞,一般不表達概念;第二,同一詞語在不同語境中可以表達不同的概念;第三,同一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詞語來表達。
在演講中,靈活運用概念與詞語既相聯係又相區別的關係,不僅可以做到概念明確,用詞恰當,而且可以增強演講的生動性和感染力。
有一篇演講,主題是“人民是我們的上帝,是我們的事業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根本”。它的標題由兩個表達同一概念的不同語詞組成:《人民——上帝》。演講者巧用同一概念可以用不同詞語來表達的邏輯道理,使標題巧妙、新穎、富有吸引力,表現出充分的邏輯力量。這篇演講多處以“人民”、“我們的上帝”、“我們的事業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根本”這些不同的語詞,表述同一概念,既深化了主題,又生動感人。
(2)運用定義法揭示概念的含義
定義是演講中明確概念的一種重要方法。演講者借助這種方法,可以簡明扼要地表達概念的含義,使聽眾明確了解概念所反映的事物本質。美國演講學者約翰?哈斯靈曾經說:“任何一篇演講第一個要求是讓人聽懂。你使用的詞彙必須與聽眾的詞彙一致。凡是你用的詞和術語超出了一定範圍,你就必須進行解釋,而且還得下定義。”例如:李燕傑在《愛情與美》的演講中有這樣一段:
“什麼叫愛情?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回答。有人把它比做蜜汁,從中可以獲得無限的幸福;有人把它比作苦酒,給人以痛苦和憂愁。這些無疑都是片麵的。愛情是一種複雜、聖潔、崇高的感情活動,它關係到事業理想和人生,它是由兩顆心靈拔出來的和弦,而不是單獨一方麵發出的獨奏曲。”
這裏把“愛情”明確地定義為“一種複雜、聖潔、崇高的感情活動,它關係到事業理想和人生”,反映出“愛情”的特有屬性。
運用定義的方法明確概念是演講中的重要邏輯手段;當然, F定義必須遵守定義的規則。
(3)運用劃分法明確概念的範圍
在演講中,有時為了說明一個概念的外延反映的是什麼對象,適用多大範圍,就需要運用劃分。例如:演講中,把到會的代表分成不同的類型,然後分別提出不同要求,這就必須運用劃分法明確對象。隻有這樣,才能有的放矢。所謂劃分法,就是對一個概念的全部對象,按照一定標準區分為若幹小類的一種明確概念外延的邏輯方法。
毛澤東在《改造我們的學習》這篇著名的演講中,在闡明我們還是有缺點,而且還有很大的缺點後說:
“上麵我說的三方麵的情形:不注重研究現狀,不注重研究曆史,不注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應用,這些都是極壞的作風。這種作風傳播出去,害了我們的許多同誌。”
在這裏,毛澤東同誌以“對我們工作的危害性”為標準,將我們的缺點作了劃分,揭示“我們的缺點”這一概念的外延,使人們理出思路,對我們的缺點有了清楚的認識。
劃分法也是演講中常用的邏輯方法,並經常與定義法結合使用,以保證演講中概念明確。要有效地使用劃分法,必須遵守三條規則:第一,每次劃分必須按同一標準進行,否則將犯“劃分標準不同一”的邏輯錯誤。第二,劃分後的概念必須不相容,即概念間的外延不能有重合部分,否則將犯“子項相容”的邏輯錯誤。第三,被劃分的概念與劃分後概念的外延要相等,否則將犯“多出子項”或“遺漏子項”的邏輯錯誤。
此外,為了使概念的範圍明確,常常使用概括和限製的邏輯方法。概括和限製並不是任意增加或減少一些對象就能達到的,而是以減少或增加內涵來完成的。它的語言形式表現為減少定語或增加定語。運用概念概括和限製的邏輯方法要防止出現“概括不當”和“限製不當”的邏輯錯誤。
(4)舉例與比喻
舉例是間接描寫概念含義的方法。演講中如果使用的概念難以被聽眾接受,演講者就可以運用舉例的方法,借助活生生的典型事例說明概念的含義,讓聽眾通過事實材料了解到事物的本質。
比喻是形象說明概念含義的方法。演講中如果需要使用比較陌生、深奧的概念,演講者就可以運用比喻的方法,通過事物形象,來揭示出概念的含義。例如孫玉剛的《一隻碗?一張紙?一顆心》的就職演講,巧用比喻,講清了重要的原則問題。演講者講解施政目標和原則。不從抽象理論說起,而用形象比喻。他說:
“我帶來一隻碗,平時碗口總是向上,什麼意見都能裝,一定廣采眾議,悉心聽取;形成了決議,碗即朝下,包括我在內,誰也不可以再翻動。同時還要用它裝滿水,舉起來,大家看看端得平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