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溝通的責任
從另一個角度看,留守兒童的問題是由於缺乏溝通和引導引起的。孩子由於長期缺乏與父母、老師、與監護人的溝通而變得孤僻冷漠,自私任性。教師的責任就是要建立起,留守兒童、父母、監護人、學習之間的橋梁,如讓親子間保持電話聯係,班主任根據孩子的校內外表現,盡可能地讓孩子與父母取得聯係,每月定期通電話,讓家長對孩子進行“電話教育”。利用“五一”、“十一”、春節等學生家長返鄉的機會與其父母麵談,這樣能使這些父母較為詳細地了解孩子,以便更好地進行短期的家庭教育;對於一些留守學生出現的不良傾向和在校內外暴露出來的一些問題,要及時處理,耐心地進行說服和教育;定期家訪,定期舉行監護人座談會,交流教育留守兒童的經驗教訓,加強溝通交流,共同製定教育策略。教師的溝通責任還要體現在對留守兒童的正確引導及各方的協調上,以那些嬌生慣養、花錢大方的留守兒童為例,要及時與監護人及孩子父母進行溝通,取得對孩子一致的教育態度,然後幫助他們分析存在的問題,進行耐心正確地引導,這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管理的責任
留守兒童作為教育對象中的一個弱勢群體,教師必須對他們承擔管理的責任。管理包括校內管理和校外管理。校內管理要強調班級日常管理,留守兒童由於家長不在身邊,許多兒童都有不良習慣,而這些非智力因素往往對孩子的學習成績和成才有著決定性的影響。教師要利用課堂和課餘時間給學生們講解生活習慣養成的重要性和怎樣養成良好習慣,認真仔細觀察留守兒童在平常的在校學習生活過程,及時發現問題,及時給予糾正、正確指導。另外,班主任應當為留守兒童建立個人檔案,將留守兒童在校的學習情況和思想變化都納入到量化的檔案管理中。檔案資料應全麵反映留守兒童的各方麵情況,包括留守兒童姓名、年齡、道德品質、行為習慣、興趣愛好、智力水平、性格特征、學習動機和態度、學習能力和方法,與代管人的融洽程度,與父母的溝通情況等。監護人的基本情況,包括姓名、年齡、文化程度、性格特征,對孩子的管教方式及聯係電話。留守兒童父母的基本情況,包括姓名、年齡、文化程度、工作單位及工種、經濟收入情況、對子女的希望要求、與子女聯係溝通情況及聯係電話等。校外管理主要采取監督和調查手段,並將搜集的信息納入檔案管理。
第三節留守兒童教育中教師的角色定位
為了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作為教育者的教師,履行傳統的教師職責,是完全不夠的,為了留守的孩子,教師往往要做得更多。
一、教師努力成為學生家庭、學習生活的組織者
身為教師,在校期間,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是職責所在。但是在留守兒童中“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