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組團框架

在綜合考慮自然地理結構、現有的人口和產業布局特征,以及各項基礎設施狀況等基礎條件後,根據上述布局原則和多種方案的比較分析,提出未來在玉環全島構建起“新三位一體”的組團式城市框架。

1.“新三位一體”方案的優勢

“新三位一體”的城市空間結構,體現了一種平行式組團的思路,著重強調了不同經濟社會功能組團的相對獨立性和完整性,以及與自然生態功能區劃和行政功能區劃在空間上的一致性。這種平行式組團的構想更強調組團內部不同功能片區之間的分工協調、功能互補與職住平衡等問題,而不同組團之間保持一定的獨立性有利於減少組團之間的交通壓力、基礎設施建設規模的過度擴張以及避免城市規模出現“攤大餅”式的無序蔓延。這實質上正是城市多中心結構的核心內容,目前在西方很多大城市或超大城市規劃中越來越強調這種多中心結構的優越性。

“新三位一體”的平行式組團更強調了區塊之間的分工協調,更有利於促進區域內市場一體化程度,提高資源要素的空間配置效率,從而為玉環的和諧發展提供良好的空間載體和空間組織保障。與其他空間組織方案相比,“新三位一體”的方案,具有以下幾個優勢:

(1)行政區劃協調成本較小。該方案基於對未來城市功能融合趨勢的判斷,強調通過區域內不同區塊之間的產業擴散和經濟功能的相互融合,引導不同區塊之間的行政一體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同時,“新三位一體”的經濟社會布局,與自然生態環境的功能分區也基本一致,使得環境保護的成本與收益主體相統一,這有利於分解和明確環境保護責任、提高各地區落實環境政策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基礎設施的集約利用程度較高。玉環以丘陵為主的海島形地貌,用地的零碎度較高,大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單位成本較高,跨地區之間基礎設施建設的協調成本較大。而“新三位一體”的格局,強調了對組團內基礎設施的整合和共享,盡量減少跨組團之間基礎設施的建設體量,從而提高玉環城市化的建設效率和集約程度。

(3)環境綜合治理的成本較低。由於“新三位一體”的空間組織模式,很大程度把環境保護的行為主體與受益主體相統一,有效地解決了環境保護成本的內部化問題,避免了由於環境保護成本支付與生態受益主體不一致,所導致的“公地悲劇”,減少了環境治理的監督成本,提高了環境政策的執行效率。

(1)漩東組團:由城關片、坎門片、漩門三期片、幹江片、沙門片、龍溪片和雞山片構成。其中,漩門三期中心片為未來城市的商務和行政中心,城關片和坎門片以商貿、金融、文化教育和居住等功能為主,城北片則以鐵路客站站場及居住配套功能為主,雞山島則可提供海洋休閑旅遊等服務;圍繞漩門三期中心片布置了一係列的產業綜合功能區,如漩門三期工業片和黃泥坎片發展汽摩配和機電製造業,幹江和沙門片發展以五金機械、化工、海產品加工等產業,龍溪片建設以閥門為主的產業基地;以這些產業綜合功能區片為基礎,在接近漩門三期中心片區的周圍相應建設一批配套的居住和商業設施,並促進中心區片的城市建設和經濟繁榮。這樣可以形成以商務和行政為中心,以汽摩配、機電、五金機械製造等產業為基礎,商貿、金融、文化教育和休閑旅遊等服務業較為發達,功能相對完整、職住基本平衡的“北工南商、分工有序”的組團內部的空間格局。據估計,到2020年該組團的人口規模可達到36.89萬人,到2030年隨著漩門三期的全麵開發建設,則其人口規模可上升到56.92萬人,成為橫跨本島與楚門半島之間的重要城市組團之一。

(2)漩西組團:由清港片、楚門片、漩門二期圍墾片(又包括漩門二期中心片和港北工業城)以及蘆浦和海山片構成。其中,漩門二期中心片以打造玉環北部的行政商務中心為主,形成一批適宜行政、商貿、文教和居住的配套設施,並積極發展觀光生態農業。圍繞漩門二期中心片區則發展以環保或生態型工業為主的具有較高科技含量的綜合型產業,其中,清港片和楚門片主要發展以機械、家具和農產品加工為主的產業,港北工業城則發展以閥門、水暖為主的產業,並通過招商引資積極發展電子、海洋生物化工等高新技術產業,蘆浦則發展以醫藥包裝和副食品加工的產業。隨著甬台溫沿海高速公路和跨樂清大橋的建設,海山鄉可以發展以海島風情旅遊和休閑娛樂為主的服務業。依托現有縣科技工業功能區、縣醫藥包裝工業功能區和正在建設的港北工業城,逐步建成以漩門二期中心片為核,以環保型工業、生態農業和海洋休閑漁業為基礎的,功能較為健全、職住相對平衡的玉環北部門的重要功能組團。據估計,到2020年該組團的人口規模可達到17.44萬人,到2030年則可以上升到28.8萬人,比2004年擴大近1倍。

(3)港區組團:即現在的陳嶼區片。大麥嶼港口本身具有較為優良的港口資源條件,但由於其處於交通末端及缺乏較為廣泛的腹地空間,再加之行政協調上的一些問題,導致了大麥嶼港開發建設相對滯後。為此,一是要通過加快港區組團與港南和港北組團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打通港口與台州南部和溫州地區的交通聯係,盡快地構建起交通便利的港口集疏運網絡;二是要調整大麥嶼經濟開發區的功能布局,加快從工業功能區向港口配置功能區過渡,積極發展商貿服務和物流配送等生產型服務業,並適當地發展臨港型工業。通過上述開發建設,把陳嶼片打造成為浙南地區重要的水水中轉港口、貿易口岸和港口型工業基地。據估計到2020年該組團人口規模可達到9萬人左右,到2030年是可上升到約11萬人,成為玉環南部的港口功能型組團。

(四)開發時序

“新三位一體”的城市組團結構為玉環從海島型城市向海灣型城市轉型提供了較好的空間組織框架,這種城市空間的轉型將大大拓展玉環縣的人口和產業的承載能力,並且有利於城市功能與港口資源的有機結合,構建起“以城帶港、以港促城”的現代化花園式港口城市。這個建設過程大致可分為全島一體化(2005-2020年)、全島組團化(2020-2030年)和全島城市化(2030年以後及遠景)等三大階段。

1.全島一體化階段(2005-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