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高等植物三萬二千八百多種,僅次於馬來西亞和巴西,位居第三位。我國特有植物約有二百個屬,一萬七千餘種,銀杉、水杉、水鬆、金錢鬆、台灣鬆、銀杏、香果樹等都是中國特有的珍貴樹種;我國動物種類約有十萬餘種,占世界總數的百分之十。擁有脊椎動物6347種,占世界總種數的百分之十四,其中哺乳類581種、鳥類1244種、魚類3862種;我國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動植物資源為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最基本的物質條件,也為當代進行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基本載體和基礎條件。第二節偉大的民族和國家中華民族曾是人類起源最早的一支。世界上有四大文明古國,即中國、印度、埃及和古巴比倫,中國是其中延續至今生命力最強的國家。距今170萬年左右,在古老的中國大地上就已初露人類黎明的曙光。我們的祖先在征服自然的過程中,完成了從猿到人的轉變。用古地磁法和碳石試法測定,發現了雲南元謀人(距今170萬年前),陝西蘭田人(距今80萬年前),北京周口店人(距今40至50萬年前)。他們同為華夏民族的祖先,用自己的雙手創造了我們祖國最早的曆史,在一百多萬年至數十萬年的曆史長河中,他們打製石器,鑽木取火,圍獵捕漁,推動著原始生產力的發展;他們組織原始人群,建立中國最初的社會,依靠集體的力量改造自然,也改造自己,推動人類社會不斷向前邁進。中國這段曆史在古人類學中是值得驕傲的。美國古人類學家拉馬克曾經說過:“美利堅由於沒有遠古時期的曆史而感到悲哀”。曆史發展到距今四、五千年前,當日本列島的居民還在磨製石器,歐洲的居民還在茹毛飲血,密西西比河的居民還在荒原上徘徊,而黃河之濱、長江兩岸的兒女已經擺脫了野蠻與蒙昧,中國已經廣泛地使用了青銅器,國家開始形成,跨進了文明社會階段。這也是歐美、日本等國所不能比擬的。當曆史前進到公元前11世紀,也就是距今3000多年的時候,中國日益成為規模宏大,高度文明的東方大國。分布在長江流域,黃河流域的中國各族人民經過夏、商、周三個奴隸社會的發展,逐漸融合成了以商、周為核心的華夏民族(華夏族就是漢族的前身)。華夏族當時居住在現中原一帶,我國春秋時期把文化較高的地區稱做夏,把文化較高的人或族群叫做華,華夏全稱就叫中國。華夏族居住地帶的周圍有南蠻、東夷、北狄、匈奴與西戎等少數民族,由於華族生產力水平較高,經常同居住在中原和四方的諸侯國發生戰爭,征戰的結果常常是華夏的文化得以傳播,中國也隨之得以擴大(到戰國時大體上就隻存在一個華夏族,至漢朝時正式稱為漢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