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克製自己 成就大事(2 / 2)

姚樞的話使忽必烈猛烈醒悟,他立即取消了歡宴之舉,對姚樞、劉秉忠這些漢儒也更加器重,而漢儒們也更加竭誠盡慮地輔佐忽必烈,相互間建立了良好的關係。

當時,長期戰亂加上統治者的瘋狂掠奪,中原地區的社會經濟遭受嚴重破壞。蒙古進入中原後,仍然保留著濃厚的草原奴隸製統治方式,不立法度,綱紀混亂,老百姓流離失所,官府收不到賦稅,財政十分緊張。

忽必烈上任之後,就將藩府移往桓州金蓮川,繼續聘請漢族儒士官員,組成了金蓮川幕府,為他總結治理天下的經驗。在這些人的輔佐之下,忽必烈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建立地方各級機構、創立法度、整頓賦稅、采用“漢法”,又整頓吏治、革除貪官汙吏,禁止蒙古貴族隨意殺人,招收流民屯田積糧。

經過這一係列改革,北方的經濟有了一定的恢複,人口也明顯增加,史載“收召才傑,悉從人望,子惠黎庶,率士歸心”,忽必烈的文治之功已經表現出來。在這種情況下,不僅促進了中原地區經濟的發展,也維護了漢族地主的利益,他們紛紛站到忽必烈一邊,願意接受他的統治,從而使忽必烈建立了自己在中原地區的統治基礎。

同時,忽必烈又有力拉攏、利用北方的地主武裝,以擴大自己的軍事實力。早在蒙古滅金時,董俊、嚴實、史天倪、張柔等北方地主武裝勢力的首領就投降了蒙古。忽必烈總領漠南漢地以後,對這些人繼續加以重用,並對他們給予極大的信任,使這些人在後來的征戰中為他賣力殺敵。如張柔投降後,深得忽必烈信任,為了報答這份知遇之恩,張柔與兒子張弘範忠心效力。平滅南宋、逼迫宋朝皇帝投水而死的最後一次戰役就是由張弘範指揮的。

忽必烈聯合這些漢族地主武裝力量,其目的當然是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學習統治漢族地區的方法。事實證明,他的這番用心沒有白費,經過這些年的鍛煉,忽必烈已經成為漠南漢地漢族地主的利益代表者,得到了他們的忠心擁護,忽必烈也由此跳出了蒙古“黃金家族”的狹小圈子,成了一位深諳統治之道的統治者。

然而,忽必烈在漠南漢地推行的“漢法”改革卻損害了蒙古貴族在該地區的利益,隨著忽必烈在中原地區聲望的日益增加,以及在治理漠南漢地過程中財富的積累,使一部分宗親大臣開始在蒙哥麵前說他的壞話,挑撥說“忽必烈贏得了中原人心”,甚至有些人誣陷忽必烈手下的人擅權營私,將有所圖。

在這些人的讒言進攻下,蒙哥對忽必烈產生了懷疑。1257年,蒙哥忽然下詔,解除了忽必烈的兵權,同時又派出親信大臣到忽必烈轄區鉤考錢穀。由於蒙哥所派大臣傾向於宗親大臣,因而故意羅織罪名,企圖迫害忽必烈。

這時,忽必烈的處境十分危急。

忽必烈屬下的漢族儒士又一次解救了這次危機。在姚樞、劉秉忠等人的建議下,忽必烈保持了克製的態度,反而把妻子和女兒送到和林汗廷,當做人質,表明自己對蒙哥的忠誠。同年十一月,忽必烈又親赴和林拜見蒙哥。

在忽必烈的這些努力之下,蒙哥終於消除疑慮,下令停止鉤考錢穀,讓忽必烈返回金蓮川。忽必烈回到自己的基地後,又做出姿態進一步表明自己“無有異誌”。他撤銷了設在邢州、陝西、河南的機構,調回了自己委派的官員,使蒙哥對自己的所有疑慮完全打消。

這樣,忽必烈以忍讓保全了自己,避免了不測之禍,在即將到來的征伐南宋的戰役中,重新掌握了軍事大權,並為自己在蒙哥死後戰勝阿裏不哥、登上蒙古汗位打下了基礎。

從忽必烈初期成長和發展的過程來看,他鞏固自己權力和地位的根本在於擁有一大批足智多謀的漢族儒士。他們不僅向忽必烈講述曆代帝王統治天下的謀略和經驗,更為忽必烈出謀劃策,使他在總領漠南漢地以後,得以推行各項改革,發展了經濟,創造了物質基礎,又得到了漢族地主及其武裝力量的支持,進一步鞏固了自己的權力,成為蒙古國治理漠南漢地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

忽必烈潛居藩邸就謙虛待士,總領漠南漢地軍國庶事之後,更注意培養自己的勢力,鞏固了權力地位,終於在汗位爭奪中一舉擊潰幼弟阿裏不哥,登上汗位。謙恭待人、禮賢下士,在必要的時候克製自己,正是忽必烈鞏固權力、成就大事的智慧所在,這也是他留給後人的寶貴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