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壯大以海水綜合利用、生物工程、環保工程等特色化高新技術產業。抓住機遇引進高科技項目,適時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重點發展海水綜合利用、海洋生物醫藥產業等具有玉環特色的高新技術產業,推動區域產業升級。一是海水綜合利用。在玉環重點布局建設好一批海水淡化項目,解決生活、生產用水。要加強淡化新技術的研究與推廣應用,通過研製新的反滲透膜,進一步提高反滲透膜的性能,使其透水通量和截留率進一步提高,抗汙染性和抗氧化性進一步增強,降低海水淡化的投資和運營成本。遠期把海水淡化培育成為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新興優勢產業,利用海水淡化發展延伸產業,主要是化學元素提煉及深加工產業,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效益。促進海水淡化產業成為國內同行業中最大、最強的產業,培植出在國內有影響力的海水淡化龍頭企業。二是海洋生物醫藥產業。要以海洋生物醫藥行業科技創新體係建設為突破口,開辟科研成果與產業結合的綠色通道,形成上遊(研究)、中遊(放大)、下遊(生產)上下貫通,相輔相成,促使海洋科技成果轉化為經濟優勢。利用玉環豐富的海洋生物資源,拓展海洋生物原料采集供應業,把玉環建設成為全國重要的海洋醫藥供應基地。積極發展海洋藥物製造業,以海洋生物化學有限公司、豐潤生物化學有限公司、浙江可立思安製藥有限公司等為基礎,引導企業加大投入,加快招商引資,通過新產品研發、發掘改造民間傳統海洋藥物配方等途徑,增加海洋藥物生產品種,提升技術檔次,做大產業規模,逐步建成浙江省最重要的海洋藥物生產基地。大力發展海洋精細化工,重點主攻甲殼素生產,對現有甲殼素生產企業進行整合,培育若幹家規模化甲殼素生產龍頭企業,使玉環成為浙江省著名的甲殼素生產加工基地。三是環保工程產業。在環保技術開發及裝備製造方麵,發展大氣汙染治理技術及裝置產業化,加大城市生活汙水和特種工業廢水治理技術開發力度及裝備與城市固體廢棄物和工業垃圾處理技術開發力度及裝備;在上述領域中培育幾家集環境技術開發、裝備製造、環保工程設計、建設施工為一體的環保集團企業。在資源綜合利用方麵,從玉環工業結構的實際出發,重點抓好規模化利用裝飾材料,汙水處理廠汙泥製肥料,廢舊汽車綜合加工處理,廢舊塑料、廢舊金屬回收處理等綜合利用項目的實施。

2.做大“三產”

圍繞“玉環全島城市化戰略”的需要以及根據國內外發展趨勢,重點構築適度超前的生產性服務業體係、生活消費型服務業體係和知識型服務業體係,重點推進以現代物流、商貿會展、金融保險業、教育培訓、科研創新、工業設計為核心的創業服務業,形成玉環高級商務平台;配套發展房地產、中介服務、休閑旅遊業、文化產業、醫療衛生等高品質生活服務業;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服務業,為創新創業提供良好服務,發揮現代創業服務產業在玉環發展中的作用。

(1)商貿會展業

①加快商貿設施建設和業態提升。逐步完成漩門三期中心片為未來城市的商務中心、漩門二期中心片以打造玉環北部的行政商務中心、城關片和坎門片的一級商業中心的建設,建成具有輻射功能的中心商務區,啟動建設大型購物中心、星級酒店、寫字樓、商業街區等配套設施,推進傳統商貿業向現代商貿業轉型。

②優化各類商品交易市場建設。把市場建設和產業培育結合起來,以玉環特色產業為依托,加快建設汽摩配、閥門、家具等產地型市場以及廢舊銅、鋁回收等原材料市場。

③充分發揮玉環會展中心的作用。各支柱產業要爭取每年舉辦一次大型專業會展,逐步形成國內外有特色、有影響的業內展會,建設全國的汽摩配、閥門、家具展覽中心。

(2)現代物流(港口物流)

依托大麥嶼港的區域地位和區域優勢,抓好物流基地建設,大力發展為玉環及周邊地區特色製造業服務的工業品及原輔材料流通實體。加速培育港口運輸業、倉儲業,搞好物流設施、物流信息、物流配送三大平台建設。

加快現代物流園區、綜合性商品配送中心、區域性購物中心和大型停車場建設。大力培育現代物流市場主體,建設和引進大型物流企業,積極培育和發展第三方物流。

大麥嶼港口物流業發展的重點:突出港口資源優勢,把大麥嶼建成浙中南重要能源及戰略物資儲運基地、臨港工業物流基地、對外貿易基地。隨著國內經濟,特別是長江三角洲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對石油、煤炭、礦砂、糧食等重要能源物資和大宗貨物的需求越來越大。大麥嶼具有獨特的深水優勢、優越的區位條件以及即將建設的便捷的公路、鐵路聯運通道,可以成為全國重要能源物資和大宗物資儲運基地的理想選址。通過港口資源開發,立足為國家能源和糧食安全作出積極貢獻,為長江三角洲區域經濟發展提供能源物資和大宗貨物中轉服務平台,把玉環建成浙中南重要能源及戰略物資儲運基地,重點發展包括石油儲運、煤炭配送、糧油集散、集裝箱運輸。

(3)休閑觀光旅遊業

著力形成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園林化的城市景觀。充分挖掘海洋和漁業的特色文化內涵,通過以大鹿島海島海洋旅遊區和環漩門灣金色旅遊區為核心的旅遊區的開發,打響“中國休閑漁都”和“中國文旦之鄉”品牌,做好“海、塗、港、林”特色資源文章,構築以觀光、度假、休閑、娛樂項目為載體,專項特色旅遊產品為支撐的玉環旅遊產業格局。整合以大鹿島海島海洋旅遊區、環漩門灣金色旅遊區、玉環島港城風情旅遊區、楚門名山福地旅遊區、世界名柚園旅遊區五大旅遊區為依托的旅遊資源,實施特色加品牌的旅遊開發戰略,建設精品景區、景點和旅遊產品,大力發展郵輪、遊艇、海釣、海景房產、度假村、特色小島整島開發等長時段、多消費旅遊產業。重點打造濱海休閑、海鮮美食、海上遊艇、島礁海釣、海島人居五大特色精品品牌,引進建設一批項目,開發關聯旅遊產品,形成特色集聚效應和品牌推介效應。大力促進旅遊業與臨港產業、漁農業、大橋建設等的融合互動,積極發展休閑、觀光、生態、體驗為主題的產業旅遊,重點開發漁家樂、大港遊、大橋遊等產品。結合景區建設和旅遊產品開發,整合推出若幹條覆蓋全市的精品特色旅遊線路,利用好品牌景區吸納的客源,擴大遊客在市域內的逗留消費空間和時間。提升和完善旅遊集散服務中心功能,建設一批適應人流、車流增加的配套項目,包括高星級酒店、停車場、交通換乘節點、休閑購物娛樂設施等,提高旅遊服務業的綜合效益。

(4)文化娛樂產業

圍繞“提升文化力、再創新優勢”的目標,充分發揮玉環海島文化特色,拓展文化產業領域,大力培育文化市場,加快娛樂傳媒網絡建設,推動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人的全麵發展。大力發展積極健康、豐富多彩的大眾化娛樂項目和經營活動,不斷優化文化娛樂產業的類型結構和規模結構。貼近市場,積極舉辦文化節慶活動,以特色吸引消費者,提高知名度。

3.優化“一產”

通過農業產業化,加快農業結構調整,加強品牌培育和流通體係建設,確定農業可持續運行定位,提高農業的市場競爭力;並大力發展效益型和生態型農業,構建生態型農業圈,建設重要的現代農業基地和重要的農業信息化交流、農產品加工和休閑觀光基地。

(1)平原農業生態功能圈

建設漩東組團、漩西組團平原部分的生態農業圈,包括漩門灣農業觀光農業園、苔山塘、楚北塘、楚南塘建設農副產品加工區、文旦農業示範區、農業高新技術示範區等,重點發展瓜果、蔬菜、糧食、花卉、苗木、畜禽等優質高效農業基地,大力發展流通業,並配套發展休閑觀光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