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喬致庸:求名求利莫求人,惜衣惜福非惜財(3 / 3)

吳東家頭一年借了“複字號”8萬兩銀子,做羊毛生意,說好3個月還本付息,可是一年過去了,卻一直拖著不還。聽說了喬致庸“大赦天下”,就找上門來一頓哭窮:“我現在窮得每天提著個破籮筐沿街叫賣花生仁,除了房子就剩下一隻破籮筐了。”其實,喬致庸早就了解到,此人有銀子,就是想賴賬。因此,他說:“那好,我信了你,明天把那隻破籮筐拿來,再給我磕個頭,咱們的賬就兩清了。”

第二天,吳東家果然拿來了一隻破籮筐,磕完了頭,喬致庸當著眾人的麵燒掉了借據。吳東家走後,喬致庸吩咐夥計把這隻破籮筐擺在“複盛公”最顯眼的地方出售,標價8萬兩銀子,外加一年的利息款。結果所有到“複盛公”做生意的人,進門就一眼看到了破籮筐,並把這個破籮筐當做笑話講給同行聽。

一傳十,十傳百,很多人慕名而來看這隻破籮筐。沒多久,“萬利聚”商號在包頭就沒有生意可做了,連大掌櫃和夥計們都覺得臉上無光,紛紛走掉了。

吳東家這才明白問題的嚴重性,隻好向喬致庸賠禮道歉,磕頭求饒。一分不差的把那隻破籮筐買了回去,按照喬致庸的建議將其掛在鋪子門前,以示後人。

治家

喬致庸人如其名。他待人誠懇,處世隨和。由於他善於謀劃和經營,在他執掌家業時,資產越來越多,是“在中堂”殷實家財真正的奠基人。

在理家上,他經常告誡兒孫:經商處事要以“信”為重,以信譽得人。其次是“義”,不哄人,不騙人,該得一分得一分,不掐昧心錢。第三才是利,不能把利擺在首位。又誡“驕、貪、懶”三個字。他治家有方,以《朱子治家格言》為準則,把它當做兒孫啟蒙的必讀課,同時寫在屏門上,作為每日的行動規範。兒孫如若有過,則令跪地背誦,如犯拋米撒麵之錯,便把“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反複誦讀,直到認錯為止。然後再作一番訓教,最後犯者謝赦,慢慢退出。

喬致庸還把他親擬的對聯著人寫好刻就,掛在內宅門上:“求名求利莫求人須求己。惜衣惜食非惜財緣惜福”。以此告誡兒孫,注重節儉,不要貪圖安逸,坐享祖業。他對他的兒子進行了排隊分析,認為長子不可委以重任,因為長子驕橫跋扈;次子個性暴烈;三子過於老實,亦非經濟之才;四子樸實遲鈍,不善於說話;五子是個書呆子;六子體質瘦弱,難擔大業,沒有一個是他的理想繼承人。

隻有長孫喬映霞性格忠誠厚道,聰明伶俐,故對映霞寄予厚望,教誨亦多。常對其教育說,唯無私才可訟大公,唯大公才可成大器。“氣忌燥,言忌浮,才忌露,學忌滿,膽欲大,心欲小,知欲圓,行欲方”。“為人作事怪人休深,望人休過,待人要豐,自奉要約。恩怕先益後損,威怕先緊後鬆。”這些教誨,對喬映霞的立身行事是有很大影響的。

喬致庸老年時,對他的六子寵愛至極,偏袒極甚,因而在他的幼子去世後,慟哭不起,染病臥床,二年後離開人間。

喬致庸治家很嚴。其家規有:一不準吸毒,二不準納妾,三不準虐仆,四不準賭博,五不準冶遊,六不準酗酒。這些家規既杜絕了禍起蕭牆的根由,又成為家庭持盈保泰的保證。

善舉

一次,喬致庸的馬車被堵在一條擠滿災民的商街上。趕車的馬夫急得頭上直冒汗,一邊拿鞭子打馬,一邊高喊:“讓開讓開!”可毫無用處,這條街越來越堵。喬致庸見災民眾多,跳下車問:“哎,請問諸位,你們都是哪裏人?”一個拄著拐棍的瘸腿老者長籲道:“不瞞你說,我們這些人,原先都是潞州的機戶,每年靠咱們山西商人打湖州販絲回來,織成潞綢,銷往京津和口外,日子還過得下去。這幾年南方打仗,絲路不通,湖絲不能入潞,我們這些人生計無著,眼看著一家老小就要餓死,不得已才流浪到這裏。”喬致庸心下惻然,轉向另一麵帶菜色的壯年男人又問道:“你們呢?”男人將一隻乞討的髒手幾乎要伸到喬致庸的臉上,淒慘道:“我們是蒲州人,原來一直幫晉中祁縣、太穀、平遙三縣的大茶商運茶,走武夷山到恰克圖的商路,雖然苦點兒,可是一家老小總還有飯吃。如今長毛作亂,茶路斷絕,像祁縣水家、元家那樣的大茶商都沒了生意,我們這些人也隻好歇業,四下乞討度日。大爺,可憐可憐,賞點銀子吧!”

致庸掏出銀包,災民們立刻亂起來,將致庸圍在中間,伸出一張張乞討的手:“大爺,行行好吧……”喬致庸接連被衝撞了好幾下,忍不住叫起來,車夫急忙跳下車來保護他。災民們卻越來越多。一隊巡街的官兵衝來,一邊鞭打災民,一邊大叫:“散開!散開!”喬致庸忍不住回頭對巡街官兵大喊:“別打他們!你們幹嗎打他們!還有沒有王法!他們是災民!”災民們忍著痛散了。車夫衝著還在散銀子的喬致庸喊:“二爺快走,再晚真要誤場了!”這時災民們又圍過來。官兵又將長鞭揮舞一氣,車夫跳上車,用力將喬致庸拉上去,打馬衝出重圍。

拐進一個胡同口,喬致庸看了一下天色,決定讓車夫繞路走,就聽見車夫嘟噥道:“都是這些臭叫花子……”喬致庸突然很生氣,怒道:“誰說他們是叫花子,他們原本都是好老百姓!”

喬致庸從恰克圖返晉途經蒙古草原時,不懂行情又缺少銀兩的牧民竟想用一匹馬或幾頭羊換他的一尺布。對這種“天上掉餡餅”的美事,喬致庸竟然不為所動,堅持按實際價值公平交易。喬致庸還讓管家翻出舊賬,專查自己父輩和長兄經營家業時是否拖欠外債,一查出外債立即償還。即使有些債主已故,喬致庸仍派人盡量尋找其子孫,將錢還清。喬致庸到南方販茶時,為避免因長途顛簸有損耗,顧客吃虧,特別讓人將一斤裝的茶塊增至一斤一兩……

軼事

當時八國聯軍入侵中國,山西總督毓賢在山西地界殺洋人。從太原逃出7個意大利修女,逃到祁縣被喬致庸保護下來,藏到自家銀庫裏,最後用運柴草的大車拉到河北得救。後來意大利政府給了喬家一個意大利國旗以表彰,這個國旗竟然在後來日本侵華到山西時候派上用場。喬家把意大利國旗掛在門口,日本人看到這是盟友的,就沒有破壞喬家。相比之下,山西的其他大戶大宅都被日本人破壞了。但是喬家後來覺得這裏還是不安全,最後都離開了喬家大院。

光緒年間,當左宗棠任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時,便與喬家的大德通、大德恒票號結成密切關係,他所需軍費,多由喬家票號存取彙兌,有時軍費急缺時則向喬家票號借支透支。當西北安定下來,朝廷調左氏回京任軍機大臣時,路上費用均由喬家票號經管。恰好喬家所在地山西祁縣位於川陝往京城官道,所以左宗棠在途經祁縣時,便特地前去拜訪喬致庸。喬致庸當然十分欣喜,做了迎接左氏的充分準備。當左宗棠來到喬宅見到喬致庸時,直稱“亮大哥,久仰了”,喬致庸更是受寵若驚。在喬宅敘話時,左宗棠一再表示,在西北有所作為,均仰仗亮大哥票號支持,雲雲。致庸也趁機請左宗棠為大門前百壽圖題一副對聯。左宗棠即興揮筆,所題對聯為:“損人欲以複天理,蓄道德而能文章。”

當北洋大臣李鴻章組建北洋艦隊時,聞晉商富甲天下,便伸手到山西商人中募捐,喬致庸的大德通、大德恒票號便認捐銀10萬兩。這樣,李鴻章對喬家的這兩個票號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後經票號掌櫃與李鴻章幕僚斡旋,李鴻章為喬家大院題了副對聯,傳說李鴻章寫的這副對聯是:“子孫賢,族將大;兄弟睦,家之肥。”

1900年八國聯軍攻陷北京,慈禧太後逃到山西。8月,喬家大德通掌櫃高鈺接到一封密信,寫信人是跟隨慈禧、光緒西行的內閣學士桂春。桂春在信中寫道:“鑾輿定於初八日啟程,路至祁縣,特此奉聞,擬到時趨叩不盡。”接到信後,高鈺立即把喬家大德通大加裝飾一番,作為慈禧、光緒的臨時行宮。慈禧太後逃到山西後缺錢,山西官員在太原召集山西各商號商量“借錢”,要大家體諒朝廷苦衷,大家誰都不敢答應。當時喬家大德豐票號的一個跑街的(相當於業務員)賈繼英卻當場答應,同意借給朝廷銀10萬兩。他雖然是個跑街的,但自作主張的權力很大。當時太後很高興。賈繼英回去跟大掌櫃閻維藩說起這件事。閻維藩問他為什麼答應,賈繼英說,國家要是滅亡了我們也會滅亡,要是國家還在,錢還能要回來。閻大掌櫃就誇他說:“五百年必有王者興,一千年也出不了個賈繼英。”而慈禧太後此後給山西商人的人情,一筆是由各省督府解繳中央的款項,全部由山西票號來經營;另一筆是將庚子賠款連本帶息,約10億兩白銀交由山西票號來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