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四章 正確處理留守兒童教育中的幾個關係(1 / 3)

留守兒童教育工作是一項長期的、複雜的、係統工程,是項艱巨而偉大的任務,搞好留守兒童教育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神聖而偉大的曆史使命。我們必須正確對待,認真鑽研、努力探討,積極實踐,正確處理留守兒童教育中的幾個關係,提高留守兒童教育實效。

一、正確處理留守兒童教育中的理論與實踐關係

理論是行動的指南,偉大的實踐需要偉大的理論。留守兒童教育實踐,需要有理論指導。留守兒童教育的理論應建立在教育學、社會教育學、心理學、兒童心理學、教育心理學、學校管理學、學校管理心理學及教育評價等理論基礎上。根據這些理論,去研究留守兒童的實際情況,去探討留守兒童的教育方法和管理模式,去指導留守兒童的教育實踐。理論聯係實際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基本原理,也是留守兒童教育基本的原則。從認識論來講,實踐既是理論的基礎,又是理論的歸宿,留守兒童教育理論的建立,必須依賴於留守兒童教育實踐,又可以更好地指導留守兒童教育實踐,在留守兒童教育實踐中不斷完善。

毛澤東同誌認為,真正的理論在世界上隻有一種,就是從客觀實際抽出來又在客觀實際中得到了證明的理論,沒有任何別的東西可以稱得起我們所講的理論。我們在留守兒童教育工作實踐中,要做到理論結聯係實踐,隻有將理論與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用理論指導實踐,才能使留守兒童教育少走彎路,取得實效。

二、正確處理留守兒童教育中的師生關係

在實施留守兒童教育實踐活動中,留守兒童是受教育者,學校領導、少先大隊輔導員、班主任和各科授課教師是直接從事留守兒童教育工作的教育者(統稱為教師)。留守兒童教育工作的成效如何與教師同留守兒童這對關係的狀況如何有密切關係。良好的師生關係,是提高留守兒童教育成效的保證,也是構建和諧校園的重要方麵。

師生關係是整個社會關係的一個組成部分,是在學校這個特定環境中的一種特殊的社會關係。它集中表現為師生之間的工作關係、倫理關係和心理關係。留守兒童教育的任務也還是通過這三種關係的建立和發展而實現的。

教師,特別是班主任是學生班級集體的直接教育者,更是留守兒童教育主要工作者。在教育活動中,教師是促進者、組織者和研究者,而學生一般是參與者、學習者,同時又是學習的主人和自我教育的主體。師生之間的教育關係決定著學生有義務聽從教師的教導,按教師的指導去行動。這是教師對留守兒童進行教育的主要依據。但師生之間還具有倫理關係,師生之間的倫理關係是指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構成一個特殊的道德共同體,各自承擔一定的倫理責任,履行一定的倫理義務。教師不僅通過言傳和要求對留守兒童進行教育影響,而且要通過身教對留守兒童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教育,兩者是相輔相成的,甚至身教的教育作用更大。在師生關係中的心理關係有特別重要意義。特別是留守兒童父母不在身邊,其心理一般較為脆弱,承受力較小,易受傷害,更需教師的嗬護,關心。留守兒童教育中的師生心理關係對實施留守兒童教育具有重要影響,是留守兒童教育活動得以展開的心理背景,並製約著教育的最終結果。

在以上三種關係中,工作關係是核心,倫理關係是條件,心理關係是基礎,三者缺一不可,形成有機整體,當師生之間這三種關係溶為一體時就能形成有效合力,產生巨大的教育效力,從而使留守兒童獲得健康和諧發展。

在留守兒童教育實踐活動中,既要發揮教育者的主要作用,又要注意發揮留守兒童受教育者的主觀能動性,要同時發揮兩方麵的積極性,使之指向共同的活動目標。

三、正確處理校內學習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的關係