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鄭經遣龔淳取回日本銀。
故戶官鄭泰所寄也。泰先事芝龍,隆武立,加宮傅;成功起兵,以為居守戶官。有心計,善理財,積貲百餘萬;別以四十萬寄日本國,以備不虞。癸卯泰死,弟鳴駿來降,使人往取;適鄭經亦遣蔡政至,力爭之;倭首居奇,乃兩不聽載還。至是,經入泉州,而泰原委寄銀之人龔淳持獻勘合,乃令淳往取;倭人混開支銷,僅得二十六萬而回。
丙辰、十五年(明永曆三十年)春、正月,明大將軍世子鄭經遣右虎衛許耀、前衝鎮洪羽徇廣東州郡。
經駐漳州,念廣東州郡未下,乃令許耀等率兵會在潮諸軍,分道進取。
二月,明右武衛將軍劉國軒入惠州。
時平南王尚可喜昏病已久,會周師克肇慶、韶州等府,廣州人人自危。乙卯除夕,駐潮兵燒營遁回,國軒、何佑等分道而進。碣石鎮苗之秀軍程鄉;其妻在汛,使人迎國軒師,之秀不得已,遂降;經封為滅虜將軍,命〔仍〕鎮碣石。國軒圍(原文為圖)惠州,分兵博羅,不利;尋下長樂、新安等縣。尚可喜勢蹙,遂降周;吳三桂封為輔德公,令退讓惠州;與其子尚之信檄提督嚴自明撤惠州兵回廣,遣使通好,饋弓馬幣帛。乃以國軒鎮惠州。時東莞守將張國勳亦降,封為征虜將軍。自是,與鄭經分界而守。
鄭經以中書舍人許明廷提督泉、漳學政。
時考拔武生從軍,有“考武不考文”之謠;乃命明廷提督泉、漳學政,考校生童。
夏、五月,鄭經遣後提督吳淑襲汀州。
時劉應麟為副將,守汀州;精忠反,封為懷遠將軍。至是,檄其出關,應麟不從;密獻款於鄭經。經令吳淑督兵觀望,馳書耿精忠,言欲假道汀州以出江右;精忠遣兵防守,應鱗懼見圖,率所部出掠瑞金、石城。吳淑兵至,見汀州有備,欲回;應麟勸淑攻之,一鼓而下,汀州屬邑皆降。報至,經以應麟為前提督,封奉明伯。
秋、九月,總統兵馬上將軍耿精忠遣原提督王進功回泉州。
初,精忠與鄭經修好,欲以全力圖江、浙。至是,師老無功,大勢已潰;複聞失汀州,益憂內顧。諸將遂密謀歸誠,引康親王入閩。精忠聞變,知為王進等所謀,乃收進並範承謨、蕭震等,皆縊殺之。欲乘舟奔海,為都尉徐文耀等所脅,不得出;遣王進功回泉州取救兵,密囑曰:“吾忍死以待”!進功至,鄭經授為中提督匡明伯,竟不發兵。康親王兵遂入延、建,精忠勢困,不得已於十九日削發待罪,迎康親王入福州。
耿精忠興化守將馬成龍以城降鄭經。
精忠既歸誠,馬成龍以興化城降鄭經;經令許耀率兵赴之,以成龍為援剿左提督,封殄虜伯。
冬、十一月,〔北〕兵及明右虎衛許耀戰於烏龍江,大敗之。
耀入興化,遂督諸軍進取福州,駐師烏龍江;狃於塗嶺之捷,驕縱嬉戲,諸將不服。北兵渡江,或請半渡擊之;不聽。既濟成列,耀倉皇出戰;前鋒小卻,耀即引兵先遁,委棄輜重不可勝計。鄭經乃調趙得勝、何佑代守興化;貰許耀罪,使將兵自效。
明奇兵鎮黃應督水師敗耿精忠舟師於定海。
耿精忠檄會曾養性自溫州航海回閩,黃應等邀擊之,獲巨艦數十號;餘舟且戰且走。
耿精忠邵武守將楊德以城降鄭經。
德守邵武,精忠所署將軍也。聞精忠歸誠,獻款於鄭經;時吳淑駐汀州,疾馳赴之,遂入其城。
十二月,〔北〕兵及明後提督吳淑戰於邵武,敗之
北兵來攻邵武,淑督兵迎戰;時大雪嚴寒,淑兵涉溪拒戰,皆凍不能支,遂潰。淑棄邵武,退屯汀州。
明右武衛薛進思棄汀州,奔回。
初,吳淑以汀州屬閩、贛要地,請重師彈壓;鄭經使進思守之。及北兵破邵武,進(刪思字)至建寧縣,距汀州數程;進思聞之,倉皇失措。劉應麟願傾家貲餉兵固守,進思猜疑不從,棄城宵遁。應麟奔潮州依劉進忠,發憤病死。
丁已、十六年(明永曆三十一年)春、正月,北兵入興化;明左提督興明伯趙得勝死之,何佑棄城奔泉州。
烏龍江之役,明諸軍銳氣已喪。正月廿九日,北兵至,縱反間;〔佑〕疑得勝有異誌,戰之日,擁兵坐視。得勝力戰死之,佑奔回泉州。
二月,北兵入泉州;鄭經棄漳州,遁入島。
時興化既失,兵心渙散。北兵至泉州,守將林定無備。初九黎明,北兵攻城,一鼓而下,標將林孟、參宿營謝貴死之;林定素與民相安,削發為僧,走脫。鄭經駐漳州聞之,倉皇登舟,至海澄,棄而不守,遂遁入廈門,欲回東寧;百姓遮留,角宿營吳桂斂兵拒守,眾賴以安。既而諸將稍集,調水師防衛,分汛而守,賞逃回各將;祭趙得勝,經親臨哭之,以女妻其子。
鄭經誅薛進思、杖許耀;釋吳淑、何佑,責令圖功贖罪。
時各處失守,進思與許耀同係,諸將為之請圖功贖罪;不許。於是數進思不戰而逃,罪浮於耀,斬之;杖耀百;釋吳淑,溯何佑前功,奪所佩將軍印,令各戴罪自效。不數日,耀痢疾死。論曰:自甲寅渡海而西,奄有泉、漳、惠、潮,連勝吳、耿,聲勢豈不赫哉!及襲汀州,兵端一起,北騎隨至:許耀挫(原文為坐)衄於峽江,吳淑繼敗於邵武,得勝戰死於興化,何佑奔回於泉州:土崩瓦解,無可如何。進思以親信宿將專製汀郡,曾未一矢加遺,踉蹌逃遁;眾心一搖,棄興、泉、漳如敝屣:伊誰之咎哉?使早明許耀之罰,進思未必敢棄汀州;速正進思之誅,何佑亦不敢棄興化!入島處分,惜哉!至許耀之罪,不死法而死病,人猶以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