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卷(1 / 3)

癸醜、十二年(明永曆二十七年)冬、十月,明招討大將軍世子鄭經率舟師次澎湖。

初,平南王尚可喜疏請歸老遼東,而留其子安達分之信襲鎮廣州;許之,並令其舉家歸旗。於是平西、靖南二王相繼疏請如平南例,俱報可;遣內大臣促行。靖南王耿精忠蓄逆謀,密令黃鏞入東寧,請濟師為聲援;鄭經許之,率師次澎湖以待。是月,平西王吳三桂反於雲南,盡有川、湖、雲、貴之地;耿精忠停其歸旗,複使人辭經回師。

甲寅、十三年(明永曆二十八年)〔春、正月〕,靖南王耿精忠據福州反,自稱總統兵馬上將軍;馳檄七閩,皆下之。

是時,以吳三桂反,令直省督撫增修武備,精忠益不自安;乃於十五日傳各官議事,總督範承謨、巡撫劉秉政至,伏甲執之。移檄各府縣,皆望風而降。其檄文略雲‘共奉大明之文物,悉還中夏之乾坤。高皇大業,必留隆準之遺;明室中興,斷有春陵之瑞!誓當推誠翼戴,戳力匡襄。申李、郭再造之功,振晉、鄭相依之業;會周師而反商政,除新法以複漢儀!非惟日月重光,直令山河改色’雲。

上將軍耿精忠遣黃鏞入東寧,請濟師。

精忠既反,複令黃鏞往東寧,請鄭經以舟師由海道取江南,且以戰船(原文為地)相許;曰:‘世藩將水、吾將陸,江、浙可定也’。鏞回言海上舟不滿百、兵不滿萬,精忠始輕之。

明招討大將軍世子鄭經遣禮官柯平入福州報聘。

初,精忠將反,慮下遊郡邑不服,故令黃鏞入東寧會師。乃不一月而全閩降附,浙之溫處、江右之廣信、粵之潮州亦相繼納款,聲勢大振;及見柯平來報聘,意甚輕之,謾應曰:‘世藩來甚善,各分地自戰可也’。由是,兵端遂起。

明侍衛馮錫範、右武衛劉國軒督兵入思明州;海澄總兵趙得勝叛,以城降;複攻同安,守將亦降。

鄭、耿會師有成議矣,經乃令錫範等率兵先至廈門。時海澄總兵趙得勝先降於耿,封為威遠將軍,征其兵入關;得勝不從,乃以城約降世藩,與錫範深相結。及柯平出福州,知精忠有變意;遂將兵攻同安。時張學堯守同安;精忠征提督王進功入省,調學堯守泉州,以化尚蘭代之。錫範兵至同安,尚蘭迎降。學堯聞變趨回,家眷已被獲入海矣;不得已,亦降。

〔夏〕、五月,鄭經至思明州,傳檄四方。

經將濟兵,以參軍陳永華為總製,留守東寧;自率兵官陳繩武、吏官洪磊等奉永曆二十八年正朔渡海西來,傳檄直省;略曰:‘洪惟二祖列宗,豐功偉業,澤潤生民;踐土食毛,世承君德。即有亡國之禍,非有失道之君;而煤山龍馭,死守社稷,尤忠臣義士所椎心而感泣者也。今平西倡義於滇南、靖南反正於閩中,秦、黔、楚、蜀莫不騷動;人懷逐鹿之心,家思執箠之逐。餘組練數萬、樓船數千,陸戰而兕虎辟易,水陣則蛟龍震驚;願與同誌之士,共效故主之恩,上雪國家之恥,下救生民之禍。凡諸官員,不論漢、滿,有能以城邑、兵馬反正來歸者,各照職加升委用;其有前係故將中道離去者,悉赦不究,一本收錄。師之所過,秋毫無犯,非得罪社稷及抗我戎行者,一無所問。嘉與士民,共建匡複之業,永快升平之樂’!既至廈門,敘海澄功:以趙得勝為左提督,封興明侯;敘同安功:以張學堯為左先鋒蕩虜將軍、化尚蘭為仁武鎮。鄧麟彩仍知縣事,以鄭省英知思明州。尋遣人至精忠處,議撥船及地方安插兵眾;精忠不答。於是,鄭、耿交惡。

六月,鄭經入泉州。

初,提督王進功降於耿,封為平北將軍;征至福州,留之。使都尉王進率兵鎮泉州;進至,與城守賴玉深相結,勒進功家眷入省,精忠複遣兵接應;進功之子藩錫(原文為鎮)懼,議先發以製之,乃誘執賴玉殺之,率兵逐王進,遣人迎鄭經入泉州。經慰勞之,以為指揮使,命暫理提督軍務;道、府、廳、縣,各仍其舊。海澄公黃芳度以漳州降鄭經,經封為德化公。

初,精忠反,海澄公黃梧降精忠,封為平和公(原文和平王);尋病疽死,子芳度襲封。精忠征其兵,使劉豹守漳州。及鄭經入泉州,芳度懼不免;經使人慰諭之,乃襲殺劉豹,具啟請降;略曰:‘某荷恩早世,依襲今茲;宜負弩以前驅,敢乘塵而後至。緣罪在誅殛,非喪麵所得自寬;即量加優容,然捫心安能無愧!既為天壤間所不容之罪,竊比魚鳥之飛潛;自計百十口凡有生之年,總望雷霆之生育!拜遣員弁奉奏微悃,伏祈宏開覆載,廣布包荒!退補過而進盡忠,豈僅埒於事大之小;生捐軀而死結草,期少圖乎贖罪之功’!啟進,經封芳度為德化公、授前提督,漳屬錢糧聽其征給。芳度終不自安,密遣人入京請援。

秋、七月,潮州總兵劉進忠以城降鄭經。

進忠據潮州,先降於精忠,封為寧粵將軍。至是,為安達公尚之信所圍;精忠以泉、漳之變不能援,進忠乃以城降經。經遣援剿後鎮金漢臣率舟師援之,以進忠為右提督、封定虜伯。

九月,上將軍耿精忠遣都尉王進率兵攻泉州,鄭經命右武衛劉國軒提督諸軍禦之。

王進自泉州奔回,精忠命鎮興化,發兵從上遊入漳浦,會劉炎協攻泉州;進鼓行至惠安,肆行焚掠。鄭經乃命國軒提軍禦之。

冬、十月,明右武衛劉國軒破王進於塗嶺(原文為岩),追至興化而還。

王進,素號老虎,嚐輕敵南兵;泉州之役,以眾寡不敵為辭。至是,請攻泉州自效;精忠益以步騎二萬,直抵惠安,兵勢甚盛。劉國軒嚴陣待之,對壘逾旬,進不能前;退屯楓亭,列營二十餘裏。國軒率輕騎覘之,猝遇於塗嶺;王進引兵出戰,自辰至巳,兩軍奮勇死鬥。進敗走;國軒追之興化郭外,宿三日而還。

十一月,周主吳三桂遣禮曹員外周文驥聘於鄭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