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山地生態農業圈

包括玉環本島和外圍海島丘陵、重點發展瓜果等農產品基地,建設半島丘陵林果生態功能區、海島丘陵森林生態功能保護區。

(3)海洋生態漁業圈

充分利用玉環豐富的海洋資源,構築國內捕撈、海水養殖、遠洋漁業三位一體的現代漁業發展模式,大力發展玉環的海洋漁業。圍繞淺海、圍塘、灘塗三大養殖區域,突出重點,營造特色,發展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和較高綜合效益的海水養殖產業,建設國內著名的特色養殖基地和生態功能保護區,包括玉環、樂清灣生態養殖農牧化示範園區,五門海珍品養殖示範園區,坎門中心漁港,披山洋彙聚流生態功能保護區,灘塗濕地生態功能保護區,海洋漁業資源生態功能恢複區和淺海水產養殖生態功能區。

(4)積極應用新型生態農業模式

繼續發展傳統的生態基地模式,依靠生物工程技術和綜合科技的利用,提高農業的科技含量;積極應用設施農業、節水農業等新型生態農業模式,積極建設玉環設施農業示範基地。

(四)布局優化

產業空間布局的目的就是使規劃由單純的平麵布局設計向各種發展要素的空間合理配置轉變,明確不同區域的功能定位,實現經濟與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合理布局。城市即是這個空間載體的主角,而城市化是產業空間實現方式的主要形式。因此,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需要依托城市化,城市化是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的重要內容。

1.產業布局的總體框架

玉環產業布局要按照“因地製宜、適度集中、分類指導、有序推進”的原則,通過加快三大經濟板塊的培育,形成“四個確立”的產業總體布局,為“新三位一體”的城市組團框架的構築提供強大的發展動力。

(1)三大經濟板塊的培育

堅持錯位發展、優勢互補,將全島產業功能片區按三大經濟板塊進行分類,按“優化開發中心城市板塊、重點開發經濟增長點板塊和限製開發生態經濟發展板塊”的原則,加快全島產業布局的調整。一是突破“三位一體”的體製束縛,使中心城市板塊向包括楚門、清港等集鎮擴張,推動五大集鎮競相率先發展,進一步增強中心城市的集聚功能和輻射效應;二是以五門工業功能區(濱港工業城)和漩門工業城開發建設為契機,推動沙門崛起、蘆浦振興,依托76省道複線“工業長廊”使幹江、龍溪實現跨越式發展,通過工業化帶動城市化,共同構築經濟增長點板塊;三是借助大鹿島開發和跨海大橋建設,引導雞山、海山做專做好海島休閑度假和觀光旅遊業,進一步強化可持續發展,聯合打造生態經濟發展板塊。

(2)產業布局的“四個確立”

①確立玉環“外聯內調”的布局導向。

“外聯”就是通過強化與溫嶺、台州、溫州、寧波等區域對外交通幹線的建設,把玉環置於甬台溫的整體發展中,通過沿海高速公路,把它作為未來玉環的戰略拓展方向,進一步融入區域一體化進程。加強參與區域產業結構調整並接受產業輻射的能力,推進地域城鎮的分工,發揮各自優勢,以溫台城鎮群的整合為契機,形成玉環參與區域經濟競爭的合力。“內調”即調整原玉環的空間布局,使玉環整體協調發展。在原“三位一體”發展的基礎上,構建“新三位一體”的平行式組團城市框架,形成城市多中心發展的格局。

②確立漩東組團“北工南商”的主導性分工結構。

以漩門三期中心片為軸線,港南組團分為中心、南、北三個區塊。

中心區塊:漩門三期中心片為未來城市的商務和行政中心,並在接近漩門三期中心片區的周圍相應建設一批配套的居住和商業設施,並促進中心區片的城市建設和經濟繁榮。

南區塊:城關片和坎門片以商貿、金融、文化教育和居住等功能為主,城北片則以鐵路客站站場及居住配套功能為主,雞山島則可提供海洋休閑旅遊等服務。

北區塊:圍繞漩門三期中心片布置了一係列的產業綜合功能區,如漩門三期工業片和黃泥坎片發展汽摩配和機電製造業;幹江片發展五金電鍍業;沙門片發展以五金機械、化工、閥門、家具、水產食品加工等製造業;龍溪片建設以閥門為主的產業基地。

形成以商務和行政為中心,以汽摩配、閥門、機電、五金電鍍等產業為基礎,商貿、金融、文化教育和休閑旅遊等服務業較為發達,功能相對完整、職住基本平衡的“北工南商、分工有序”的組團內部空間格局。

③確立漩西組團“中居外產”的布局結構。

中心區塊:漩門二期中心片以打造玉環北部的行政商務中心為主,形成一批適宜行政、商貿、文教和居住的配套設施,並積極發展觀光生態農業。

外圍區塊:圍繞漩門二期中心片區則發展以環保或生態型工業為主的具有較高科技含量的綜合型產業。其中清港片和楚門片主要發展以機械、家具和農產品加工為主的產業;港北工業城則發展以閥門、水暖為主的產業,並通過招商引資積極發展電子、海洋生物化工等高新技術產業;蘆浦則發展以醫藥包裝和副食品加工的產業。隨著甬台溫沿海高速公路和跨樂清大橋的建設,海山鄉可以發展以海島風情旅遊和休閑娛樂為主的服務業。

依托現有科技工業功能區、醫藥包裝工業功能區和正在建設的港北工業城,可以逐步建成以漩門二期中心片為核,以環保型工業、生態農業和海洋休閑漁業為基礎的,功能較為健全、職住相對平衡的玉環北部的重要功能組團。

④確立港區組團“臨港型工業”的開發格局。

加快港區組團與漩東和漩西組團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打通港口與台南和溫州地區的交通聯係,盡快構建起交通便利的港口集疏運網絡;調整大麥嶼經濟開發區的功能布局,加快從工業園區向港口配置功能區過渡,積極發展商貿服務和物流配送等生產型服務業,並適當地發展臨港型工業。通過上述開發建設,把陳嶼片打造成為浙南地區重要的水水中轉港口、貿易口岸和港口型物流、工業基地。

2.第二、三產業的空間布局

(1)第二產業空間布局作為溫台經濟產業帶的重點建設區域,通過在產業上做強,在環境上做優,在形態上做美,著力打造“兩城一廊一區”的沿海產業帶空間布局。

①工業城。由港北工業城和港南工業城構成,港北工業城涵蓋漩西組團中的楚門鎮、清港鎮、蘆浦鎮以及漩門二期圍墾土地,港南工業城包括漩西組團中的城關、坎門、龍溪以及漩門三期圍墾土地。

②工業長廊。沿著省道複線及高速公路由沙門、幹江鎮組成。

③工業區。依托大麥嶼港口的區位優勢,以大麥嶼經濟開發區和大麥嶼港口為基礎,由港區組團的陳嶼片組成。

在產業布局的模式上,港北、港南工業城是“區域內組團式布局”經濟功能分區,形成經濟核心區;工業長廊是“沿交通幹線的組合式布局”;港區工業區是“港口型”經濟功能分區。在功能發揮上,隨著經濟核心區的集聚輻射能力不斷增強,區域乘數作用充分發揮,發揮引領區域經濟全局的作用。並且與工業長廊,港區工業區形成不同層麵的資源互補區、產品互補區和產業互補區。

①城市中心區。包括漩門三期中心區、漩門二期中心片,其中漩門三期中心區是城市和漩東組團的行政和商務中心;漩門二期中心片是漩西組團的行政商務中心。城市中心區通過為城市配套的高品質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強化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

②商貿區。結合平行式組團框架,商貿區包括城關、坎門片、城北片和港區布置的專業市場片。其中城關、坎門片構建以商貿、金融、文化教育和居住為主的商貿中心;城北片以鐵路客運站站場及居住配套;港區附近主要布置大型的專業市場。

③物流區。加速培育港口運輸業、倉儲業,搞好物流設施、物流信息、物流配送三大平台建設。加快現代物流園區、綜合性商品配送中心、區域性購物中心和大型停車場建設。港區組團建設港口物流區,漩門二期規劃物流園區用地用於發展第三方物流,為工業園區直接提供生產性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