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韜光養晦 笑到最後(2 / 2)

曹爽遂於景初三年(239年)二月,使魏帝下詔,表麵推崇司馬懿,說他德高望重,理應位至極品,因而從太尉升為太傅。這一明升暗降的辦法,使司馬懿的兵權被剝奪,實際權勢被架空。以後尚書奏事,均先經過曹爽,大權遂為其所獨攬。緊接著,曹爽又將其三個弟弟和自己的心腹都安排在比較重要的崗位,執掌實權,朝中要職,全為曹爽之黨控製,一時曹爽權傾朝野,滿門稱賀。

對於曹爽及其黨羽的奪權之舉,司馬懿早已看破其用心,司馬懿出山以來,苦心經營多年,根基也很深厚,當然不可能善罷甘休,二者之間的矛盾已經比較明顯了。但司馬懿並未一怒而起,他洞察形勢,認為自己目前處於不利地位,曹爽身為宗室,是功臣曹真之後;而自己卻為外姓,是曹氏政權猜忌防範的對象,不可馬上采取過激的對抗行動。於是,麵對曹爽咄咄逼人的進攻聲勢,司馬懿以退為守,收鋒斂芒,藏形隱跡,一退再退,把政權拱手讓給曹爽;並以年老病弱為由,不問政事。使得曹爽的政治警惕逐漸放鬆,自以為大權在握,可以不用擔心地尋歡作樂、縱情聲色,名聲也就一落千丈了。後來曹爽對司馬懿的病感到有些懷疑,恐怕其中有詐,正巧此時曹爽的親信李勝將出任荊州刺史,曹爽命他向司馬懿辭別,乘機伺察司馬懿生病的真象。

司馬懿知道曹爽派李勝辭行的用意,將計就計,故意表現了一副衰病之容。他躺在病床上,兩個婢女在他身邊服侍,他想拿過衣服來穿,但卻由於手抖而使衣服滑落在地上。他指口言渴,婢女端進粥來,他隻能勉強將嘴湊到碗邊,讓婢女一勺勺地喂他,稀粥順著他的嘴角流出來,弄得胸前衣襟濕漉漉的,十分狼狽。李勝對司馬懿說:“這次蒙皇上恩典,派我擔任本州刺史,特來向太傅告辭。”司馬懿假裝眼昏耳聾,故意將“本州”聽成“並州”,他說:“那就委屈你了,並州在北方,接近胡人,你要好好防備啊。我病重得快要不行了,恐怕今後見不到你了,我把我的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托付給你,希望在我死後能得到你的照顧。”李勝又大聲解釋說:“我是到本州荊州赴任,而不是去並州。”司馬懿又故意錯解其意說:“哦,你是剛從並州來?”李勝隻得拉大嗓門,大聲重複一遍,這一次司馬懿才算聽清楚了,他歎息著說:“唉,我實在是年紀老了,耳朵聾,聽不清你的話。你調任家鄉本州刺史,真是太好了,應該好好建功立業。”李勝回到曹爽那兒,將親眼所見向曹爽詳細報告,認為“司馬公已神誌不清,隻剩下一具軀殼,不足為慮了。”曹爽聽了,內心十分歡喜,從此自認為可以高枕無憂了。

嘉平元年(249年)正月,魏帝按慣例將率宗室及朝中文武大臣,到城外祭掃魏明帝的陵墓。喪失警惕、思想麻痹的曹爽兄弟及其親信都前呼後擁地跟著小皇帝曹芳去了。久已裝病臥床不起的司馬懿認為時機已到,他乘這次曹爽勢力傾巢出動之機,將長期周密策劃,精心準備的力量積聚起來,發動了政變。他和他的兒子司馬師、司馬昭,率部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占領了城門、兵庫等戰略要地和重要場所,並上奏永寧太後,廢免曹爽大將軍的職務,剝奪了他們的兵權。又親率太尉蔣濟等勒兵屯於洛水浮橋,派人給魏帝呈上司馬懿要求罷免曹爽的表章。曹爽及其親信黨羽慌了手腳,未能組織有效的反抗,又輕信了司馬懿的勸降之言,認為雖然免官,但仍不失為一富家翁。最後乖乖地交出了兵權,束手就擒。等回到京師,司馬懿即以謀反罪名,將曹爽一夥投入監獄,不久全都處死。

二月,魏帝進封司馬懿為丞相。十二月又加九錫之禮,享受朝會不拜的殊禮。自此司馬懿威震朝野,實際掌握了曹氏政權的軍政實權。這種局麵一直維持到其孫司馬炎時,反對派基本已經肅清,司馬氏終於廢魏帝而自立,建立了西晉王朝。

當條件還不成熟、時局尚未明朗之際,絕不能過早暴露自己的意圖。盡管司馬懿早就對皇帝的寶座產生了覬覦之心,很想取而代之,他還是采取了韜光養晦的策略,騙過了最大的敵人,暗中等待時機,一舉成功。沒有長期的忍辱負重和韜光養晦,自身尚且難保,何況是攬取權力?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太難了,曆史上很多人之所以失敗,就是因為缺乏司馬懿的頭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